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02 -- 桥上

共:💬5 🌺8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02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隐十一年传》(p 0076)(01110304))(024)

这一段《左传》中的“量力而行”(liàng lì ér xíng)是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成语,在当时更是“礼”的一部分。所谓“礼”,主要规范的是当时君子的“政治”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事行动。尤其是“量力而行”,主要就是针对军事行动而言。

既然“量力而行”,当然要在事先“量”,这就是所谓“庙算”——在祖庙(大宫、太庙)商议该如何行动。这种在家族祖庙策划军事行动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反映当时政治乃至军事的家族性质。下面《春秋经》和《左传》中记载的战前郑国在太庙发放武器也是这方面的例证。

也由于当时政治和军事的家族性质,军事行动往往要举“族”举“国”出动。从下面《春秋经》和《左传》中的记载就可以看到,自(在太庙)发放武器到真正在前方开战需要几十天,可见其需要全“民”动员,牵涉众多,准备起来非常麻烦。所以当时的贵族们(君子)都认为,如果“不量力”,就有亡国的危险,例如:

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竟,息师大败而还。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隐十一年传》(p 0078)(01110601)(01110602))(025)。这里的息国很快就亡了国。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鬭穀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sù)夜,谓行多露。’”(《僖二十年传》(p 0387)(05200401)(05200402))(039)。这里的随国也差点亡了国。

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哀十一年传》(p 1657)(12110101))(138)。这是冉求说的话,他自称小人,但这里说的却是鲁国生死存亡的大事,他所承担的也是君子的责任,所以还是要按照君子的行为规范行事。由于冉求准备充分,经过背城一战,鲁国击退了大国齐国的进攻。

但是除了开战前要“庙算”之外,在军事行动的过程之中也要随时估量形势,作出明智的决定:“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昭十五年传》(p 1370)(10150501))(118),或者说,要“知难而退”,例如: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穀,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僖二十八年传》(p 0456)(05280303))(045)。

这是城濮之战战前,这里的楚子是楚成王,他引用《军志》告诉手下子玉,让他知难而退,子玉没听,结果就悲剧了。知难而退(zhī nán ér tuì)不但是现在的成语,也是当时的成语,《左传》中另外还有人用到:

随武子曰:“……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宣十二年传》(p 0721)(07120201))(066)。

随武子就是士会。如上面那段《左传》中所说,知难而退是当时的兵书《军志》中的话,所以和现在常见的用法有点不一样。当时知难而退是非常正面的话,明智的军事家都认为在量力的前提下,如果察知前方有难以克服的障碍,就应该撤退。在随后晋、楚“邲”之战中士会的撤退就是知难而退的典范。

当时,晋国三军中的中军和下军已经溃败,楚方派兵来进攻上军的营地,士会(随季)是上军主将,他的部下驹伯询问士会是否要开战,士会却下令拔营后退,亲自断后,把部队完整的带了回去(此时距士会在《左传》中首次出现、被晋文公任命为代理戎右《僖二十八年传》(p 0470)(05280601)(045)、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

晋师右移,上军未动。工尹齐将右拒卒以逐下军。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曰:“不穀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穀之罪也。然楚不克,君之羞也。敢藉君灵,以济楚师。”使潘党率游阙四十乘,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驹伯曰:“待诸乎?”随季曰:“楚师方壮,若萃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生民,不亦可乎?”殿其卒而退,不败。(《宣十二年传》(p 0739)(07120210))(066)。

但是也有知难而行的,但那只是个人的行为,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这样“知难而行”对家族的影响:

秋八月,宋-乐祁言于景公曰:“诸侯唯我事晋,今使不往,晋其憾矣。”乐祁告其宰陈寅。陈寅曰:“必使子往。”他日,公谓乐祁曰:“唯寡人说子之言,子必往!”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君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见溷而行。(《定六年传》(p 1558)(11060601))(133)。

乐祁向宋景公建议派人出使晋国,结果宋景公就派乐祁本人前往。乐祁的大管家陈寅预见到这样知难而行肯定会遇到灾难,就让乐祁带了儿子乐溷去朝见宋景公,请求宋景公批准,让乐溷接替乐祁的职位,保住乐家家族的地位。所以这里的知难而行,就是不准备回来了。后来乐祁也果然死在了晋国,差点连尸体都被扣住,不能归葬。因此这里的难不仅是困难的难,恐怕也包括了灾难的难。

下面是《春秋经》和《左传》中的相关段落以及我的粗略翻译和一些补充。

通宝推:阴霾信仰,水过云飞,南方有嘉木,月下,西瓜子,履虎尾,南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