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6 -- 桥上
《襄二十七年传》:
壬午,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赵孟为客。子木与之言,弗能对。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p 1133)(09270406))(094、114)
乙酉,宋公及诸侯之大夫盟于蒙门之外。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子木归以语王。王曰:“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子木又语王曰:“宜晋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无以当之,不可与争。”((p 1133)(09270407))(058、094、114)
我的粗译:
我们的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五四六年,晋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宋平公三十年),七月壬午那天(杨注:壬午,六日。),晋国和楚国的大夫都来到了宋国,准备举行和平的盟誓。宋公(宋平公)设宴招待晋、楚两国的大夫,晋国的赵孟(赵武)是主客。楚国的令尹子木作了精彩的发言,赵孟答不上来,只好让随行的大夫叔向(羊舌肸)替自己发言,而叔向的发言也很精彩,子木也答不上来了。
乙酉那天(杨注:乙酉,九日。),宋公(宋平公)和各家诸侯的大夫在蒙门之外盟誓。子木就问赵孟(赵武)说:“范武子之德何如?”他是问晋国过去的名臣士会(范武子)到底有什么卓越之处。赵孟回答说:“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这是说士会这个人首先把自己的家族治理得很好,所以在晋国讲话理直气壮,而且其家族的祝和史在向鬼神陈辞的时侯也不会心中有愧。
子木回国以后就把这话告诉了他们的王(楚康王),他们的王感叹说:“尚矣哉!能歆神、人,宜其光辅五君以为盟主也。(士会真是了不起啊!能把对神和人的关系都处理好,所以也就能辅佐五任国君完美地保持晋国的盟主地位。)”子木又对他们的王说:“宜晋之伯也,有叔向以佐其卿,楚无以当之,不可与争。(现在晋国成为霸主不是没有道理的,有叔向这样的人辅佐他们的卿,我们楚国在这方面比不过他们,没法和他们竞争。)”
一些补充:
这次盟会就是所谓“弭兵之盟”,是当时的重要“国际外交”活动,在这个舞台上,叔向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此次盟会的详情请见前面《左传》中的成语15附:子产为政3和《左传》中的成语15附:子产为政4。
叔向是晋平公的大傅,晋国的上大夫。晋国此时刚刚形成“赵”、“韩”、“中行”、“魏”、“范”、“知”六大卿族共治的局面,叔向因为是晋平公的大傅,地位大概仅次于六个卿,但没有实权。
叔向(羊舌肸)是羊舌职的次子,估计生于公元前五九三年(鲁宣公十六年,晋景公七年),他在《左传》中首次出现是在十三年前,即公元前五五九年(鲁襄公十四年,晋悼公十五年)。第二年,公元前五五八年(鲁襄公十五年,晋悼公十六年),估计约三十五岁的他就当上了晋平公的大傅。而此时他大概四十七岁左右。
“蒙门”杨伯峻先生注曰:“宋都东北有蒙城,则蒙门为宋都之东北门,出此门至蒙城者。”
————————————————————
《襄二十九年传》: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说叔向,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p 1167)(09291308))(086、141、114)
我的粗译:
两年后,我们的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五四四年,晋平公十四年,吴馀祭四年),吴国的公子季札访问了晋国,他欣赏那里的三个卿:赵文子(赵武)、韩宣子(韩起)、魏献子(魏舒),评论说:“晋国其萃于三族乎!(晋国的精英恐怕都会归向这三个家族了!)”
