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01君子与圣人 1君子与小人 -- 桥上

共:💬81 🌺3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资料:“子某”、“多子”与“子族”-1

“子族”在卜辞中较多地称作“多子族”,“多子族”是多个“子族”的集合称谓(我们不认为是一个“多子”的族,详下文)。“子族”有多个,则“子族”之“子”不是具体的一个族的名号。历组卜辞中有一条讲“王族爰(援)多子族”(《南北》明224),即卜王族是否要在战事中支援“多子族”,可见“子族”不在“王族”内。在[]组卜辞中,有几条比较特殊的卜辞言及“[ ]子族”或“又子族”,如:

(18)戊午卜,[ ],[ ]母丙?

戊午卜,[ ],[ ]子族?

[弱一半][ ]子族?

己亥卜,叀[ ],羊用,……子……

(19)……[ ]子族,彘?

……又十彘?(《甲》2431)

(20)己卯卜, [左彳右上止下口],又子族豕用?(《铁》14.2)

在卜辞中,“[ ]”或“又”作祭动词用,后面接宾语时,皆表示通常所谓侑祭于某神主。如按这种解释,则以上几条卜辞即是卜是否用牲祭“子族”。以上辞“[ ]母丙”与“[ ]子族”并卜,也表明这里的“子族”是受祭者。当然,祭“子族”似不会是指祭所有已故的“子族”的族属,而应该是指祭属于已故的“子族”中与王有近亲关系的贵族。对于“[ ](或‘又’)子族”,不能排除有另一种解释法,即将“[ ]”(又)读成“佑”,类似于“王[ ]遣祖乙,弗又(佑)王”(《合》213)的“又”,则“[ ](或‘又’)子族”是为子族求佑。但这种用法卜辞罕见,且对辞(18)“( )子族”与“[ ]母丙”并卜。亦难解释。无论采用以上何种解释,说“子族”是与王有较近亲缘关系的同姓家族大概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综上所析,可以对“子族”得出这样两点认识:1.“子族”是王族以外的与王有近亲关系的同姓家族;2.“子族”之“子”是指一种特定的身份,“子族”之称在语法上类同于“王族”,是指“子”之族。

由此看来,欲弄清“子族”的构成,即先需要弄清当时的文字资料(卜辞与商金文)中作人称用的“子”的含义。在卜辞与商金文中,“子”的本义无疑是指“儿子”,当“子”用来表示某种身份时,也都是与“儿子”这个本义相关或从其衍化出来的,这是诸家一般都同意的看法。表示身份的“子”用法主要有:

第一种,“子”。在几种“非王卜辞”中,占卜主体之商人贵族皆称作“子”。此外。在商晚期青铜器铭文中多见“子”这一称谓,内容是记“子”赏赐其家族“小子”等。从这种铭文末尾所署作器者族氏名号看,不限于一个家族,而且不限于子姓商族。林沄先生已正确地指出,这种“子”是商代家族首脑们通用的尊称[18]。

家族族长在先秦时代通称作“子”,典籍中亦可找到较多的例证。如裘锡圭先生曾引《尚书洛诰》所记周公之语“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列”,并引曾运乾《尚书正读》将“多子”释作“大小各宗”,来证明族子(宗子)称“子”,又引《左传》哀公二十七年知伯对赵孟所言“恶而无勇,何以为子?”证明卿大夫基本上都是族长,故一般尊称为“子”[19]。这里还可以补充几条资料,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鲁寺人惠墙、伊戾为太子内师而无宠,故诬告太子与楚人私盟,襄公曰:“为我子,又何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曰:“子谓嗣子。”又如: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戊辰,刘子挚卒,无子,单子立刘蚠。”

刘蚠为刘子挚之庶子,故刘氏并非无子,此所谓“无子”是指无嫡子。

《左传》哀公二年:“初,卫侯游于郊,子南仆,公曰:‘余无子,将立女。’”杜预注:“无大子。”

《左传》哀公十七年:“初,子仲将以杞姒之子非我为子。”杜预注:“为嫡子。”

由此可见,“子”在春秋时期仍是诸侯与卿大夫家族的嫡嗣子之通称。嫡嗣子即是宗子继承者,故“子”亦可能即是由此又渐转化为宗子之代称。

卜辞中“子”的这种用法,除了见于非王卜辞外,在王卜辞中还用于“某子”(当某是一个族氏名号时)之称,如“长子”(《后》上19.6)、“古子”(《京津》2097)、“邑子”(《乙》8424)等。“某子”即某氏之长。文献中所记“微子”、“箕子”亦可作此理解。

可以归属于“子”的此种用法的称谓,还有习见于商晚期青铜器铭文中的“小子”。如属于冀氏的数器,皆记不同的小子受到“子”的赏赐,“子”应是指该氏之宗族长。“小子”是其分族之长,即小宗家族之长[20]。

第二种,“子某”。在卜辞中最常见者,是将“子”冠于某一名号前,称“子某”,据笔者统计,主要存在于武丁时期的 、宾组王卜辞中出现的“子某”,即将近一百一十名,其中较习见者约三十余名。从卜辞看,“子某”有时亦可称作“某”(图1.5)如:

(21)丁口卜,[ què,hú,qiǎng]贞, [弱的一半]御子[戈大]?

