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邓特色,其一开始就公开宣扬:自己是开历史倒车 -- 海纳

共:💬724 🌺5328 🌵1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细想来还是不太顺畅

我没有纠缠毛邓功过或者洗脑个人崇拜一类事情,我也没有评价前后三十年对比。我只是近些年来时常困惑,邓翻毛的盘可以说是翻得天崩地裂的。赫鲁晓夫翻斯大林的盘,好歹苏联的基本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还是给留下了的,可是反观毛这边,说人亡政息基本不算过分。

楼下老狐狸说是老干部集体翻得盘,问题是把之前的政策翻得如此彻底,除了高级官僚集体外,没有基层官僚和人民群众的大体认同,我觉得是做不到的。如果只把邓的行为归结于“营销”只怕也失公允,毕竟洗脑不是万能的,新中国也不是洗脑洗出来的。

毛试图把六亿人都变成精英这点我同意,是否真把六亿人都变成了完全的精英我保留意见,而您对精英的定义我也并不认同,不过这些倒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改开后绝大多数工人农民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相对以前都是明显下降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一事实呢?邓明明白白的说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也算阳谋,明确地告诉了另一部分人你们的地位要下降,而另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人竟然也接受了(社会上的邓粉现象就是一个证据,很多邓粉其实算不上改开收益者,或者至少算不上相对受益者)?我们知道一项政策,如果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其实是不能很好的执行下去的。而改开30多年到现在,我觉得对其评价一个成功应该不算为过。如果对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总体持正面评价,那么就必须肯定,十三亿中国人在后三十年所发挥的“总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差的,即使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已经耳熟能详的情况下。

如果观察到微观领域,类似于工时x工效=总工这种简单公式,我们必须承认人的能力是不同的,那么有没有可能邓的翻盘调动了更大的总体主观能动性?当然这只是一个脑洞,毕竟根本没有客观衡量的标准。

那么,实际上我所困惑的就是,邓的翻盘(或者一切类似的表述),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如果是必然,那么其基础为何;如果是偶然,那么经验教训在什么地方,邓又成功在什么地方,而其又是如何拿到的大量群众支持(我觉得不能用小恩小惠来解释邓的路线一直持续到了现在,30多年了已经。)。

最后啦,共产党员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观点,我个人隐约觉得“翻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必然。您文中提到了社会流动性,我感觉毛的时代(一切物资和人员流动归于计划)最多算是通过打压“精英阶层”而积累了“潜在社会流动性”,但并不能算是释放了社会流动性。而另一个支撑点在于,毛时代的政策在当今已经基本没有痕迹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动性”的力量可以达到的。

或者另一个问题,我当年问铸剑的,如果毛再多活20年,活到了互联网地球村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这个是由美国人主导的,进度不受我们影响),我们会如何应对外界的信息/财富/意识形态冲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