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我对跨越和高铁的看法 -- 达雅
我不是铁道部的,设计高铁造高铁当然是外行。但是我坐火车应该是内行。所以从这个角度谈谈。
首先声明,作为一个乘客,我对中国铁路这十几年的发展是很满意的。从傅志寰到刘志军到盛光祖,当然都是有贡献的,但更重要的是广大铁路员工的贡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把功劳或者坏事都算领导头上,我是不赞成的。但另一方面,这个满意我说可以,如果有铁道部的员工跳出来给自己评功摆好怎样怎样,我倒是一定会不鸟他的,我就是这个脾气。
铁路这事情,我的看法,第一重要的是线路,然后才是车。中国东部中部地区本来有很多主要城市,彼此之间是没有铁路直通的,例如南京到合肥,合肥到武汉。这种城市间的交通瓶颈是线路,而不是车。一旦把线路连起来,哪怕你用一般的车,旅行时间也会大大减少。例如,在合宁线开通以前,南京到合肥必须绕行蚌埠或者芜湖,都是四个小时。合宁线开通以后,动车一个小时,非动车一个半小时,也是可以接受的。
线完了才是车。而车首先是造车,其次才是跑车。我认为跨越在造车方面有严重错误,但是在跑车方面有重要贡献。
跨越的错误在于,把中华之星给下马了,全面引进。这跟运十下马一样严重,是出于政治目的破坏技术发展的典型案例。正常的做法是,在主干线上跑引进的动车,但是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干线和支线上跑中华之星。这样从技术上就有两套方案,中华之星就成为动车的补充和备份,同时给动车的工作制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动车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会搞得比较好。现在把中华之星停了,动车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估计最多也就到“消化”和“吸收”之间吧,我认为“再创新”肯定是谈不上的。
跨越停掉中华之星和当年停掉运十一样,是政治考量。因为有中华之星在,那就有个比较,万一引进的动车比输了呢?事实上从十年二十年的周期来看,动车还真有可能比输,因为技术没拿到,维护修理的成本就会高很多。当然了,铁道比航空还是强不少的,至少是自己能生产动车了。
在跑车方面,刘跨越其实是趟出了一条新路的。就是不断冲击高速,等于是自己领着人做速度极限试验。这就逼着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一重视了就好办。
中国的技术工作,尤其是长时间连续生产的技术工作,例如化工、铁路、航空,瓶颈一般都不在技术。事实上技术的重要性是很后的,第一领导重视给资源,第二各部门协调配合不扯皮,第三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工作杜绝跑冒滴漏,第四大概才能轮得上技术创新。刘跨越是通过他的土办法尽量做到了一二三。问题在于,他这土办法能不能固定下来推广开。
这就是我对刘跨越的看法,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技术路线上有错误,管理上有独到之处。现在动车出了事故,短期肯定是要抓管理,但是长期来看,还是要改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重建一支最好两支设计高速列车的队伍。同时应当在局部恢复“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真正消化吸收动车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做到全面反向设计,部分正向设计的水平,这个光靠铁道部的科研力量是做不到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说说我对跨越和高铁的看法
🙂跨越倒掉,就又有人说中华之星的好话了 3 达雅 字338 2011-08-08 18:55:16
🙂小小挑错 1 一介书生 字100 2011-08-09 22:10:33
🙂你能保证安全吗?你能符合现实吗? 3 百年 字388 2011-08-05 19:02:14
🙂我不能保证安全性啊 1 达雅 字32 2011-08-08 18:56:52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我在忘情跟前班门弄斧一下 39 一介书生 字712 2011-08-03 06: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