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邓特色,其一开始就公开宣扬:自己是开历史倒车 -- 海纳

共:💬724 🌺5328 🌵1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嗯,人是最关键的

这个应该没有分歧.而这也正是我不同意"解甲"的观点之一,我并不认为毛成功的将6亿中国人都训练成了精英,这个违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所以假定毛是超越时代的人,而当时的中国人还处在一个农-工业过渡的时代,那么就可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毛本人,通过共产党组织和一定程度的个人崇拜,对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组织起到了类似"拔苗助长"的作用.而当毛去世后,这个组织不再有强人推动,从而逐渐解体.不过,如果是这样的结论,那么,尽管我并没有兴趣为邓开脱,但是邓在其中的作用就可能确实很无辜.而这也是我反对老老狐狸的观点之一,我不认为换下邓或者换上谁,结局会有多大不同.换言之,失去了毛,以当时的情况,我认为这个体系的崩溃是一个必然,除非毛本人再多活30年.

当然,另一个观点,我个人认为,社会的组织程度所对应的应该是一个矢量和,而不是类似熵这种绝对数值.所以在这个观点上,恐怕我跟不少西河左派,可能也包括您,都会有很大分歧.

我的观点的第一个支撑在于,如果回溯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的最大程度的自由发展",来对比中国前30年的计划体系,我不认为这两种社会的组织模式和组织程度有丝毫类似可言(我没有臧否计划体系).换言之,也就是这两种社会的组织程度不能共用相同的衡量标准.很简单的例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虽说在当时属于"人才的计划体系",但这明显根"人的自由发展"没什么关系.

第二个支撑在于,尽管前三十年的中国社会通过农村公社/城市居委会/城市工厂/军队,初步组织和控制了6-7亿中国人的劳动,但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一个中央不可能很好的控制/使用所有中国人,必须要通过下游节点,也就是公社书记,党支部书记等等.所以由此得出的推论是"计划社会"也许是未来的社会模式,但一定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基础.而当代的工业人口远超过前30年,而工业的组织程度又要远高于一切已知的人类组织(和您的观点类似,实际上每个工厂主/资本家/生产组织者都可以类比做一个强人,其实这也可以呼应毛在大跃进后说中国人还是不够多这个观点,取决于"中国人"到底是精英还是"垃圾人口"),所以我的个人判断是今日的社会组织程度,至少在整体组织生产的方向上是远高于前30年的.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后30年中国的农村/城市基层组织的溃散(但在城市,至少在居委会瘫痪的同时,小区委员会这类自组织也在不断形成).

当然了,仅仅从生产力方向上来看,当我们比较前30年的计划社会体系(党中央-各节点委员会书记-党员-群众)和今天的社会体系(党中央-部委--工厂主/生产组织者-劳动者),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社会组织,从中央到工厂主这一步实际上是脱节的.所以这个其实挺有趣.

由上面罗嗦的一大堆,我的结论和个人观点是,社会组织程度不能简单地用熵来类比,这个属于跳大神.社会在每个细微方向上恐怕都存在组织性.

研究历史的目的都在当下,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66-76年的那次文革一定不能挽救毛去世所带来的组织崩解.而如果不能找出毛去世后"被翻盘"的经济基础和经验教训,只是高喊着"革命低潮,辩证法,邓小平罪该万死"一类的口号,对未来的实践不会有任何帮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