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的一些经历 -- 余风
大马风情话(系列二)
缘结万里茂
蔴坡,因为雍容的蔴河,而众人皆知;马六甲,因为古老的历史遗迹,而闻名遐迩。我却不知道这两城之间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直到好友L.E.搬来这里后,才知道这个小镇叫万里茂。(Merlimau).
L.E一家从砂益搬到万里茂园丘后,一直拳拳相邀,盛情难却,我因此第一次踏入万里茂。可是没有看清楚它的面貌,第二天就匆匆告别了。印象中,觉得万里茂跟砂益似乎没有两样,都是围绕着葱翠的胶园。此后,因为L.E的关系,偶尔会想起它,但再也没有踏足此地。以为就此缘尽,谁知却是缘的开始呢!
中学毕业那年,在金山顶峰露营而认识他---------------一位来自万里茂的小伙子。从金山顶瞭望远处的马六甲海峡,可以看到孕妇岛。他的家乡就在海峡边依伴着孕妇岛。
金山顶的相遇,种下了情苗,两颗心红线紧相连,从金山顶牵到海边,从此结下我跟万里茂的不解之缘。
再踏进万里茂是他用电单车载我去的。第一次会见他的家人。他的家不在万里茂市区,而是离市区3公里处的一个马来甘榜里。屋子建立在马来保留地上。从他的父亲开始直到他的侄儿们,他们一家在这块土地上已经住了三代。像许多早期从中国南来的移民,他的父亲赤手空拳,向生活拼搏挣扎,总算在这土地上挣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立足点。用勤劳的双手,他的父亲刻苦耐劳的耕耘,使这荒芜的土地变成果实累累的椰林;`果园。椰林,果园是他父亲的心血结晶,灌溉着他老人家一生的血汗,哺育着他们一家大小。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这片椰林果园里消磨掉。采椰,拾椰,剥椰,挖椰肉,晾椰干,是他童年的活动。果子成熟的季节,顾榴莲,赶松鼠,捉果子狸,扎红毛丹,采鲁古,是代替采椰的新鲜活动。劳动一天的刺激是跑到海边去泡海浪。椰林的尽头是泥海滩。海滩的交界处就是马六甲海峡。每当海水退潮,他就和甘榜里的小伙伴,成群结队,往这海滩来摸蚬捉蚌。
他陪我在泥滩上漫步,向我谈起他的童年。我只能在脑海里编织着他童年活动的情景。他伤感地说:父亲临去世时,嘱咐我们一定要守住这片园地。但这是马来保留地啊!守得住吗?
几年后,我们共结连理。虽然当时我们一无所有,但他的忠厚勤恳,却令我感到充实安全。在外过了两年不安定的生活后,他决定回来万里茂展开他的事业。我们没有回甘榜去,而是奔向万里茂工业区,希望在这里从头来过。
在万里茂落地生根后,才让我仔细看清楚它的面貌。因而发现万里茂跟砂益不一样。砂益是个华人新村,而万里茂是华巫印三大民族杂处的小商业市镇。它不像砂益围绕着青翠的树胶园,而是疏疏落落的马来甘榜,穿插着许多荒芜的土地(后来才知道,这些荒芜的土地曾是稻米飘香的田地。)。
镇中心有一个交通圈。交通圈分叉成四条主道:分别通向马六甲,蔴坡,野新及另一个小镇---象石村。(Batu Gajah)。这四条主道就是它的心脏命脉。一切的日常交易买卖,都在这四条主道上进行。银行,警察局,邮政局,政府医疗所,巴杀,车站,消防局,农业局及各种类的商店,就分布在这四条主道上。
以这四条主道为中心而伸延出去的区域,则代表着不同的职业和人口分布。沿海的马来渔村,虽以马来人为多,但是捕鱼业却以少数的华人占领导地位。通往蔴坡和马六甲的大道两旁,马来人拥有大部分的土地,但是操纵椰业和果园活动的,却是胼手胝足,节俭的华人。年青一代的马来人都涌向市区,或向政府部门发展。因此本地区年青一代的马来人有80%是公务员。这也是造成稻田荒芜的因素。由于土地的缺乏,华人子弟也都向外发展谋生,而最大的选择是南部的狮岛。
走向野新的道路,沿途都是三大经济作物:可可,油棕,橡胶树。由于大园丘都集中在这一条路上,因此这里的华族和印族人口比较密集。野新路也集中了万里茂的两间高等学府-------耶谷中学及当安侬中学。,都建立在山坡上,风景非常优美。尤其当安侬中学校门前的那一排凤凰木,每当花朵盛开时,远远望去火红一片,映着蓝天,衬着绿叶,非常鲜艳夺目。
这两间中学之前,有一条道路通向万里茂花园。万里茂花园是70年代中期新开辟的工业区。当年,我和他搬回来万里茂,决定选择在工业区落足时,工业区还非常荒凉清冷;只有两三家工厂在进行生产。许多地段还空芜着。但是工业区的设备已齐全;尤其是道路宽阔平坦,可以通往各已分划的地段。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商家来投资。
没有建立工厂的空地成为儿童耍乐的天地。傍晚时分,常见儿童成群结队在空地上比赛骑脚车,畅行无阻,真是乐开怀!另一地段,有一群年青人在踢足球,而平坦的马路,成为跑步者的天堂。每天的傍晚,洋溢着平和安详,宁静中浸透着活力和欢笑。
进入80年代,国家经济复苏。带动了工业区。工地上开始大兴土木,挖泥机,凿地机,打桩机在地上活动,轰隆的响声,开始在工业区的上空回响。一间一间的工厂,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外流的人口,有一部分回流了,而工厂的成立,也带来外地的移民。沉寂的工业区显得有生机了,万里茂市场也蓬勃起来。但是儿童失去了耍乐的天地,踢足球的人儿也不见踪影。不错,工业区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污染,和环境的破坏。
如今,随他在万里茂生活了8个年头,他终于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基础。虽然在法令下,他将失去它父亲所挣来的土地,但是他的生命是在这里开始的,也将通过他的下一代,在这里延续下去。生于斯,长于斯,也将死于斯!我们将相随相伴共度一生。啊!缘结万里茂!
写于婚后十周年的纪念日。(于1-1-1991刊登于星洲日报星云版)
(补记:沧海桑田,经过20年的变化,万里茂比当年更繁荣热闹。尤其野新路的许多橡胶园丘被开辟成为住宅区,人口越来越集中在这一带;这里也建立了公众图书馆,技术高等学府,还有一间社区学院(comunity college),医院也搬迁到这儿。)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期待,对马来西亚华人的情况了解很少 大地窝铺 字0 2011-08-14 22:35:00
🙂期待啊,一直关注马来西亚华人的事情。 mshbyer 字0 2011-08-14 13:59:26
🙂巨赞狂顶,宝推等贴 李根 字0 2011-08-14 11: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