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5 -- 桥上

共:💬44 🌺19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5附:子产为政4

《襄三十一年传》:

十二月,北宫文子相卫襄公以如楚,宋之盟故也。过郑,印段迋(wàng往)劳于棐(fěi)林,如聘礼而以劳辞。文子入聘。子羽为行人,冯简子与子大叔逆客。事毕而出,言于卫侯曰:“郑有礼,其数世之福也,其无大国之讨乎!《诗》曰:‘谁能执热,逝不以濯(zhuó)。’礼之于政,如热之有濯也。濯以救热,何患之有?”((p 1190)(09311001))(094、111)

我的粗译:

还是我们的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五四二年,晋平公十六年,郑简公二十四年),十二月,北宫文子辅佐卫襄公前往楚国,也是要履行宋之盟的约定。经过郑国的时候,印段前往棐林慰劳他们,采用聘礼的仪式但改成慰劳的词。文子(北宫文子)算是入聘的来宾,郑国方面子羽担任行人,而由冯简子和子大叔迎客。完成仪式回来后,北宫文子就对卫襄公说起:“郑国有礼,恐怕会让他们几代人都得到好处,当然总会有大国来问罪,但《诗》里说过:‘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执政要能有‘礼’,就像大热天能够洗澡,洗澡避了暑,就没啥可担心的了。”

一些补充:

这里所谓“有礼”,大部分恐怕仍可归入“仪”的范围,这也是小国的无奈吧。

“棐林”(杨注:杜《注》:“棐,郑地。”当即宣元年及襄三十一年《传》之棐林,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谓棐林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东二十五里。然襄三十一年《传》谓卫襄公如楚,“过郑,印段迋劳于棐林”,则棐林宜在新郑北三、四十里处。#北林,郑地,当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南,新郑县之北。#北林即棐,当在今新郑县北约四十里。又见宣元年《传》并《注》。#棐林即北林,今新郑县北约四十里,亦单称棐。),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8,北纬34.6(新郑县北约四十里)。

————————————————————

《襄三十一年传》: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chéng)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北宫文子所谓有礼也。((p 1191)(09311002))(111)

我的粗译:

子产在处理政务的时候,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于是当郑国要和那些诸侯打交道的时候,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再和裨谌一起乘车巡察郊野,向他咨询在这些地方该如何行事,并告诉冯简子由他判断选择,得到应对方案之后,就交给子大叔去执行,以应对宾客。这样就基本都能处理得好。这就是北宫文子所说的“有礼”啊。

一些补充:

不过这其实大多也只是“仪”啊。

杨伯峻先生于此注曰:

《说苑政理篇》袭此文而小异。《论语宪问》则云:“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与传不同。

————————————————————

《襄三十一年传》: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藥(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p 1191)(09311101))(111)

我的粗译:

郑国的“国人”在乡校那里见面,一起说执政的坏话。然明(鬷蔑)向子产建议说:“毁乡校何如?”子产说:“为啥?那些人从主上的朝廷上退下来以后评论执政好不好,他们认为好的,我就继续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就改正。他们就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那地方?我听说有多做好事以减少怨言的,没听说靠威胁来防止怨言的。靠威胁难道不能制止怨言吗?当然能,不过就像筑堤堵住河水一样,要是堤防崩溃了,伤害的人肯定非常多,我就没办法救了。不如分多次少量溢出来一些加以引导,更不如我听到以后及时下药救治。”

于是然明说:“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他是说:我“蔑”从今而后就信服大人您确实是可以投靠的人,小人我没什么本事,但也认为要真的照这样办,那就是我们郑国的希望,不仅是那几位重臣能得利。

一些补充:

“二三臣”照应“郑人”,所以“郑人”乃郑国的“国人”,绝非一般老百姓。且“朝夕退而游焉”之“朝夕”并非一般早晚之意,乃“朝于婴齐而夕于侧”(《成九年传》(p 0844)(08090901))(074)、“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成十二年传》(p 0857)(08120401))(074)、“敬共朝夕,恪居官次”(《襄二十三年传》(p 1079)(09230503))(105)、“平公入夕”(《襄二十六年传》(p 1117)(09260801))(107)、“右尹子革夕”(《昭十二年传》(p 1338)(10121101))(108)、“子我夕”(《哀十四年传》(p 1683)(12140302))(137)等等的“朝”和“夕”,是早上和晚上大夫前往朝廷去见国君的意思,所以后面才说到“退”,是“朝”或“夕”了以后“退”下来。

