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明史杂谈(2)--糊涂的崇祯 -- 温相

共:💬453 🌺2240 🌵2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针对所谓专说被的袁崇焕这个事,我是有话说的

虽然易先生不给我发言的机会,但是我还是想说一说,为什么我宁愿相信明朝史料所说的有罪的袁崇焕,而不肯相信清朝史料里含怨的袁大英雄。

只说一个问题:易先生说,明朝有修改史料的动机。

首先,这只是他的怀疑。

易先生怀疑,明朝有修改史料的动机。假定易先生这个说法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动机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大,那好,我们可以假定这个动机存在的几率为80%——因为我们并没有确凿无误的证据表明这个动机确实存在,而且动机存在于心里,所以几率只能定小一点。这是动机。

那么在这个80%的动机之后,采取相应行动的可能性有多少呢?因为我们没有确凿无误的证据证明确实发生了这样的篡改,所以只能将这个几率保守的定位90%。

那么,在这两个假设之后,明朝修改史料的可能性就高达72%。但是请注意,并不意味着修改了72%的史料。

还有一个修改时间的问题。

崇祯三年,崇祯皇帝处决袁崇焕。崇祯十七年初,崇祯自尽。如果崇祯王朝需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修改史料,那么他们只有至多14年时间。于是结果就是72%*14年。

同时我们要看到,崇祯时代并没有专门、大规模开展针对袁崇焕资料的篡改工作,所以即便如你所说的篡改是存在的,也只能是比较业余的、零散的行为。因此,在以易先生的假设为真的情况下,关于明代篡改史料的问题,我们也只能得到“72%*14年*业余”这个结果。以业余的效率只有50%计算,那么结果就是36%*14,求得一个数字结果的话,我们可以认为这个结果是5.04。

所以明朝篡改史料问题,数字结果是5.04——请注意,这里我有意忽略掉了明朝皇权不能有效驾驭官僚集团的因素。因为我觉得明朝的数字不能再降了,一会儿易先生会受不了——事实是,易先生的确受不了,他直接拒绝了我的回复。。。不过我记得有一句话,书画不是为了说服敌人,而是为了让敌人不要忽悠其他无辜的人,所以我坚持说话,乃至于有点喋喋不休。

其次,易先生重视他自己的怀疑,但却忽略了历史的真实。

易先生绝口不提清朝有着连续百余年修改史料的实际罪行。

这是确凿无误的修改史料的行为!

对着这样确凿无误的罪行视、而、不、见!

却以所谓自己个人的怀疑去质疑“也许有”的事情!

这简直不是21世纪的思维,而是12世纪的思维!

按照计算明朝篡改史料机会数值的方法,我们可以算一算清朝。

清朝也有动机,而且清朝更加有行动,而且是专业的、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细致化、全面化篡改史料的行动。

因为采取了强烈的行动,我们可以认定,清朝修改史料的动机是100%。

因为采取了强烈的行动,我们可以认定清朝采取修改史料行动的几率是100%。

因为采取了强烈的行动,我们可以看到清朝至少到了乾隆时代依然在大规模进行史料篡改活动,乾隆时代甚至还是一个突出的高峰。所以我们可以认定清朝采取修改史料行动的时间是1644-1799年,大约是155年。

因为采取了强烈的行动,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的修改行动是专业的、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细致化、全面化动作。专业行为的效率原本也可以算成是100%,但是考虑到封建社会效率不高,以及部分官员其实并不满意清朝皇帝,所以只让这个数字比业余级别的高一些,算是80%。

这样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结果:

清朝篡改史料的总几率是100%*100%*155*80%。数值结果就是124。

清朝篡改史料几率的数字结果就是124。

现在进行第三步:

第三,明清史料的可信度对比问题。

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对比明清史料篡改度,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例:

5.04/124=0.04。

就是说,崇祯时代的史料在崇祯时代被篡改的可能性只是在清代被篡改可能性的4%。

也可以换一个算法,清明史料篡改度对比。

124/5.04=24.6。

就是说,崇祯时代的史料在清代被篡改的可能性是在崇祯时代被篡改可能性的24.6倍。

这样我们再来进行第四步:

第四,两个资料,宁可相信一个造假可能性是另一个资料24.6倍的资料,也不肯对一个造假可能性只有对方4%的资料拥有一丁点的容忍度。

这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我认为,这种的表现,就是典型的被欺骗宣传欺骗后,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然后“先找答案,再找证据”的典型表现。

易先生并非是一个坏人,但是他显然是“被宣传”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