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明朝亡于收不上税 -- 火柴男人

共:💬117 🌺772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闯贼按军力已经被灭了好几回了

闯贼按军力已经被灭了好几回了,要是没有建虏,攻下北京也成不了什么事,这个早就已经说过了。有了建虏,闯贼照样也没成什么事情。

明代土地兼并的城市化不是从明末才开始的,中期就开始了,随便搜搜相关资料就行了,何良俊(1506-1573)《四友斋丛说》“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而言,已六七分去农”。

也没有出现闯贼那种规模的暴动,闯贼是在明末和建虏搅在了一起才成气候的,前几天到手一本电子书李光涛的《明清档案论文集》就有一篇《论建州与流贼相应亡明》,开头一段敲一遍吧:本篇所论,用意有四。明末“东事”与流贼为二大祸,“东事”者,努尔哈赤之叛国也,流贼者,李自成、张献忠辈也。二者并生,明廷左右支吾,卒至于亡,此读史者所知也,然其事之说则未有记录也。盖流贼因“东事”而蜂者,东事缘流贼而不救,明兵仅有用者一股,顾左失右,援东西弊,此其所以亡者。

其实这还不完整,之前还有日本和葡萄牙。

海外贸易顺差也是工商业经济增长的原因,不是结果。经济增长到够输出资金商品海外贸易,带动快速土地兼并的城市化也不是从明代才开始的,宋代就已经开始了,宋代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流民暴动,没有出过一省的范围。

闯贼最后的兵力也不过三十来万,而且没有什么根据地,就明末总人口的千分之一,也根本不算什么事。

英国圈地运动引起暴动?灭了不就是了。没有土地兼并的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工业革命,这是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唯一途径。

抹黑土地兼并,恐怕这里面也照样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需要。

其实就是工业革命以后的另外一种苏联的更快的城市化,其实也一样是土地兼并后把农村的劳力、资金转移到城市产业。只不过就是官方主导,除了经济手段,还有强制手段速度更快了而已,土地兼并直接国有一步到位,接着就开始计划经济城市各产业一二四八十六指数扩张迅速让农民城就业了。这个运作清醒过来斯大林比左翼反对派慢了一拍,布哈林比斯大林更是慢了一拍。28年启动之前也已经是遍地农民暴动了,照样,灭了就是了,启动。按左翼反对派的思路,提前一个周期会平稳得多,要是按布哈林的思维速度,再拖一年,到第二年经济危机暴发就完蛋了。

外链出处

这是杜车别《明末清初清军屠杀人口总数规模之初步考察及相关人口问题》,其中就有一节《从粮食产量检验对明代人口总数的估计》,已经引用了大量当时的农业资料了,直接贴其中相当于结论的那部分吧:

这些民国最好年份的亩产量比明代平常时期都低了一百三十市斤左右,然而这还算是好的。到了抗日战争之后,亩产量进一步下降、

    

    1947年的亩产量是180.71市斤,包括大豆甘薯等之后,是192.5市斤,算上复种是240斤。(国外学者的估计要更低)

    

    到了1949年,不算复种的亩产量是130市斤,算上复种的还是200斤不到

    

    也就是明代晚期平均亩产量要高出民国亩产量最高峰时期将近百分之五十,比建国前的年份高了一倍还多。

    

    有些人看到这里,一定会大呼小叫了,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事实上,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即便吴慧自己严重低估明代亩产量的情况下,这都是事实。

    

    民国到建国初期的亩产量不仅低于明代,甚至还低于汉代国家稳定的时候。按吴慧的说法:

    

    “促使有些同志不肯轻易放弃汉(以至唐)代粮食低产论还有一个大的思想障碍是,近代以至解放初期粮食亩产只有二百几十斤,汉(唐)代就达到(甚至高于)这个水平是不敢叫人相信的。把汉唐亩产说成只一百几十斤、宋代二百斤多一点、明清提高到二百五十斤左右,在这些同志看来矛盾就不突出了(近代和解放初比明清还有增长)。他们问:如果汉代亩产已经很高,明清更高,岂不是历史在倒退,近(现)时反而不如古代吗?”[5]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代的原粮亩产不仅低于清中叶,而且有的时候(如解放前夕的1947年)也低于汉代的亩产264市斤。这是一个不可讳言的厉史事实,不是把汉代亩产压低所能简单了事的。”[6]

    

    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吴慧分析说:

    

    “耕畜减少,肥料缺乏,土地贫瘠,水利破坏,灾荒扩大,农业生产衰退,产量递减,粮食不足,问题非常严重。土地最肥沃的东南产粮区,在太平天国失败后,遭到清军的杀掠破坏,户口锐减,耕地荒废,很长时间内元气总未恢复,粮食——主要是稻亩产的所以一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后来东南地区人口又见增加,每人耕地面积缩小,水稻亩产虽有回升,但一般仍不如清中叶(有时接近于明),每人占有粮食数量又因人口增长而减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入侵,接着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农业发展又陷于停滞。所有这些,都是人所共知、史不绝书的,不须多加解释。现在的问题是鸦片战争后粮食亩产这么低,是否明清、汉唐的亩产更低于此数?近代的粮食生产水平比之明清汉唐是一时性的逆转,还是生产仍在步步上升?”

