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值九一八本人新书《壬辰1592——决战朝鲜》上架 -- 恶魔之读书者
懵然无知的朝鲜
在日本滞留了一年的使团终于再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可是通信使黄允吉却无暇感慨,他一刻不停地派出了信使,向朝廷汇报日本必然要入侵的消息。闻此消息,国王李昖立刻宣布召见朝鲜使团一行,商量对策。
朝鲜国都汉城景福宫的勤政殿(思政殿)内,年近四十的国王李昖虽当壮年,但依旧难掩眼角的疲色。从他登上朝鲜国王的宝座到今天,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太平岁月。前些年“宗系辩诬”的大获成功让他完成了朝鲜开国两百年以来历代国王都未完成的夙愿,本以为如此就能以一个明君的形象在青史留名,以后也能太太平平地过完下半辈子。谁知道对岸那些鄙陋的倭人又不消停,之前还奴颜媚骨地前来请求通好,谁知道派过去的使臣被滞留了一年不说,居然还带回来日本的那个什么平秀吉【即丰臣秀吉】要借道朝鲜进攻大明国的荒唐国书,真真让人寝食难安。
“倭人难道真的如此胆大包天?”一想到这里,李昖便再也沉不住气,不待殿下两班朝臣站好便急急地让此次出使的通信使黄允吉出班禀奏:“黄卿,此次出使,倭人果真意欲渡海西侵否?”
“启禀陛下,日本号称欲一超直入大明国,实乃假途灭虢之计,其醉翁之意实在我国。倭人战国百年,兵强马壮,武士当国,其国关白丰臣秀吉大权在手,已呈江山一统之象,其人其言不可轻忽!臣以为,必有兵祸!”黄允吉回奏道。
话音刚落,随着黄允吉带来的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原本平静如水的朝堂一下子变得像个菜市场,殿下群臣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与此同时,黄允吉身边传来重重的一声冷哼,随即出来一人,高声说道:“臣有话说!”黄允吉转头看去,正是与其一同出使的金诚一。
李昖看了看抢出班来的金诚一,点了点头说:“金卿身为副使,看来所见有所不同,那你说说。”
金诚一轻蔑地扫了一眼黄允吉大声道:“陛下,臣在日本却未见如此情形。倭人故意滞留我使团一行年逾,不过是为乱我心神,虚张声势耳。臣举一例为陛下解之,当时臣等初履日本,其对马岛岛主平义智【即宗义智】于山寺中宴请臣等,其身为主人,居然迟迟不至。来到后居然更让坐轿直入大门至阶下,无礼怠慢如此!臣即刻以大义责之,并不受其宴。平义智随归咎于轿夫,立斩之,奉其首级向臣等赔罪。仅此一事,即可见倭人色厉内荏,不足为患。黄大人身为通信使于彼国张惶失措进退失据,毫无我朝鲜上国国体,如今更发此无稽之论,动摇人心,莫非另有所图乎?”
随着金诚一的指责,朝堂上的吵杂之声不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来愈大,甚至有些大臣已经私下里开始争执了起来。
“你!”黄允吉本早知金诚一因其在日本与倭人虚与委蛇,而不是处处摆出上国的架子而不满已久,更因双方分处东西两党而彼此对立,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金诚一居然在朝会上公然这样指责,气得满面通红,手指着金诚一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好了!”李昖从登基起,便见惯了这等党争时大臣互相攻击的场面,他知道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立时便喝止金诚一向黄允吉继续攻击。继续问道:“那黄卿说说看,日本那个平秀吉是何等人物啊?”
“回禀陛下,”黄允吉稳了稳波动的心情,回答道:“平秀吉此人两眼迥然有神精光外露,望之即为有胆有智之雄主!”
“金卿,你以为呢?”李昖又问道。
也许是想到了在丰臣秀吉面前那丢脸的一幕,金诚一以更加大声的语调回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其目光如鼠,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不足所畏!”
此时站在群臣中时任吏曹判书的柳成龙望着金诚一,脸上神情复杂,内心显然十分纠结。身为“东人党”的重要人物,他必须支持金诚一,可是日本发兵来袭不是个小事,万一判断失误,不单单影响自己的政途,更是关系到了国家兴亡,实在不可轻忽。思来想去,最终柳成龙还是牙关一咬,出列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金大人所言有理,倭人举国入寇,自“白江之战”【白江之战是七世纪中后期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次重要战役,对战的一方为大唐与新罗联军,另一方为百济与日本联军,最终唐军以少胜多,几乎全歼日本水军,并大破百济日本的陆军,获得全胜。】后千年所未有。何况日本国内诸侯分裂,其国战乱百年,民不聊生,何来的兵马钱粮入侵我国呢?”
