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四川的铁路1 -- 老老狐狸

共:💬78 🌺84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全省减产6.77%,两组对比调查分别增产39%和12%,

这么不靠谱的数据,老兄居然放心引用?

佩服!

即便这数据并非造假,只是刻意选取的增产调查,也完全不能用于决策!

原因很简单,59、60年,无论是全国还是安徽,都是大幅度减产,当务之急止住继续下滑。从方法论来讲,应当优先,至少是同时调查减产的生产队,才能全面分析。

这里假设一下:如果减产生产队调查也是“承包生产队”减产39%,“非承包生产队”减产12%,如何决策?

全国只推广了20%,不能叫一窝蜂吧?至于随后取消,那才是一刀切

同意全国搞到20%做试点,样本已经够大了。如果没人打算一窝蜂搞,会有后面的事儿?

至于“随后取消一刀切”,还真说不上,我前面已经提到,62年初,曾希圣下课,安徽直到63年才取消承包田。

取消原因很简单,61、62年试点的结果证明,“承包田”确实不靠谱。

这里我再贴一个数据:

1949-2006年,我国水稻单产(kg/亩)

1949 126.1449

1958 168.8819

1959 159.2696

1961 136.0992

1962 155.899

1974 232.6068

1975 234.2861

1982 325.753

1983 339.7406

2006 420.7054

以1983年为界,82年单产较49年提高158%,年均提高2.92%;2006年单产较82年提高29%,年均提高1.07%。

当然,这里面,49-52是分田和互助组,53-56搞合作化,58到78是人民公社,78到82是公社到包产的过渡时期,一勺烩不科学。

那好,就只取58-75年(没找到78年单产数据)与82-2006年作对比。

1958年到1975年,17年间,水稻单产提高65.4kg,提高了8.73%,年均提高1.94%;

1982年到2006年,24年间,水稻单产提高94.96kg,提高29.15%,年均提高1.07%。

————————————————————————————

其实,61-62,从同意曾希圣搞试点到批评刘、田,从主席工作方法角度,很值得扒一扒。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所以,得谢谢不远兄的浇冷水、举反例和商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