    

    “我从数字计算,坚定地相信这是生产的逆转面不是生产的上升。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国力大张,文明远被,明清是封建社会里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经济又有空前的发展;而鸦片战争后则是中国积贫积弱被动挨打令人丧气的倒霉的时期。

    

    “说这一时期农业生产量不仅比汉唐面且比明清还高,这怎么能算是合乎情理?难道亩产‘一百四十斤’反而能出现汉唐盛世,粮食储备充足;亩产‘二百五十斤’反而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粮食贸易繁盛,而亩产‘近三百斤’就偏偏是弄得民不聊生,‘粒食日艰,无论凶荒之岁’,一年需从外国进口几百万担的大米、几十万担的面粉?

    

    “只有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指出近代史上这一段的生产的逆转,才是合乎情理的。因近代史上粮食亩产低落,而不敢相信古代的粮食亩产曾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不是理解历史的正确的方法。

    

    “因近代史的粮食亩产低落,而尽往低处来计算古代的粮食亩产,这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的方法。

    

    “正确估量汉唐宋元明清的生产水平,丝毫没有美化古昔贬低近时之意。近代史上生产的低落、逆转,是历史的耻辱的一页。我们要以洗雪耻辱的心情,奋发图强,急起直追,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困难问题,力争在不长的时间里使我们的粮食生产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的最高点。而不能以低估历史上的生产水平来俯就近时。” [7]

    

    这一段话说得真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击节赞叹,拍案叫好。道理说得精彩极了,透彻极了。

    

    可是吴慧为什么明知道这个道理,还要为了俯就满清的粮食产量,而去严重低估明代的产量呢?

    

    历史不是直线前进的,历史是会倒退的,民国粮食亩产量的历史低估,恰恰本身就是满清统治恶果延续的结果。

    

    如果说太平天国失败,满清曾国藩等汉奸屠夫刽子手对江南地区的疯狂屠杀,尚且造成了这些地区在很长时间内元气不能恢复。

    

    那么明清之际,满清更为疯狂的遍及全国的对各个地区进行的镇压屠杀,其造成的恶果又如何?再加上后续沿海迁界,镇压三藩起义,等等,其恶果又如何?

    

    其造成以及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最为熟练,最为先进最有文化的人口大量损失,整个技术的断层流失,恶果又当如何?

    

    我们从现有的资料,可以断言的是,明代是中国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1949年这段历史期间,亩产量最高,人均粮食产量最高,农业生产力最为发达的时代。

    

    无论是粮食的总产量,还是粮食的亩产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都只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打破了明代的记录

    

    以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以这样一个耕地面积,在不发生特大连续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支撑三亿到四亿的人口数量是绰绰有余的。

这是现在的资料,后面还有两截当时欧洲传教士的记录,这就不复制了。

我找书,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看到相关的一本书、一篇论文以后,拿其中引用的书和论文当成书目线索的,里面引用的书目不少我都搜罗了。

这些资料也不算是新的,所以杜车别07年那个贴文就断言,即使工商业税为零,按当时的农业经济总量,如果农业税不是也极低,也已经足够应付战争或者救济的开支了。

把闯贼这么当回事,恐怕还有一种思维,就是波普尔所谓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把一切发生过的事情和认为要发生的事情都当成所谓的“历史必然性”,我怀疑这里也有为了论证自己胜利所谓的“必然性”的需要才长期鼓吹这种论调的。

这种扯淡,在杜车别只看了一些零碎资料,观点还远没有成体系的时候,九年以前就早已经戳穿这种鬼话了,这就是思辨分析能力,如果他不是一开始就掌握这种高端的分析思辨方法,绝不可能短期内就取得这么大的突破,这样的人在二战结束以前修炼出来的有一长串名单,光我在中马库里见过的托派组织里人物就有托洛茨基、陈独秀、彭述之、郑超麟、王凡西、曼德尔等,我就是看了这些同样分析思辨方法的人的一些文章互相印证加上一些联想才感觉明白得多了,之前总感觉追不上杜车别的思维。

不多说了,直接贴他那一段话:外链出处

这是06年的《康熙的不修长城与沿海迁界:

还有些所谓的聪明人发话了:历史不能假设!好一个愚民的主张!错!历史不但应该假设,而且必须假设!对历史做假设,正是能让人透过历史的迷雾看到隐藏在迷雾后面的真相。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能够假设!这是人所独有的思维能力,人区别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不但能够看见表面现象,还能看见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不仅能够看到既成事实,更能够看见所谓的既成事实从来不是事物发展的唯一路径。把既成事实当成必然事实只能是只会低级条件反射的动物逻辑,而并非人的逻辑。

      

      自然科学从来就不可能离开假设。没有假设就不可能有牛顿力学,难道世界上真有绝对光滑的平面,让物体永远因为惯性而滑动下去吗?真有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么?没有假设也不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难道真的能够设想人追上光之后会发生什么吗?真的能在时空的每个角落都放上一个钟么?当然也不会有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理论不都是先从假设开始的吗?

      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假设,难道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就能离开假设吗?所谓历史不能假设根本就是骗人愚民精神上自我阉割的谬论。现在就让我们理直气壮光明正大的假设一下,如果当时的英国西欧和中国一样遭受到类似于满清的统治,会是一个什么结果?结果只有一个:和处于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一样落后,甚至更落后!更进一步,如果中国没有受到这样的摧残统治,又会怎么样?到那时候,是不是那些蠢人又要绞尽脑汁的去研究,为什么西方这么落后于中国了,是民族性,是民族文化,是基督教的统治,还是文字形式,等等等等。

      这样的研究,美其名为学术,其实是连基本逻辑常识都不具备的笑话和闹剧而已。

还有,所谓的海外贸易,本来就是大量的人出海进行输出商品输出资本的国际贸易,本来就伴随向海外移民的趋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