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中美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 二至
因为一些原因,所以回帖晚了些
任何时候都需要杰出人士
爱因斯坦他们或许不是学校教出来的,但是至少西方的学校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成长的阻碍。
以爱因斯坦而言,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以逃学著名,很多课程他根本就不上,像他这样的如果在中国上中小学,他的天性肯定也会是不喜欢的课程他就不上,但是在中国行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强迫野兽吃它不爱吃的,野兽都会失去食欲。
爱因斯坦的这一段话可以看成是他对中国教育的强迫学生学习其不喜欢的课程的一个警告。
当下这个世界的悲哀在于,能被提出来的重要问题基本都被提出来了,且都被解决或正在解决的路上,缺的也就是物质条件和在海量的数据和可能性空间里慢慢排除罢了。当然肯定还有没被提出来的,但在碰到壁之前,你根本没法知道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被认为是最后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成果,庞加莱猜想花了多少人多少力气?所谓的才华横溢、灵光乍现那种浪漫主义的科学发现属于十九世纪或更早以前。从曼哈顿工程之后人类的科学发现已经是到了集团作战系统工程的阶段,得到的成果也越来越难以直观的意义呈现,基本上除了内行,没人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你的这个论调与量子力学革命前夕的一些人对于经典物理学的满足差不多,当时很多人认为经典物理学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除了黑体问题等少数的几片乌云,但是随后人们引爆了量子力学革命。
就现在的科学界而言,应该也是处于一个系统科学大爆发的前夜,从牛顿时期就悬而未决的三体问题多体问题,到湍流问题,到量子的几率机制的解释,到生物学的蛋白质的复杂性状的基因表达,到数学的定性理论,到沟通各个数学分支的郎兰兹纲领等等,科学问题只会随着人们推进科学而不断增多。
科学的边疆就像是一个圆,当科学的边疆越来越大,科学的半径越来越大,科学的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分界的圆----即未知问题的数量就会如同圆的周长一样越来越多。
以数论问题而言,黎曼猜想就是属于人们一点都找不到头绪的一个猜想,19世纪末德国数学学者提出的20个问题,到现在也有相当部分没有解决,其中就包括定性数学部分---其实是一个形式相当简单的微分方程的极限环的解的个数问题
以下棋而言,棋手难道都是在做那些早就知道了定式的练习吗?
一个最简单的定式,双炮将军,海底捞月等等,你已经懂得了,然后你一遍一遍的做,你会不会厌烦呢?
其实体操,音乐等等也和下棋一样,当你掌握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相当难度的新的问题展现在你的面前。
棋手之所以是专业棋手,和业余棋手的区别在于,他们懂得了一些定式以后,马上就需要与高手对战,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不断的充满挑战性的训练,根本就不是中国中小学的那样的频繁做的简单的重复
相反,昧国中学上的AP课程,大学预备课程,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就可以学习大学预备课程,这才和棋手的训练一样,掌握了定式就挑战更高难度,而不是如同中国的高三,一整年就在复习,把那些所谓的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
体操也一样,简单的技巧掌握了,你就要向更高的技巧冲刺,否则你根本就不可能进步。
至于音乐,讲究的更多的是灵感,我自己也能够写一些曲,但是我基本上不懂得和弦
做音乐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决定音乐的节奏,快的节奏,慢的节奏,忽然快,忽然慢,忽然的终止等等
而自己的感受则来自于生活的感悟,而不是根据什么现成的和弦
其他的不论,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教育不仅要释放兴趣,更需要避免学生大量的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后者更重要。
一个人对一门学科感兴趣,这个不需要释放,人家就会去学习,问题在于中国学生被强迫学习了太多的他不爱学,也学不好,而且对他也没有用的课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马文中只讨论教学内容,不讨论教学方法 二至 字42 2015-03-22 00:17:07
🙂方法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思想的行者 字710 2015-03-22 01:01:48
🙂这种说法并不适应当下的情况 4 达闻奇 字2130 2015-03-22 16:07:59
🙂逐段回复一下
🙂你的结论都基于一个前提 2 达闻奇 字3965 2015-04-03 11:56:56
🙂中国课程选择如同包办婚姻,西方类似自由与课程恋爱 1 思想的行者 字1792 2015-04-04 00:37:40
🙂关于弹琴的放松 废话多多 字619 2015-04-04 02:45:25
🙂关于放松与力量的关系你可以去了解太极和拳击 思想的行者 字635 2015-04-05 01: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