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灌水】看完了美剧《罗马》 -- 月色溶溶

共:💬278 🌺2248 🌵9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位仁兄应该是赫连勃勃

有鉴于此,有位明智的骑马民族首领拒不建立都城。

这位老兄应该是赫连勃勃

诸将谏固险,不从,又复言于勃勃曰:“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

他的部下在一次对鲜卑人的战争获胜后建议建都,理由是“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这位老兄很明智:

勃勃曰:“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

效果还是不错的:

于是侵掠岭北,岭北诸城门不昼启

把邻居们打扰得白天都不敢开城门。

所谓兵无常势,无论前期不建都还是后期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修筑统万城(匈奴人修筑的唯一的城池),目的都在于最大限度地保存/增强自己的实力。

游击战本质是依靠地形、气候等因素降低对方力量的发挥,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基本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历史上吴军分拨骚扰楚军以为疲敌之计,是因为非如此不足以打败楚军。游击战是实力不济而战争又不可避免的无奈选择。实力相当,甚至略有劣势,有机会就决战了谁会劳神费力打游击。

当然实力强于对手也会打游击,比如太宗征辽不利后,年年在人家农忙时节去人家地盘武装游行——还是正规战打不下来后的次优选择。解放战争初期TG方面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这个大家都看得见;但兵员、粮食弹药供应乃至信心等,是经不起无限制地撤退的,所以才要在力量不及KMT时打到外线去。这还是运动战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游击战,后者面临的条件更加艰苦。赫连勃勃也一样,初期底子薄,跑起来利索;后期家大业大,没个都城不好安置坛坛罐罐(维系政权必需的行政机构,和家属,还有掠夺来的财富等

再说说“不羞遁走”。我很怀疑真的是兵油子以撤退为耻,还是笔杆子们希望他们以撤退为耻。战争中能够保持尽可能大的弹性的一方将占据主动,以撤退为耻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自己的行动模式,这简直是一种自杀行为。

不过在农耕文明面对骚扰边境的骑马民族时,背后就是不设防的农村,退无可退,不设法御敌于国门之外,实施逃、避原则要面对很大的政治压力,边防的地方官往往与城池共存亡。

即便是这种情况,也依然是有弹性的:边陲地区的无弹性保证了大后方不必时刻维持一支数量庞大(意味着消耗巨大民众负担沉重)处于战备状态的军队,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持足够的弹性。

此外,古代军人低位长期不高(越往后期越是如此),在文人看来当兵的那帮家伙“不受圣人教化”。在大家普遍没文化的情况下,培养那种羞耻感不是件容易的事。失败了就抹脖子那可是贵族的事——贵族才会把尊严、荣耀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可漫长的冷兵器时代,贵族上战场是越来越少的。与战败相比,撤退的“耻辱”(注意俺打了引号)算不了什么。科举制度成熟之后,中国连西方意义上的贵族群体都不复存在,更谈不上他们在战场上的矫情了。

通宝推: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