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取经(十一)大圣从哪儿来? -- 太乙仙工

共:💬16 🌺15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十五)分层自我

《拿取经当回事儿 十五 分层自我》

唐僧师徒的形象反差达成了极棒的效果,接触到的人一下子记住了,再也扭转不过来。制造反差是种写作技巧,但是仔细琢磨唐僧这事,反差不完全出于技巧,而是由象征操作所造成,象征性把唐僧抽干了,才有神猴的活灵活现。

唐僧形象再糟糕,毕竟是师父,而且是取经人,取经成败系于他一身,形象太差了终究不好,所以要尽量避免把他当臭豆腐,而是真心实意地看作金镶玉。如果他的形象瞅着的确像臭豆腐,多半是表面蒙了尘,咱得想办法把那灰尘擦掉,这么做才和郑重看待的取经相匹配。

既然孙悟空拿走了唐僧的主要心智能力,唐僧必定要一无所能?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询问他的自我,孙悟空对应他的精神自我,通过象征操作离他而去,他的自我还剩下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将“自我”做个仔细分辨。何谓精神自我和身体自我,史铁生做过论述:

我不高兴,是指精神的我;我发烧了,是指肉身的我;我想自杀,是指精神的我要杀死肉身的我。“我”字的通用,常使人忽视了不同的所指,即人之不同的所在。(《病隙碎笔》5:5)

同一个自我可因不同的境遇和行为而分成好多种,“高兴”是精神行为,“发烧”是身体病症,分别对应精神自我和身体自我。自杀总是精神的我杀死身体的我,如若不然,精神的我杀死精神的我,身体安然无恙,等于自杀没发生。

“我”的出现不是个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某种富有深义的事情发生了,正如史铁生所说,一个“我”字具有多重含义。人的存在不是单义的,物质的,而是多重的,很多时候是指向精神的,因此才有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观念世界)的区别——现实世界是物质的存在,内心世界则是面向精神的存在。

离了精神自我,唐僧就只剩下身体自我吗?回答是不一定,关键要看自我在身体和精神之外还有哪些内容,史铁生又帮咱想到了:

“我看我这个人也并不怎么样。”——这话什么意思?谁看谁不怎么样?还是精神的我看肉身的我吗?那就不对了,“不怎么样”绝不是指身体不好,而“我这个人”则明显是就精神而言,简单说就是:我对我的精神不满意。那么,又是哪一个我不满意这个精神的我呢?就是说,是什么样的我,不仅高于肉身的我并且也高于精神的我,从而可以对我施以全面的督察呢?是灵魂。(《病隙碎笔》5:6)

人不仅有身体生命、精神生命,还有灵魂生命,真是脑洞大开,针对唐僧自我的思考有了突破口。身体在观念世界里没啥用,精神能力又被孙悟空抢走了,唐僧并不必然山穷水尽,仍有可能保留某种能力,那就是灵魂的能力。灵魂的能力,怎么讲?这会儿仙工也不知道怎么说清楚,反正觉着唐僧远不是那么绝望,也用不着那么白痴。《圣经》里有一段话也可用来解说唐僧的境遇: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保罗《圣经·哥林多前书》13:1-2)

“说万人的方言”和“先知讲道之能”都和孙悟空的千变万化、三头六臂一样,属于常人难以启及的特异能力,可是在保罗看来这些能力只是工具,不应遮蔽咱眼目,而要将注意力放到借助工具所要达到的目标上,也就是收获一颗仁爱之心。孙悟空虽然本领超强,把他当作“鸣的锣”、“响的钹”大致是不错的,本质上就是工具,对的,心智只是工具。崇拜工具算哪门子信念?取经的最终目标是真经,就应该老老实实询问真经有哪些内容,可是故事的主要看点都在工具身上,从始至终主题都围绕工具打转,严重夸大妖魔的威慑力和心智的强力,有跑题太远的嫌疑。唐僧失去了智能、判断力、意志等等,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仍然可以拥有自己的仁心和爱心,以及接近于灵魂的东西,展示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力量。

以“自我”作为切入点,于是出现三个唐僧:

1. 凡人唐僧,就是目前这个为公众所熟知的骑白马却极无能的师父;

2. 心智唐僧,大名叫孙悟空;

3. 金镶玉唐僧,设想中的离了心智但仍然顶用的取经人,取经任务还得由他承担。

凡人唐僧形象不佳,一方面源自他的凡人地位,一方面也出自象征抽离手术。象征方法很重要,如今却发现也造成严重副作用,难道要摒弃不成?当然不行,主题还没展开呢,就先丢掉主要工具,岂不是自乱阵脚!幸好自我是分层的,拿来用到唐僧身上很说明问题,所以往后要多多使用,不妨称之为“自我分析方法”,作为象征方法之外的另一重要分析工具。

取经是要认识真经,由于无底洞难题在那儿挡着,取经可能很难达到目的。如果适度降格以求,通过寻找金镶玉唐僧来认识一下自我,观摩取经就总能有所收获,应该也不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