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民族故事(一):彝族 -- cxwangy

共:💬59 🌺1099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多谢烟云兄

我对西南地区历史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从烟云兄的帖子里看来的,少部分来自听家里长辈介绍。自己动手记录这些介绍的时候,才真切感受到信息整理和考证不容易。

彝族奴隶制度下民族成分比例,恰是我好奇的一点。““呷西”也就是低级奴隶占10%。”这个比我想象的低。铁道兵在文革期间受到彝族广泛支持和保护这件事的原因,我也很好奇。我猜想和火车可能有关系,但是不确定。

关于火车的重要性,我有点体会。初中时,为了体验祖父两辈的战绩,我从昆明出发,沿着成昆铁路去过大小凉山地区。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火车确实给山区居民带去了很大的便利——有的慢车车厢类似现在的地铁,只是靠车窗有两排长板凳。山民赶集携带的鸡羊猪狗都可以上车。

前年清明,为大舅扫墓,去汉江边的蜀河,走了一趟襄渝铁路。当时铁道部改革,取消行驶了三十年的慢车,推行车票更贵的快车。快车不在很多山区小站(比如蜀河)停车,居民进城赶集的机会都没有了,导致卧轨抗议。不知后来如何解决的。当时我们没办法,只能从襄樊开了一辆海南马自达,穿越神农架去蜀河。一路崇山峻岭,真不知没有火车的人们,怎么可能走出如此大山。

我猜想历史上中央政府很难实现“改土归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吧。有了火车,群山之中的人们才能方便地和大山之外的世界交流,不管是赶集这种物质交流,还是赵尔丰老爷子曾经期待的文化交流。

另外,70年代初,我母亲还听老兵说,大山深处还是有汉人不及的彝族部落。我母亲猜想那里还是有像“娃子妈”那样的奴隶的。奴隶制实在为现代价值观不容,哪怕只有一个奴隶。如果没有火车造就的信息交流渠道,我想至今也难取消奴隶制吧。

回归到当时当地,我猜想打破旧的阶级划分造就的彝族民众热情,应该和内地的土地改革以及藏区的取消农奴制一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