主题:【文摘】简析日本战争潜力--刘华 -- 蛇公子

共:💬32 🌺3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简析日本战争潜力(续)

既然待续,自然有下文,一些朋友似乎太性急,拿了半截就下结论,窃以为不可取。闲话一句,下面继续……

财力潜力

  财力潜力是一国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战争的胜负,大多跟国家财政能力的比较有关。财力潜力的大小取决于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战略储备以及平时财政状况等因素,也跟国家资源状况和对外运输有一些关系,相对工业生产等物力潜力来说,财力潜力的转化更加容易一些。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年GDP总值约为520万亿日元(4万亿美元左右,折合成美元的数字会随汇率浮动而变化,本文按照1美元:130日元计算),每年国家预算为85万亿日元(约6 550亿美元),其中每年军费约为450~500亿美元,占GDP的1%多一点。此外,日本手中还掌握了2 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战略资金,这都保证了日本战时有足够的财政动员能力,还以二战为例:日本193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34亿日元,当年军费是80.9亿日元,而到了1945年,国民生产总值虽然靠军工生产的拉动增加到了745亿日元,军费却增加到了391.1亿日元(此时的经济状况只能用“崩溃”二字形容),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2.5%,虽然日本不可能再将军费比例增加到这种地步,但也说明它有足够空间留给军费的增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最近10年经济不景气和财政政策的失误,目前日本政府的各类债务达到了660万亿日元(约合5万亿美元),是GDP的130%,这种沉重的债务负担,限制了日本进行局部战争的能力,因为局部战争的费用,往往是要如数算入政府财政的,以海湾战争为例,75万人的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作战期间日均战费为2.95亿美元,陆上作战期间日均战费为5.2亿日元,科索沃战争中的费用更高。按照这种标准计算,日本如果在战争中动员200万军队(对于一场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这一数字不算很大),每年的直接战费就需要2 870亿~5 000亿美元,再加上人力物力动员、军队的扩充和训练、国民经济转产等消耗,相对于政府日常的开销,这笔钱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别的大国在战争长期化后往往可以通过将国民经济转入战时体制来降低战争成本,一旦国家因全面战争进入了战时状态,由于国家征用制度、生活品配给制、强制义务兵役制的实行,对政府财政来讲,战争的平均成本其实是降低了。而这种方式却无法行之于日本,因为战争长期化后,资源的获得必将愈发困难,很多平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的资源都将失去供给,日本即使将工农业转入了战时体制,也无法降低获取自然资源的成本(除非靠劫掠被占领地区的资源,但这一手在现代战争中是不易实现的),从而在生产的第一个环节上就要耗费大量财力。从历史上看,在日本历次对外战争中,它在战争末期屡屡只能靠对内发行公债,对外政府贷款来筹集军费维持国家运转,二战末期财力更是近于枯竭。这其中,前几次战争是由于国家财力本身尚不雄厚的原因,二战时则有相当成分是由于资源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由于盟国对日本海运的封锁,日本工业不得不花比以往多几倍的成本去生产小到螺丝钉大到樱花弹之类的产品,自然会使国家财政提前到达了临界点,这在未来战争中依然会是日本经济的要害。我们只能说,在财力潜力上,日本有着相当雄厚的基础和充分的动员能力,但限于其经济的特点,它的财力不足以维持一场长期的战争。

物力潜力

  物力潜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工业品的生产、储备量,对军队的供应量,民用工业转产为军工产品的能力,以及军工生产的潜力等,这其中,能否保证原料的供应,能否有时间保证民用工业的转产,是物力潜力能否得以发挥的关键。

  由于日本工业的发达,其主要战略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是很高的,1997年,日本粗钢产量为1.04亿吨(中国为1.07亿吨),4轮汽车产量为1 100万辆(当年美国为1 200万辆,中国为158万辆),年造船量接近900万吨,合成橡胶150万吨,化学纤维180万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块2亿多个。而且,由于经济不景气,这些数据是在工厂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创造的。比如1997年的粗铁产量,就比1990年还下降了11个百分点。此外,日本在军民两用产业,如冶金、机械、电子、材料化学、航空航天及核工业等产业上都具有拔尖的技术优势和充足到几乎过剩的生产能力,军工产业也都有着良好的扩充潜力:

  航空工业 二战期间,日本曾经在5年间生产了6.9万架飞机和10.7万台发动机,当时还曾经将部分汽车工业转产飞机。目前,日本能够生产飞机的企业包括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富士重工等,虽然因为订货缘故年产量不高,但关键部件--发动机和雷达电子设备都装备的生产能力都足以满足局部战争的需要,而且日本在二战时期还曾经将汽车工业转产飞机,取得过相当的效果。目前其汽车年生产能力在3 000万辆左右,如果30%,也就是大约900万辆的生产能力转产飞机(按照一般观点,每300~450辆汽车可转产1架飞机,此处按450辆计算),年飞机产量就可以达到20 000架,虽然现代飞机的技术水平、制造工艺、武器装备都要比过去复杂许多,但也可以看出日本飞机生产的潜力是很大的;

  坦克和火炮工业 目前,日本主要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和小松制作所三家企业生产坦克,仅三菱一家就有2 000辆坦克的年生产能力。而且,日本的汽车工业还能够提供雄厚的转产潜力,在二战中,日本坦克产量的95%就是由平时的汽车工业转产的。如果日本在未来战争中将汽车工业的10%转产坦克,按照每60辆汽车可转产1辆坦克计算,年坦克产量可以达到5万辆。足以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火炮工业亦是如此,日本目前有三菱重工、日本制钢、小松制作所和丰和工业等厂家生产火炮,年生产能力约1万门,而且日本的冶金和精密加工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需要的话,生产厂家还可以大量增加。这里可以提供给读者两个相关数据,由读者自行计算一下日本战时火炮的生产潜力,1、二战时日本年钢产量的3%被用于制造火炮;2、一般认为,现代条件下,制造每门身管火炮平均需要10吨钢材;

