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聊琅琊榜与伪装者 -- 忧心
谢高人指点。被打脸后,临时抱佛脚查了下,是不是可以如下叙述:
据说从非洲出走的祖先,在出非洲到西亚地区后,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主要分两条路线进入现在的中国地区。一路是绕青藏高原北边,北沿中亚河西走廊或蒙古高原进入中国核心地区可称“北线”;另一路是沿青藏高原南边,走印度东南亚从南线进入中国东南,再一路向北,可称“南线”。南线在现缅甸一带又大概分为两支:一支可称“南东线”, 依海前进,以大海作主要的迁徙通道北上,逐渐形成了越人部落和东夷族部落;另一支可称“南西线”,逐渐越云南四川北上陕西甘肃,形成了苗、瑶、羌及华夏各部落的先祖。
设想大迁徙时代的先人,最初应以“渔猎”为主。在初步分化后,“北线”根据环境变化,“渔”逐渐减小,“牧”逐步增多,逐步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从西部北部陆续进入中国;“南西线”是最艰难,环境变化最复杂,成就也最大的一支。这一支应该在云贵川一带就发展了最初的农业生产,并和北线游牧人的最初碰撞中形成了亦猎、亦农、亦牧的多种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建立商朝的东夷人应该属于“南东线”的一部,他们沿海北上,不但以大海为重要迁徙渠道,还很可能最早掌握了以“稻”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从商朝的文物看,金属冶炼(青铜器)和语言(甲骨文)也早就成熟起来,所以一时称雄,深入中原腹地,最终在“殷”一带建都,并不时征讨各方,是民族融合极重要的一环。
周朝的根基在西北,是“北线”和“南西线”融合后的代表。以周代商,并向前推进到东南沿海,这是“北线”“南西线”和“南东线”各族群最后争斗和融合的一幕。西周初年,周王室大封诸侯于东方可以看出,周人很清楚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周人主攻的方向,就是以鲁中山区为中心的山东一带,这可以从齐国(建立者:西周第一勋贵姜子牙)和鲁国(建立者:西周第一王室近支周公)的建立可以看出。也许东夷人那条沿海的脐带,一直是其力量的源泉吧。到西周春秋战国时代齐国、鲁国对莱国、莒国的蚕食吞并;越国的北上在“琅琊台”建立据点,无不带有这一大历史的背景意义。而秦人祖籍在东方,和东夷人同源或就是东夷族的一支,又西迁在周的祖籍地兴起,是各线融合后的族群。所以,秦的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越国建都琅琊台 老土 字291 2016-03-02 00:15:44
🙂贴个图凑趣 5 桥上 字471 2016-02-29 01:16:56
🙂很有意思的发散。用现代人的思维回头看古人的选择。 2 老老狐狸 字658 2016-02-28 08:39:25
🙂中国祖先的迁徙路径与融合
🙂合拍大片---带你装逼带你飞 1 方向不倔强 字1803 2016-02-26 07:45:54
🙂爽文撰写提纲 49 hullo 字8237 2016-02-25 08:29:35
🙂有的疑问 1 花大熊 字112 2016-03-03 21:43:13
🙂精彩!老兄能整个主楼细说就是河里的福了。 1 普鲁托 字12 2016-02-28 05: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