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1左传中的车战00 -- 桥上

共:💬161 🌺9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西宫之乱07

子驷背盟5

————————————————————

《襄十一年经》: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p 0985)(09110008))

公至自会。((p 0985)(09110009))

楚执郑行人良霄。((p 0986)(09110010))

《襄十一年传》: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郑人使良霄、大宰石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uò]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p 0990)(09110501))

我的粗译:

到这年九月,各家诸侯又全军出动再次进攻郑国。郑人于是就派了良霄(伯有)和大宰石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出使楚国,通告他们郑国将要倒向晋国,他们转述郑简公的话说:“孤因为社稷的缘故,不能再把主上放在头里了。最好主上能通过玉帛安抚晋人,不然就用武力镇住他们,孤衷心希望主上能成功。”楚人一生气,就把这两个人抓了起来。《春秋经》上把这二人写作“行人”,就是要强调这两个人是在出使时被抓的。

《襄十一年传》: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寡君闻命矣。”((p 0991)(09110502))

我的粗译:

诸侯之师又在郑国的东门阅兵。郑人于是派出王子伯骈向各家诸侯求和。甲戌这天,晋国的赵武进入郑国与郑简公一同盟誓,冬十月丁亥这天,郑国的子展出城与晋悼公一同盟誓。到十二月戊寅这天,各家诸侯在“萧鱼”会面,庚辰这天,释放被抓的郑方人员,好好招待了一番,然后让他们回归郑国。把派出的侦察部队都收拢回来,下令禁止侵犯人家、抢掠财物。晋悼公还派叔肸(即羊舌肸,多称叔向)向各家诸侯通报上述决定,我们鲁国的主上(鲁襄公)让臧孙纥答复这个通告道:“所有我们这些同盟的国家,要是小国有了罪,大国自然会讨伐,但凡能原谅的,大国也都会原谅。寡君已经明白主上的意图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萧鱼,据江永《考实》,当在许昌市。”萧鱼推测位置为:东经113.9,北纬34.0(许昌附近)。

王子伯骈上面出现过。此人在《左传》中只出现过这两次。

从甲戌到庚辰共67天。下面是这67天干支纪日的序列,这一段《左传》中出现过的四天标为红色,注意,从“子展出盟晋侯”到“会于萧鱼”竟需要五十天,恐怕是需要有一个讨价还价、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

————————————————————

《襄十一年传》:

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shèng),甲兵备,凡兵车百乘(shèng);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p 0991)(09110503))

我的粗译:

郑国献给晋悼公三位乐师:师悝、师触、师蠲;还有用于进攻和防守的战车各十五乘,配备了所有的武器,各种兵车一共一百乘;以及两架歌钟,还有相应的镈和磬;再加上女乐二八。

一些补充:

鐘《汉语大字典》: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悬挂在架上用锤叩击发音。鐘的形制,从商钲衍变而来,开始用手持而击,故柄在下而口在上;后悬之于野,以槌击之,故甬在上而口在下。也作“锺”。《说文金部》:“鐘,乐鐘也。”

镈《汉语大字典》:古代乐器。青铜制。形似鐘而口缘平,有钮,单独悬挂,以槌叩之而鸣。……郑玄注:“镈,如鐘而大。”……小钟。《国语周语下》:“细钧有鐘无镈,昭其大也。”韦昭注:“鐘,大鐘;镈,小钟也。”

我意和所谓“歌钟”相比,“镈”还是相对较大的,当然形制亦有不同,主要是口缘平。

磬是石制的乐器,形状奇特,挂起来有点像房子的侧面,出自《左传》的成语“室如县罄”(即室如悬磬,shǐ rú xuán qìng)(《僖二十六年传》(p 0439)(05260302))(046)据认为就是取磬的形状来形容房子里空空如也。

下面是《春秋左传注》初版中所附的鐘镈磬等器物的线描示意图,由李缙云先生绘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春秋时郑国祭祀乐器坑出土的四个镈钟(前面大的)以及二十个编钟(图截自网上),这些镈和钟使用的时间与这里的“襄十一年”约略同时。同样的乐器组合在附近共出土了十一套,只有一套是十个编钟(此数据出自《郑国青铜礼乐器祭祀坑相关问题讨论》:http://www.doc88.com/p-374483460008.html),可见这是当时的标准组合,这里的“歌钟二肆,及其镈”我觉得很可能也是这种组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还在此注“女乐二八”曰:“女乐谓能歌舞之美女。古乐舞八人为一列,谓之佾,二八即二佾。”