  弹药 日本目前有20多家企业可以生产弹药,单从工业制造能力上说几乎是无限的,但生产火、炸药的基本原料――硝酸等化学品的产量是有限的。日本当前硝酸的年产量约为80万吨,1吨硝酸基本上可以生产1吨火、炸药,按照1吨火炸药可以生产6吨左右枪炮弹药计算。每年硝酸的供应量可以生产480万吨弹药。以日军的标准,师1日攻击战斗的弹药消耗量约为400~600吨,士兵年人均消耗弹药量约为800千克。如此,我们就可以推算出日军弹药产量可以维持兵员、部队的大概数量,以及在部队员额大致固定的前提下,维持作战行动时间的长短;

  造船工业 日本是世界造船第一大国,年造船能力约为1 800万吨(不过只有一半开工),有三菱重工、住友重机、日产造船等8家11个造船厂可以制造军舰,目前,日本每年造舰吨位占造船总吨位的1.8%,而二战时期的最高记录是21%(1944年,那年日本有173万吨商船和46万吨军舰下水)。由于日本机械工业的发达,它将有足够的能力提供船用发动机和各种电子、机械设备。如果日本能够将造船能力的20%转产军舰,按照5吨商船转产1吨军舰计算,每年可以生产军舰70万吨,这几乎是现有海上自卫队舰艇总吨位数的2倍,可以预见,日本在需要时,是能够快速扩充其海上力量的。不过这种扩充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果战争爆发后才开始运作,就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转产军品;

  核潜力 核武器问题是最近有关日本的焦点新闻之一,毫无疑问,从技术上说,日本具备发展核武器的能力,它从二战以前就开始研究核武器理论,战争期间也曾经在纳粹德国的帮助下进行过核武器发展的摸索。只是限于原料来源,没有能够发展出实用化的核武器。战后,日本恢复了核科学的研究,截止到90年代末,它拥有五十多套原子能发电设备,发电量占日本总发电量的近40%。日本还储备了大量核原料,据不完全统计,它目前拥有天然铀1 300多吨,贫化铀4 000多吨,钚54吨,以及大量的钍和浓缩铀等等,可以说,日本的确有足以制造数千枚核弹头的原料。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日本都是将核废料运往法国进行再处理,但在1993年4月后,日本在青森县的六所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核燃料再处理工厂,可以在这里自行处理核废料并提炼钚。这个核工厂将于2005年投入使用,届时计划年处理核废料能力可达800吨,每年约可提炼5吨钚。据估计到今年年中,运到核工厂的核废料总量已经达到了100吨,到工厂投入使用以前,日本计划一共储存1 600吨核废料。此外,日本在核科学上的人员建设非常扎实,从事原子能研究的单位达到600多个,有着足够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日本还有着发达的计算机产业,可以为模拟核试验提供超大型计算机。总之,象日本这样的核门槛国家,在短期内能够制造出一定数量的核武器,是毫无疑问的。不过核武器制造出来,还要投放到对手那边才行,日本的缺陷,主要就表现在这投送能力上。从数据上看,日本的导弹及火箭运载技术是相当先进的,其H-2火箭的近距轨道有效载荷可达10吨。不过,从最近几年H-2屡次失败的发射记录来看,日本大推力火箭的可靠性依然有待提高。而且,用于运载核武器的火箭是需要批量制造的,如果是每年几枚甚至几年一枚制造出来的火箭还不能保证可靠性的话,想以备战标准大量制造实用化的战略导弹无疑更是痴人说梦。而且弹道导弹的研制需要长时间反复的试验,尤其是弹头再入大气层这类技术(反映在民用方面上就是卫星回收技术,到现在日本也未能突破卫星回收这一瓶颈),如果没有别国的技术支持,单靠自己摸索的话,其过程会变得非常漫长。就连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也用了超过1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从火箭到战略导弹的实用化工作。中国则在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直到1981年才完成了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测试。更何况,战略力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了运载工具,还要有制导、大地测量、核弹小型化等一系列技术做保证,才有可能完成“战略导弹+核弹头”这一个项目。这之后问题更多--有了战略导弹,发射井如何布置?要不要陆基机动型导弹?如果要发展海基核力量,还要再发展战略核潜艇、攻击核潜艇等一系列装备,如果追求可靠的核威慑,成本会非常高。在当代世界上,也只有美、俄、中这三个国家能勉强承担,以日本的财政能力,是无法在战争爆发后再做这一系列工作的。况且,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整个国家面积狭小,1亿2千多万人口中的90%都集中在各个城市,而其中约50%的人口都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十个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仅东京城市圈就集中了日本25%的人口),这里不仅人口高度密集,还集中了日本几乎所有重要的政府机构、大学和科研机关、大部分先进的工业生产力和经济金融机构,以及主要的外贸港口,脆弱而密集的国土布局,使日本相对别国更加无法承受核武器的损害,从这一角度讲,日本有制造核武器的潜力,但是缺乏进行核战争的潜力。

  总的来说,理论上日本有足够的物力潜力去应付较大规模的战争。但应该指出,以上推算的这些能力,都是以日本本土不受攻击为前提的,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日本有能力维持充足的原料供应,能够保证自己海上运输线的畅通。而这恰恰是日本战争潜力中最为薄弱的问题。

(未完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