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01君子与圣人 1君子与小人 -- 桥上

共:💬81 🌺3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士 二

二、“士”也作为男子的通称,

在当时,“士”这个称呼还可以代表一般的成年男子,这个用法可能更加古老。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就指出,吴承仕与杨树达两位先生曾经论证“士最初是指农夫而言的”,接着,余先生又指出:“但是这一原始意义的“士”恐怕是存在于非常古远的时代。因为就现存的古代文献而言,一方面我们很难证明“士”字可以单独地解为农夫;而另一方面,远在商、周的士如文献中的“庶士”、“多士”已可能指“知书识礼”的贵族阶层而言了。”(余英时 《士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一、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一)近代有关士之起源诸说》 (p 005))。

在《诗经》中多处的“士”大体上都接近余先生所说“知书识礼”的贵族阶层,但我觉得其中应该还包括了不那么“知书识礼”的人们,所以恐怕高亨先生所说的“男子的通称”概括得更合理。不过这“男子”也许只包括上面那些“阶梯”中“庶人、工、商”及其以上的人,不包括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所谓“人臣隶圉”之类,多半也不包括“戎狄蛮夷”。下面是《诗经》中的一些例子和高亨先生的注: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注[一九]:士,男子的通称。耽(dān丹),玩乐。(《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84)《卫风氓三章》)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注[一]:士,男子的通称。昧旦,天将明而犹昧。又解:昧,当作未。未旦,天未亮。(《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14)《郑风女曰鸡鸣首章》)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注[六]:士,男子的通称。(《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19)《郑风褰裳卒章》)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注[三]:士,男子的通称。(《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26)《郑风溱洧首章》)

在《周易》中也有一处用为男子通称的“士”,在《归妹第五十四上六爻辞》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卷四》 ( p 288 ))。

以上这些例子中往往将“士”与“女”对称,而不是像现在常见的那样将“男”与“女”对称。

在《左传》中,也有不少地方将“士”用为“男子的通称”,例如:

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桓二年传》(p 0086)(02020201))

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僖十九年传》(p 0381)(05190301))

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僖二十三年传》(p 0408)(05230606))

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好学而不贰,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昭十三年传》(p 1350)(10130210))

孟献子曰:“郑其有災乎!师竞已甚。周犹不堪竞,况郑乎!有災,其执政之三士乎!”(《襄十年传》(p 0979(09100602))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僖十五年传》(p 0355)(05150404))

伯州犁以公卒告王。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成十六年传》(p 0884)(08160506))

微虎欲宵攻王舍,私属徒七百人三踊于幕庭,卒三百人,有若与焉。及稷门之内,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已也。”乃止之。吴子闻之,一夕三迁。(《哀八年传》(p 1648)(12080202))

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成十八年传》(p 0908)(08180301))

乐王鲋谓范宣子曰:“盍反州绰、邢蒯?勇士也。”宣子曰:“彼栾氏之勇也,余何获焉?”王鲋曰:“子为彼栾氏,乃亦子之勇也。”(《襄二十一年传》(p 1063)(09210801))(104、090)

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定十四年传》(p 1595)(11140501))

吾闻胜也好复言,而求死士,殆有私乎!(《哀十六年传》(p 1700)(12160501))

将适费,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qǐ)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yǐ)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昭十二年传》(p 1338)(10121004))

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闵二年传》(p 0266)(04020502))

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僖二十八年传》(p 0459)(05280307))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襄十年传》(p 0974)(09100201))

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使召六子,曰:“闻下有师,君请六子画。”六子至,以甲劫之曰:“君有疾病,请二三子盟。”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哀二十六年传》(p 1729)(12260202))

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yìng)之,以藩(fān)载栾盈及其士,纳诸曲沃。(《襄二十三年传》(p 1073)(09230301))

十一月乙亥,尝于大公之庙,庆舍涖事。卢蒲姜告之,且止之,弗听,曰:“谁敢者?”遂如公。麻婴为尸,庆奊(上圭下夨xié)为上献。卢蒲癸、王何执寝戈。庆氏以其甲环公宫。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庆氏之马善惊,士皆释甲、束马,而饮酒,且观优,至于鱼里。栾、高、陈、鲍之徒介庆氏之甲。(《襄二十八年传》(p 1147)(09280904))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定十年传》(p 1577)(11100201))

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此二物者,所以惩肆而去贪也。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有名章徹,攻难之士将奔走之。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置力焉。是以《春秋》书齐豹曰‘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数恶无礼,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昭三十一年传》(p 1512)(10310502))

子我归,属徒,攻闱与大门,皆不胜,乃出。陈氏追之,失道于弇中,适丰丘。丰丘人执之,以告,杀诸郭关。成子将杀大陆子方,陈逆请而免之。以公命取车于道,及耏,众知而东之,出雍门,陈豹与之车,弗受,曰:“逆为余请,豹与余车,余有私焉。事子我而有私于其雠,何以见鲁、卫之士?”东郭贾奔卫。(《哀十四年传》(p 1685)(12140305))

由于“士”有“最低级官职兼家长”和“成年男子通称”这两个义项,二者的范围又有很多重叠之处,大体上是后者涵盖了前者,所以有时容易混淆。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