《襄十一年传》: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tè),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p 0993)(09110504))

我的粗译:

晋悼公把郑国献来的一半乐器赏给了魏绛,对他说:“先生教给寡人如何与各路戎狄搞好关系,如何维护所有华族的秩序,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就像‘乐’合奏起来一样,没有不和谐的地方,请先生和我一起‘乐’吧。”魏绛推辞说:“能与各路戎狄搞好关系,那是国家的福分,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各家诸侯全都顺从我们,那是主上有神灵保佑,也是几位重臣的功劳,哪有臣下的份呢?只是臣下还是希望主上能安其乐而思其终。《诗》里边说了:‘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yōu)同。便蕃(biàn fān数也)左右,亦是帅从。’用‘乐’来维护德行,用‘义’来实行善举,用‘礼’来规范行为,用‘信’来保持忠诚,用‘仁’来砥砺自身;然后就能成为国家的基石,分享福和禄,吸引更多远方的人归顺我们;这就是所谓‘乐’啊!《书》里边也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臣下斗胆,以此规劝主上。”晋悼公说:“先生的教训,我怎么敢不听呢!要不是先生,我就不知该怎样对待戎人,也就没办法管‘河’那边的事。赏赐,是国家的仪典,所有的赏赐都会记录下来收藏进盟府,怎么能不要呢?先生一定要收下!”自此以后,魏绛家就有了金石之乐,这就是“礼”。

一些补充:

魏绛在七年前曾劝晋悼公与戎狄搞好关系,不要迷恋田猎,见《襄四年传》((p 0935)(09040701))。

当时无论是音乐的‘乐’还是快乐的‘乐’大概读音是一样的。

杨伯峻先生注此“八年之中”曰:

自襄四年和戎至此八年(年头,当时人常这么用)。

又注此“九合诸侯”曰:

五年会于戚,一;又会于城棣救陈,二;七年会于鄬,三;八年会于邢丘,四;九年盟于戏,五;十年会于柤,六;又戍郑-虎牢,七;十一年同盟于亳城北,八;又会于萧鱼,九。《晋语七》作“于今八年,七合诸侯”,孔《疏》引孔晁说,“不数救陈及戍郑-虎牢,余为七也。”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谓“九”为虚数,误。

这几句《诗》“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出自《小雅鱼藻之什采菽四章》,文字略有差异:“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我理解这里魏绛用此诗的大意是:能够“乐”的“君子”,就能够成为天子手下诸侯国的基石,与国君分享福和禄,这样的“君子”的手下,也会跟随“君子”行动。

杨伯峻先生在此“《书》曰:‘居安思危。’”处注曰:

杜《注》:“逸书。”王鸣盛《尚书后案》谓伪古文《周官》“居宠思危”本此《传》改“安”作“宠”。《逸周书程典篇》云:“于安思危,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于老思行。不备,无违严戒。”惠士奇《补注》引此。梁履绳《左通补释》又云:“下《传》云‘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盖括《周书》之义。”但《程典》作于何时,殊难断定,《左传》作者亦未必得见,梁说仅资参考。《战国策楚策四》虞卿言“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亦不言《周书》。

总而言之,“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这个成语是出自《左传》的。这一段《左传》中紧接着的另一句话“有备无患”(yǒu bèi wú huàn)也是后来的常用成语。

魏绛家要经过赏赐才能有金石之乐,也反映当时这些乐器非常贵重,更兼还是“礼器”,即使是大国的卿,也不能随便拥有。

————————————————————

《襄十二年经》:

夏,晋侯使士鲂来聘。((p 0995)(09120003))

《襄十二年传》:

夏,晋-士鲂来聘,且拜师。((p 0996)(09120201))

我的粗译:

下一年夏天,晋国的士鲂出使我国,除了正常的出访外,他的使命还包括请求我国派出军队前往助战。

一些补充:

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主要是“政治”的战争,所以需要尽可能多的诸侯国参加,倒未必真能增加战斗力,或者说真打起来反而会坏事,但当时这往往不在考虑之中。

《襄十二年经》:

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p 0996)(09120005))

《襄十二年传》:

冬,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杨梁,以报晋之取郑也。((p 0996)(09120401))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楚国的令尹子囊和秦国的庶长无地一起讨伐宋国,部队进入了杨梁,以此报复晋国收服了郑国。

一些补充:

杨梁推测位置为:东经115.74,北纬34.25(商丘东南三十里)。

《襄十二年传》: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p 0997)(09120701))

我的粗译:

秦嬴回娘家后返回了楚国,为此,楚国的司马子庚出访秦国,这是“礼”的要求。

《襄十二年经》:

公如晋。((p 0996)(09120006))

《襄十二年传》:

公如晋朝,且拜士鲂之辱,礼也。((p 0997)(09120601))

我的粗译:

也是这年冬天,襄公前往晋国朝见,这是对士鲂来访的回拜,也是“礼”的要求。

一些补充:

公是鲁襄公。

————————————————————

《襄十三年传》:

郑-良霄、大宰石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uò]犹在楚。石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言于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今楚实不竞,行人何罪?止郑一卿,以除其偪(逼),使睦而疾楚,以固于晋,焉用之?使归而废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牵引也,不犹愈乎?”楚人归之。((p 1002)(09130701))

我的粗译:

下一年,郑国的良霄(伯有)和大宰石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被楚人扣着,于是石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楚国的令尹子囊提出:“(我们楚国的)先王为是否出征要连续五年占卜,要求每年都得到相同的吉兆,如果一直得到吉兆,就出征,如果得不到同样的兆象,就进一步广施恩惠,然后再继续占卜。现在楚国已经没有那么强大了,可我们这样的行人有什么罪过呢?现在楚国扣留了郑国的一位卿(伯有),却消除了郑国的不安定因素,使郑国剩下的人团结起来对付楚国,坚决倒向晋国,这对楚国有什么好处呢?要是现在放他(伯有)回国,那他就是没完成使命,会让他怨恨国君,还和其他大夫产生矛盾,这样郑国的各个‘氏’族就会互相牵制,不是对我们楚国更有利吗?”于是楚人把他们俩都放了。

一些补充:

良霄,良氏家族的家长,也属于“穆氏”,此人后来曾执政约一年,因“侈而愎”被杀,但也使得郑国长期动荡不安,这是楚人的算计成功了。石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能设计使自己获释,但自此以后,过去曾经为卿的石家再也没在《左传》中出现。

————————————————————

《襄十五年传》:

郑-尉氏、司氏之乱,其余盗在宋。郑人以子西、伯有、子产之故,纳赂于宋,以马四十乘(shèng),与师茷、师慧。三月,公孙黑为质焉。司城子罕以堵女父、尉翩、司齐与之。良司臣而逸之,托诸季武子,武子置诸卞。郑人醢之三人也。((p 1023)(09150401))

师慧过宋朝,将私焉。其相曰:“朝也。”慧曰:“无人焉。”相曰:“朝也,何故无人?”慧曰:“必无人焉。若犹有人,岂其以千乘(shèng)之相易淫乐之矇?必无人焉故也。”子罕闻之,固请而归之。((p 1023)(09150402))

十二月,郑人夺堵狗之妻,而归诸范氏。((p 1024)(09150901))

我的粗译:

郑国参加过尉氏、司氏叛乱的一些主犯逃亡在宋国,因为子西、伯有、子产都是卿,所以郑国以马四十乘,以及师茷、师慧贿赂宋人,要求引渡这些人。三月,郑国更派出公孙黑为质于宋国。于是宋国的司城子罕就把堵女父、尉翩、司齐交给了郑人,但子罕喜欢司臣,就私下把他放了,让他来投靠我们鲁国的季武子,武子把他安置在“卞”。那三个人则被郑人醢了。

被郑人送给宋人的师慧走过宋国的朝廷,忽然停下来要小便,为他引路的助手(相)告诉他:“这里是朝廷。”师慧说:“反正没人。”助手说:“这是朝廷,怎么会没人呢?”师慧说:“肯定没人。要是有人,怎么会用千乘之国的辅佐大臣换我们这些瞎子?肯定没人、才会这样。”子罕在旁边听到了,坚决请求郑国把师慧他们送了回去。

这年十二月,郑人又夺走堵狗的老婆,把她送回了娘家——晋国的范氏家。

一些补充:

子西、伯有、子产是在尉氏、司氏发动的西宫之乱中被害的执政大臣子驷、子国、子耳的儿子。

堵狗所在的堵家有好多人参加了叛乱,所以郑人抢先一步要切断堵家和晋国范氏的联系。当然恐怕也是借口堵家地位下降,配不上范氏的女儿。这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家庭婚姻制度和道德习俗,范氏的女儿回娘家以后,应该不妨碍她另嫁个与堵狗地位差不多的人。

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卞,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卞推测位置为:东经117.50,北纬35.63(泉林卞桥)。

————————————————————

倒向晋国后,郑国还必须解决如何应对晋国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子产开始崭露头角,最终成为“穆氏”发展的高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