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从苏联灭亡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 wqnsihs

共:💬1001 🌺6757 🌵5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意识形态领域的“自由”,本质是推恩散势

当今欧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自由”一词,其它的著名武器,比如“民主”、“普世价值”,都是在“自由”这词基础上的延伸。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对“自由”这个词的研究和理解。

以我观之,“自由”其实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推恩散势:推小恩,散大势。所谓小恩,主要是指相对宽裕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部分的人身精神自由,这种小恩可以收买民众人心;所谓散大势,主要是指将民众团结一致行动的能力破坏、散化,使民众无法作为一个整体与统治集团对抗。总体上看,“自由”这个意识形态主要是统治集团用来对其它团体的战略分割、包围和歼灭,这种团体可以是本国民众、外国政权和民众、无国界组织等。

既然“自由”是推恩散势,那么相应地就有两种应对策略:1)推动比统治集团更彻底、更激进的“自由”,从而夺占更高的意识形态制高点,这是“以快破快”之策;2)另立大旗,再造价值观,与“自由”一词相抗衡,这是“以慢制快”之策。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东方阵营的崛起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势,其实就是“以快破快”之策,即:重新定义“自由”的标准,把标准掌握在自己手里,用“新自由”去对抗“旧自由”。但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述,“自由”的本质是推恩散势,关键步骤是“推恩”,“推恩”主要靠赎买: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多重赎买。东方阵营相比于西方阵营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差距决定了东方阵营的赎买能力相对较差,最终在那场“新自由”与“旧自由”的对抗中败下阵来。

策略一已经败了一次,那么策略二又如何呢?策略二的根本在于塑造一个新词,这个词具有和“自由”相抗衡的能力。“自由”这词,在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配合下,可以在精神和物质上双重满足民众的需求,因此无往而不利。如果新词想和“自由”对抗,那么不但要在精神和物质上双重满足民众的需求,还要有更高一筹的满足能力,比如精神上的崇高、物质上的极度繁荣。总之,新词既要有具有“自由”这词的满足民众需求的能力,还要有超越这词功能的地方。

在20世纪中早期,“革命”、“解放”其实就是类似角色的“新词”。它们基本上具有了上述属性。但是随着东方阵营的修、变、倒,这俩利器已经黯淡蒙尘、难以作为了。以目前的情势而论,有些词也可能实现上述属性,比如:“平等”、“发展”、“共和”、“富裕”。从赎买的属性来看,“平等”和“发展”俩词最具有潜力。

潜力是有了,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强大的现实力量来塑造、推动新词、为新词“造势”和“造神”。自从苏联解体至今二十多年,还没有发展出一个能与“自由”想抗衡的新词,是否将来也会一直如此沉沦呢?我想不会的,一者,“自由”的本质是赎买性的推恩散势,人类是有追求的,有些东西是无法赎买的,这就决定了“自由”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被强行压制掉;二者,欧美制霸天下数百年,而今却有圣者出,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具有为新词的“造势”和“造神”提供动力和支撑的潜质,因为一个富强的中国可以提供必要的赎买能力和物质支撑。

总而言之,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由”一词是对民众的推恩散势,实质上是一种赎买。以“新自由”对抗“旧自由”的老策略,已经战败了。未来的意识形态战争,要以新词对抗“自由”一词,这个新词必须具备强大的赎买能力,这个赎买能力,关键看中国和中国人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