所以这里的“郑人”是有权上朝的“士”以上的官员。后世“朝”字之“朝见”这一类意思,应该就是从这里的“朝”和“夕”之“朝”演变而来的。

所谓乡校的“乡”亦并非我们今天“乡下”的意思,“乡”是当时的行政单位,是在城(国)内的行政单位,不在乡下,“乡”管辖的都是“民”。例如,《国语齊語》有:“管子于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公帥五鄉焉,國子帥五鄉焉,高子帥五鄉焉。”其中明言“鄉(乡)”在“國(国)”内,其所管辖的显然也是能出征的“民”。

另外,“乡”(鄉)字通“向”(嚮)字,我怀疑作为行政单位的“乡”其实就是“向”:某一“乡”内的“民”都居住在城(国)内某一方向,负责城墙某一方向的守卫。例如:鲁国有东门襄仲(仲遂,公子遂),这里的“东门”我怀疑就是源于此人曾担任“东门”方向那个“乡”(向)的长官。宋国有盧门-合左师(向戌),这里的“盧门”我怀疑也是源于该人曾担任“盧门”方向那个“乡”(向)的长官。

《襄三十一年传》: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p 1192)(09311102))(111)

我的粗译:

仲尼(孔子)知道子产说了这些话,于是评论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

《襄三十一年传》: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厭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厭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p 1192)(09311201))(111)

我的粗译:

子皮想要让自家的家臣尹何管理一个城邑。子产说:“少,未知可否。(他太年轻了,不知道行不行。)”子皮说:“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他很朴实,我喜欢,不会背叛我。让他去学一下,就会搞明白怎样治理了。)”

子产(公孙侨)就告诉他说:

不能这样,要是喜欢一个人,就会让他得到好处,现在大人您喜欢一个人,却让他去负责治理,就像让没学会操刀的人去割肉,就难免伤人伤己。这样一来,大人您喜欢一个人,所做的竟然只会伤害他而已,那谁还敢让大人喜欢上呢?大人对于郑国来说,就是栋梁,栋梁要折断了,椽子也会跟着崩塌,我就会被压在下面,“侨”怎敢不坦率地说出来?

大人要是有一块美丽的锦缎,决不会拿来让人学习裁缝。重要的职位,重要的城邑,是我们身家性命所依赖的,要是拿来让学徒来负责,不是比任意剪裁美丽的锦缎要严重得多了吗?“侨”听说有学习以后再负责治理的,没听说过边治理边学习的。要真这么干,一定会出问题。就像打猎那样,射箭和驾车都很熟练,就能打到猎物。要是从没登车射御过,在车上只会担心翻车把自己压着,哪还有功夫管打猎啊。

于是子皮(罕虎)说:

您说得真好!“虎”有些笨,我听说君子是专管那些大事,长远的事,而小人只知注意那些小事,眼前的事。我就是个小人,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要爱惜,重要的职位,重要的城邑,能够保护我的身家性命,我却不关心,随意处置。要不是大人说出来,我还不能明白过来。前些日子我曾经说,大人负责郑国的事,我负责我家的事,现在我已经明白自己本事不够,请大人从今以后连我家都管起来。

子产回答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产是说:人的心就像人的脸一样,一个人一个样,我怎敢说大人的脸和我的脸一样呢?不过是心里感到不对劲,就说出来了。

子皮认为子产非常忠心,所以就把执政权完全交给了他。子产因此才能够成功地管理好郑国。

一些补充:

其实子产是子皮和子大叔的堂叔,子产的父亲和这俩人的祖父是兄弟。而且子皮的父亲子展和子产关系很好,见《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西宫之乱09》

后世有成语“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估计和这里的“人之爱人,求利之也”、“子之爱人,伤之而已”有些渊源。

以上这些纷繁的事务以及下面另外很多类似例证都充分体现了所谓“国无小”。

通宝推:马尔他之鹰,铁骑边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