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00-1 -- 桥上

共:💬58 🌺2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前言(八)《左传》在西汉的流传

《左传》的成书年代在《公羊》、《谷梁》之前,而在西汉却没有“立学官”。虽然没有“立学官”,但有两种传本。一种是孔壁藏本,一种是民间私传本。先说孔壁藏本。这事见于《汉书楚元王交传》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这封信,对学术史说,是件重要文献,可是不少人误解了,因为刘歆在这信中加了些插句。我们若用破折号把插句标出,这封信的原意便显露出来了。现在我先把《移让太常博士书》有关文字抄录重新标点于下:

及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以《尚书》为备,谓《左氏》不传《春秋》,岂不哀哉!

张心澂《伪书通考》把这段文字读懂了,他说:

所云“得古文于坏壁之中”,即《逸礼》、《书》及《春秋左氏》。下文云“皆古文旧说,多者二十余通,臧于秘府,伏而未发”,皆指此三书,故下文云“得此三事”也。因“《书》十六篇”之下加“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数语,以说《逸礼》及《书》(或专指《书》——原注)之经过,与下文“丘明所修”一语为“《春秋左氏》”之说明同。但“天汉……”数语较长,读者不察,以为文气已断,下文乃另一事,与孔壁无关。然下文“及《春秋左氏》”之“及”字,即表示上之《逸礼》、《书》及此《春秋》共三书。此犹可谓与上文“及鲁恭王”之“及”字用法同,为另一段之证。但下文“皆古文”之“皆”,明指三书。若专言《春秋左氏》,何来一“皆”字乎?……惟其辞颇闪烁,读者易误会。故班固《汉书艺文志》不言《春秋左氏传》出孔壁,而王充《论衡》言之,许慎《说文叙》则言《春秋》出孔壁,皆对歆移书读法不同之故也。

这段话说得很明白。王充《论衡案书篇》说:

《春秋左氏传》者,盖出孔子壁中。孝武皇帝时,鲁共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宫,得《佚春秋》二十篇,《左氏传》也。

这里要说明一点,古人对古书用“佚”和“亡”有分别。“佚”就是刘歆《让博士书》“《逸礼》”的“逸”,正和《论语微子篇》的“逸民”,而许慎《说文》作“佚民”一样。《逸礼》和《佚春秋》意即未立于学官的《礼》和《春秋》,西汉时只是《公羊》、《谷梁》得立学官,《左传》未得立,所以王充称《左氏传》为《佚春秋》。亡是亡失,书已无存。这是汉人用“佚”或“逸”和“亡”的区别。后人则把“佚”和“亡”混同起来,不能用以解释两汉之书。孔子壁中所发现的《左传》,司马迁曾采以作《史记》,《吴世家》说:“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司马迁所说“《春秋》古文”,就是这壁中书。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七也曾论及此事。到刘向、刘歆整理古书时,在中秘书(意即皇家图书馆)发现这书,更加重视。刘向作《说苑》、《新序》和《列女传》,采用很多《左传》故事和文字,足为坚强的证据。刘歆尤其爱好《左传》,在《移让太常博士书》中可以看出。刘向父子一家人喜爱《左传》,见于马总《意林》所引桓谭《新论》:

刘子政、子骏,子骏兄弟子伯玉,俱是通人,尤重《左氏》,教授子孙,下至妇女,无不读诵。

王充《论衡案书篇》也说:

刘子政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

子政是向之字,子骏是歆之字。足见父子和其全家都熟读《左传》。自然,孔壁中的《左传》是用作者当时文字,所谓“古文”写的。刘氏全家要诵读它,不能不改写为汉代通行的隶书。这是《左传》孔壁本的下落。

《左传》还有民间传读本,上文已经说过。就是在战国末年,不但《韩非子》采用了不少《左传》文字,就是陷害韩非的李斯,也用《左传》。他在《上韩王书》说:“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附见《韩非子存韩篇》)这明明是用《左传》僖公五年文。至于西汉,引用《左传》者不胜数,刘师培《左盦集》有《左氏学行于西汉考》,可惜引用并不完备。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说:“盖当高帝之时,故汉廷谟诰,皆引其(《左传》)文。”可见《左传》自成书后一直有诵读引用者。至于其传授、训诂,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曾经采择两汉有关记载,加以叙述。吴承仕为之疏证。下文所引括弧内的都是吴承仕《疏证》文字:

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魏文侯相),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楚太傅),椒传赵人虞卿(赵相),卿传同郡荀卿名况,况传武威-张苍(汉丞相、北平侯),苍传洛阳-贾谊(长沙王太傅),谊传至其孙嘉,嘉传赵人贯公(《汉书》云,贾谊授贯公,为河间献王博士),贯公传其少子长卿(荡阴令),长卿传京兆尹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徙杜陵)及侍御史张禹。禹数为御史大夫萧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荐禹,征待诏。未及问,会病死。禹传尹更始,更始传其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字季君,哀帝时待诏,为郎),护授苍梧-陈钦(字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将军)。《汉书儒林传》云:“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始刘歆(字子骏,向之子,王莽国师)从尹咸及翟方进受《左氏》(哀帝时,歆与房凤、王龚欲立《左氏》,为师丹所奏,不果。平帝时始得立),由是言《左氏》者,本之贾护、刘歆。(下略)

《左传》作者不是左丘明,但它的作者传给曾申,再传给吴起,未尝没有可能。曾申是曾参的次子(见《礼记檀弓上》),曾参和他父亲曾点(也叫曾皙)先后作孔丘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曾参“少孔子四十六岁”,那么,孔丘死时,曾参年二十七。假若曾申为曾参晚年所生儿子,《孟子公孙丑下》说鲁缪公尊礼贤人,其中有子思,子思为孔丘孙,曾申为曾点孙。鲁缪公立于公元前四〇七年,死于前三七六年,当时《左传》已经写成,曾申得到作者传授,是完全可能的。《韩非子和氏篇》说:“悼王行之朞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楚悼王死于公元前三八一年,吴起即死于此年,接受《左传》的传授也是可能的。而且《说苑建本篇》曾载“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自是吴起,不久便由魏至楚。魏武侯即位于公元前三九五年,死于公元前三七〇年,那么,吴起接受《左传》的传授,很可能在去楚以前。关于西汉时《左传》的传授,《汉书》有更多的证据。刘歆一方面得到孔壁本《左传》,又从尹咸和翟方进学习民间私传本《左传》,甚至两本并没有什么歧异,于是两种本子合为一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