柳成龙这位“东人党”的大佬一带头,立刻应者如云,只见两班朝臣纷纷出列附和,力证日本不可能入侵朝鲜。而黄允吉所处的“西人党”,恰在他出使日本之时因为“建储风波”【建储风波:宣祖王妃懿仁王后因体弱不能生子,所以宣祖没有嫡子,只能在后宫所生王子中册封世子。当时左议政郑澈,右议政柳成龙,领议政李山海等对册封世子问题一再讨论后,决定立光海君为世子。实际上,这是东人领袖李山海将陷西人于不利之地的阴谋。李山海察觉宣祖宠爱仁嫔金氏生的信城君,于是偷偷传话给金氏:郑澈等拥立光海君,并将谋害金氏与信城君。仁嫔随即将此事告诉宣祖,宣祖大怒。而郑澈对此内情毫无所知,在经筵上奏请宣祖立光海君为世子。宣祖震怒,而东人党李山海、柳成龙等则保持沉默。最后郑澈被流放,西人势力随之一蹶不振,东人完全掌握了政权。】彻底失势,郑澈等“西人党”大佬纷纷被罢职贬谪,他在朝廷上孤立无援,最终淹没在一片倭人不足惧的言论当中。
看见大臣们纷纷表示日本不足为惧,必然是虚言恫吓之后,端坐在御座上的国王李昖仿佛长松了一口气,脸上原本略显焦躁的神情也不禁舒缓下来,露出了一丝笑意。既然朝堂上群臣的调子几乎一面倒地支持金诚一,那么看起来这件事彷佛已经有了定论。“这个天下,还是太太平平地好啊!”国王李昖望着殿外的晴空,不禁这样想到。
注释:【所谓宗系辩诬,其实就是关于李氏朝鲜太祖李成桂身世血缘的问题。
李氏朝鲜开国国王李成桂原是王氏高丽大将,战功显赫。后朱元璋定鼎中原建立明朝,元顺帝北逃关外是为“北元”。当时王氏高丽首鼠两端,对中国东北怀有极大野心,后因亲元派大臣李仁任的扶植下,拥立恭愍王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成为了高丽王,由此开始亲北元而疏远明朝。大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明朝在咸镜南道的南端元朝双城总管府(1355年被高丽吞并)设置铁岭卫,昭示了坚决将东北掌握在手中的决心。当此决定移文王氏高丽后遭到了强烈反对。亲元派大臣崔莹因此怂恿高丽王辛禑铤而走险,派兵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极力反对无效。当年四月,辛禑派李成桂入侵明朝。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士气低落,于是从威化岛(威化岛是位于中国与朝鲜边境的一个江中岛屿)回军,回师松京(今朝鲜开城市),发动兵谏,废黜辛禑,除掉了李仁任并流放崔莹,把持朝政。并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掉了高丽恭让王,取而代之,并乞封大明。太祖朱元璋接受了他的请求,许他改名李旦,改国号为朝鲜。本来事情至此已经挺好,可以皆大欢喜了。
但问题出现在明朝官方文件--《大明会典》上。《会典》第105卷上记载:“朝鲜国即高丽。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李仁人实际叫李仁任(文中误笔),是高丽末年亲元的权臣。)明《会典》是弘治十五年,根据历代官修《诸司职掌》、《皇明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教民榜文》、《大明律》、《军法定律》、《宪纲》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共180卷。正德年间重校刊行。嘉靖八年(1529年)续纂,未颁行。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成,共228卷。《会典》中那段文字其实是因袭《皇明祖训》的记载。
从一开始朝鲜发现《祖训》里的记录时,就向明朝报告,这段记录有误。朝鲜说,自己的先祖李成桂根本不是李仁任的儿子。李成桂的高曾祖父李安社被蒙古帝国蒙哥汗封为千户长和达鲁花赤。其父李子春在元朝辽阳行省的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的金野郡)当官,并被高丽封为朔方万户,这位老爹还有个蒙古名字叫“吾鲁思不花”。可见与李仁任毫无关系。现在这样记录,不仅把人家宗系搞错了,还让人家祖宗背上了“弑逆”的罪名。