季札还欣赏叔向,在将要离开的时候他对叔向说:“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我的大人您还是要努力!现在贵国的主上傲慢,下面的大夫又都很有势力,晋国的政权将落入这些大夫的手中。我的大人您喜欢讲真话,得要考虑别惹上麻烦。)”
一些补充:
此时距离叔向去世大概还有十七年左右,距离叔向的儿子杨食我(伯石)被杀、他的家族被灭还有三十年,距离知伯被杀,赵、韩、魏三家把持晋国还有九十年。
————————————————————
《襄三十年传》:
于是鲁使者在晋,归以语诸大夫。季武子曰:“晋未可媮也。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佐,有史赵、师旷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齊以师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媮乎?勉事之而后可。”((p 1172)(09300302))(082、114)
我的粗译:
(又一年后,晋国错误的征发了一位老人去筑城,在询问这位老人的年纪时,老人的回答形成了一道数学题,主事者解不了,咨询了几位大夫,最终士文伯(士匄,伯瑕)算出了老人的年纪,同时赵武也妥善处理了此事的善后。我记得河里有一个帖子专门讨论这个数学题,十分精彩,但找了找,没找到。)当时鲁国的使者正在晋国,回来以后就把此事报告了诸位大夫。
于是季武子(季孙宿)感叹说:“晋未可媮也。有赵孟以为大夫,有伯瑕以为佐,有史赵、师旷而咨度焉,有叔向、女齊以师保其君。其朝多君子,其庸可媮乎?勉事之而后可。”他是说:我们不能看轻了晋国。晋国有赵孟(赵武)作大夫(按周天子论的大夫,实际是指卿),有伯瑕(士匄,士文伯)辅佐他,有史赵和师旷作顾问,有叔向和女齊教育他们的主上。而且他们的朝中还有很多君子,怎么能轻看他们呢?只能努力侍奉好他们。
一些补充:
其实这一段《左传》中提到的几位大夫都为解数学题和解决这个突发事件做出了贡献,但是其中并没有叔向。由此可见这位叔向是当时晋国著名的有才华的大夫,所以提到能干的人就不能不提他。
另外,《左传》中出现过的晋国的“士匄”有两位,此士匄为士氏别族之士匄(姓:祁;氏:士;名:匄;字:伯瑕;谥:文),非曾执晋政称“范宣子”之士匄(姓:祁;氏:士、范;名:匄谥:宣),后一士(范)家谥“文”的还有一位名人士燮,称“范文子”,而此处之谥“文”的士匄则称“士文伯”。
————————————————————
《昭五年传》: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齊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利人之难,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于他。思莫在公,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p 1266)(10050301))(116、114)
我的粗译:
六年后,我们的昭公五年(公元前五三七年,晋平公二十一年),这年的秋七月,我们的昭公出访晋国,从在远郊的欢迎仪式开始,到后面的互赠礼品,圆满完成了所有的礼节,一直没出纰漏。很让晋方人员吃惊。于是晋侯(晋平公)就问手下的大夫女叔齊(叔侯):“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女叔齊回答说:“鲁侯焉知礼!”晋侯问:“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意思是我们的昭公圆满完成了所有的礼节,一直没出纰漏,怎么还不算“知礼”呢?
女叔齊回答说:“那是‘仪’,不能说是‘礼’。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现在鲁国的政令都出自公室以外的私家,无法收回,有贤臣子家羁,不能任用。背弃与大国的盟约,而去陵虐小国。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趁火打劫,却不能察觉自家的隐患。现在公室的部属一分为四,由别人指挥,‘民’的生计也都依赖他人。‘民’的心已经不再向着公室,他还不去设法解决。他虽然是国君,但灾祸已经近在眼前,他还满不在乎。以上这些才是‘礼’的要点,可他却热衷于熟悉琐细的仪节,说这种人‘善于礼’,不是根本不沾边吗?”
贵族们都说这里叔侯(女叔齊)才是“知礼”的。
一些补充:
叔侯(女叔齊)是叔向的同事,叔向担任大傅是叔侯推荐的。二人同是晋平公的老师,还是亲密朋友。《晋语八》中记载了叔侯(司馬侯)死后叔向前往吊唁时说的话:“叔向見司馬侯之子,撫而泣之,曰:‘自此其父之死;吾蔑與比而事君矣。昔者,此其父始之,我終之;我始之,夫子終之,無不可。’”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替楼主回一下: 2 小戎 字16 2014-10-20 09:55:32
🙂说姓左,有争议,也有说复姓左丘的。 1 Guang 字171 2014-10-22 04:08:46
🙂看来小戎网友也是搞文史类的 完颜陈和尚 字0 2014-10-20 11:04:15
🙂《左传》中的成语16附:叔向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