王占曰:吉,[戈大]……亡……(《合集》3187,宾)

(22)辛丑卜,御妥妣己?(《合集》20039, )

(23)辛丑卜,御子妥己妣?(《合集》20038, )

(24)丙申卜,争贞,令出氐 [近于丙]臣于盖?(《合集》636,宾)

(25)……氐子 [近于丙]臣于盖?(《合集》638,宾)

此外,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子束泉”(从发掘者隶定)器,有的铭作“束泉”[21],也是“子某”可径称“某”之例。由此可见“子某”之“某”是其名号,是其称谓的基本成分,表示身份的“子”有时可以不用。

商金文与卜辞中的“子”,可用作商代族长之尊称,而王卜辞中“子某”之“子”则不可作此理解。因为从卜辞看,并非族长皆称“子某”,甚至并非所有与商王同姓的贵族族长皆可称“子某”。例如下表所列 [近于鬯]、竝、 [近于失]、 [近于弓]等习见于卜辞的贵族(他们都可以由卜辞内容证明属于子姓商族内一些强大家族的族长)却未见其称“子某”。“子某”可径称作“某”,而这些子姓贵族却从不称“子某”,此恐非是语言习惯造成的,此种现象似说明“子某”不是对所有与商王同姓的族长之称,“子某”与不称“子某”的同姓贵族在身份上有某种区别。过去岛邦男在《殷墟卜辞研究》中实已讲到这一点,他特别说明:有关“子某”的殷王室祭祀比起侯伯将臣来数量上要多出许多,而且为“子某”乞求禁御患害与疾病的御祭也很多。所以他认为卜辞中的“子某”与商王室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旧引。这是正确的。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子某”与王室关系之近,不仅表现在与其有关系的王室祭祀活动的数量上,而且更主要地是表现在涉及“子某”的祭祀之祭祀对象上。下面且将 、宾组卜辞中所见商人同姓贵族祭祀王室先人与王为之求佑所祭王室先人的称谓,汇成一表(见表1.1。表中著录号皆为举例。仅有数字者皆《合集》编号。凡著录号后不注明卜辞分组者皆属宾组。本表所举部分卜辞见图1.6、1.7)。根据自、宾组卜辞的时代,此表基本上反映的是同一王世即武丁时代的情况,有极少数宾组晚期卜辞可能进入祖庚时代(如表中部分祭“丁”的卜辞)。

表1.1、宾组卜辞所见商人贵族祭祀对象与王为贵族求佑所祭对象称谓登记表(P44)

此表所反映的“子某”、非“子某”(即不称“子某”者)与其祭祀对象及与王为之求佑所祭主要对象的对应关系可以示意如下表(表1.2A、B,其中带*者表示仅一见,即仅与一个贵族有关):

表1.2 A

受祭者____________________祭者“子某” ____ 祭者非“子某”

先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丁以上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丁([ ]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匕己([ ]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旁系父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兄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2 B

王所祭者________________王所为祭者“子某” ____ 王所为祭者非“子某”

祖丁以上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丁([ ]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匕己([ ]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其他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父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其他诸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后(含“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

旁系“父某”____________________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兄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表中受祭者,祖丁、父乙,是武丁直系父、祖;匕己、母庚是祖丁、父乙的所谓法定配偶;兄丁,因武丁卜辞中仅见两个兄称,即兄丁、兄戊,则兄丁应亦是武丁嫡兄;[ ]祖,从祖丁又称“[ ]祖丁”(见表1.1)看,可能即祖丁,则[ ]匕即祖丁配匕己;丁,在宾组早期卜辞(即典型宾组卜辞)中,应是指祖丁,在宾组晚期卜辞(已进入祖庚时代)中可能指武丁[23];后,可能是王法定配偶之称。表中娥即后娥,与后癸皆武丁配偶[24]。

由以上二表可知:1.“子某”所祭主要是祖丁、丁(多应是祖丁,少数可能是武丁)、父乙,即时王上二代以内的直系先王。非“子某”者不祭时王之嫡父(父乙),所祭祀范围亦不限于时王上二代以内直系先王。2.王为“子某”求佑所祭主要有匕己、父乙、母庚,亦上二代以内直系,此外有诸“后”(其中应包括母庚)与兄丁。王为非“子某”者求佑所祭主要是祖丁以上先王(不含祖丁),并有旁系先王。以上两点说明诸“子某”与诸非“子某”的贵族在祭祀王室先人及王为之求佑所祭先人上有不同的祭祀体系。3.同是“子某”或非“子某”,亦有祭祀对象的差异。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第一章 商代家族形态第一节 甲骨刻辞与铜器铭文中所见商人“族”组织类型二、“子某”、“多子”与“子族”》 朱凤瀚 (p 0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