为什么这样记载呢?那是因为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后,国内反对派尹彛和李初随即亡命明朝,并宣扬李成桂就是李仁任的儿子,而这种说法又被明朝官员接受而写进了《皇明祖训》中。儒家最讲纲常,弑君谋逆是不赦的极罪,是“大不忠”;儒家最讲宗法,把祖宗搞错是人子无以安身的耻辱,是“大不孝”,这样不忠不孝的历史玷污了祖宗的名节,事关国体根本。所以,每次修《会典》历代国王都会上表,请求朝廷修改记录,消除历史污点,予以平反。国王上表都是一个要求:“本国世系已非李仁人后,乞请改正,以洗祖宗篡夺之耻。”
除了不停“上访”之外,朝鲜还积极做好明朝使节的思想工作,恳求将如此大的冤情带回去上达“天听”。史载:嘉靖十五年,皇子诞生(是为哀冲大子),命修撰龚用卿、给事中吴希孟颁诏。朝鲜国王率文武百官生儒郊迎至勤政殿,行开读礼讫,宴于太平馆。国王执礼甚恭,因言及其祖非系李仁人之后,《会典》所书弑王氏四君之事,已经累次奏准改正,迄今尚未改,朝夕营心,未尝忘也。用卿等曰:“此子孙不敢诬其祖父之心,不失为孝。若果非其后,理当奏闻。”
这明朝廷也不知怎么了,对人家这么关注的大事,似乎很不上心,你朝鲜上访归上访,我这边就是不改。以至于朝鲜历代国王对此事已经到了一个痴迷的境地,使者一派再派,最终在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大明会典》终稿成书时,明朝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修正,这对朝鲜来说不啻为一个巨大的外交成功,“宗系辩诬”这一事件也因此告一段落。
虽说此事在国家的层面算是大体了结,但是却并没完全结束,朝鲜人对此事的敏感已经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朝鲜使臣向礼部反映,虽说《会典》已作更正,但前些年朝鲜通过朝贡时在中国买了些书,发现有些野史类的书上,还是没有改正。因此,恳请礼部将更正部分的内容通晓史馆和各级学校,以便文人周知后,不再误写这段历史。其认真急切得就差满世界去贴大字报,为自己平反昭雪了。
终于在历尽艰难的“两世纪上访”之后,最后在明《会典》中添加了这些文字:“先是永乐元年,其国王具奏世系不系李仁人之后,以辩明《祖训》所载弑逆事,诏许改正。正德、嘉靖中,屡以为请,皆赐敕奖谕焉。万历三年,使臣复申前请,诏付史馆编辑,今录于后。
李成桂,系出本国全州。远祖翰,仕新罗为司空。六代孙兢休,入高丽。十三代孙安社,生行里。行里生椿,椿生子春,是为成桂之父。李仁人者,京山府吏长庚裔也。始王氏恭愍王颛无子,养宠臣辛旽子禑为子。恭愍王为嬖臣洪伦等所弑。李仁人当国,诛伦等,立禑。禑嗣位十六年,遣将入犯辽东,成桂为副将在遣中。至鸭绿江,与诸将合谋回兵。禑惧,传位于其子昌。时恭愍妃安氏以国人黜昌,立王氏孙定昌君瑶,诛禑昌,逐仁人。已而瑶妄杀戮,国人不附,共推成桂署国事。表闻。”
尘埃貌似落定了,但是别急,居然还有下集!
当清朝修《明史》时,“辩诬”之事又起,一直从康熙朝“上访”到雍正朝。为修改史稿中的字句,朝鲜不惜以金银、宝马和珍珠贿赂修撰官员,最后乾隆朝《明史》修成,清廷把《明史·朝鲜传》送到朝鲜,国王还是对其中个别字词心存芥蒂。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再加上群臣们拿《三国志》中关于刘备称帝的记述开导他,国王这才作罢,其时已历三朝。可是没过多久,万历四十三年的戏文居然又开幕了:朝鲜从中国购买的书籍中,发现几本野史仍有所谓的“诬文”,国王再次深感痛心疾首,上表清廷,要求禁绝。】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个大概是历史的不解之谜了,日本人自己都很想搞清楚这点 恶魔之读书者 字36 2012-09-20 22:09:28
🙂其实要搞清楚就得去挖那些大古坟,可宫内厅一直不让 夜月空山 字88 2012-09-20 23:29:54
🙂【原创】引子 15 恶魔之读书者 字6406 2012-09-19 03:07:16
🙂【原创】第一章大祸临头 第一节 懵然无知的朝鲜
🙂【原创】第一章大祸临头 第二节 党争与战备 6 恶魔之读书者 字7493 2012-09-19 03:18:25
🙂【原创】第二章 日本袭来 第一节 秀吉的野心 5 恶魔之读书者 字9654 2012-09-19 03:26:35
🙂【原创】第二章 日本袭来 第二节 定策 7 恶魔之读书者 字2866 2012-09-19 03:31:09
🙂【原创】第二章 日本袭来 第三节 开战 5 恶魔之读书者 字2398 2012-09-19 0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