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双盲实验中令人疑惑的安慰剂效应 -- pattern

共:💬72 🌺78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双盲实验中令人疑惑的安慰剂效应

完全反对中医的人总会提到中药无法通过双盲实验。 什么是双盲实验呢?百度之:

双盲实验是指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一处理的实验技术。

这种实验方法用于防止研究结果被安慰剂效应( placebo effect)或者观察者偏爱(observer bias)影响。在实验中使一个人盲就是不告知他实验过程的信息。按照使参与者盲的程度,这种实验被分为单盲(Single-blind)、双盲(double-blind)、三盲(triple-blind)实验。

也就是说,双盲实验主要是为了免除安慰剂效应的影响。观察者偏爱影响通常被认为影响是小于安慰剂效应的,因为观察者通常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那么安慰剂究竟能不能治病,如果能的话?概率有多大呢?

支持安慰剂有效的研究报告有:

195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比彻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强大的安慰剂》。文中分析了15种安慰剂的临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在一般情况下,35%的病人在使用安慰剂后病情能得到有效改善。

那意味着1/3的人可以什么药都不用,仅靠安慰剂来治病。但比彻在分析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假设安慰剂效应是病人病情得到改善的唯一解释。实际上,患者病情或症状得到改善可以有无数种可能的解释。很多病(如背疼)具有“自愈”的特性,那意味着它们自己慢慢会好。赫尔大学研究安慰剂的专家欧文·基尔希说:“1/3的人能靠安慰剂治病的观点是错误的。”

而认为安慰剂效应根本不存在的研究:

2001年,哥本哈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旨在揭开安慰剂效应之谜。他们对上百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药物治疗、没有任何治疗和安慰剂治疗之间的效果。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安慰剂效应”,那么使用安慰剂的病人应该比不接受任何治疗的病人好得更快。

他们的发现直到今天仍有争议。通过比较,两位研究人员发现安慰剂在临床治疗上几乎没有任何用处。除了止痛等一些微不足道的作用外,安慰剂治疗的效果和不治疗相差无几。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文中得出的结论不可信。大多数批评人士认为,不能对安慰剂效应一概而论。基尔希指出:“研究某种特定的治疗方法对某种具有的病有什么作用似乎更合理些。安慰剂效应在精神抑郁症等症状上效果相当明显,对疼痛之类的症状也能产生作用,但效果相对弱一些,对糖尿病这样的病可能根本不起作用。”

认为安慰剂有效的研究第一是年代比较久,第二是用词相当含糊,"病情能得到有效改善".什么叫“有效改善”?为什么没有提到治愈率?

2001年的这项研究相对比较严谨,加了一个没有任何治疗的组。这样共设置了3各组。研究人员发现安慰剂在临床治疗上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个人认为,安慰剂效应背后的原理是人体的情绪影响的自愈功能。也就是说,积极的,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加快病人的自愈速度。

综上所述,我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安慰剂效应对人体能自己痊愈的疾病,以及心理疾病有一定的作用;除此外对大部分疾病,可以采信2001年的研究结论,安慰剂效应不存在。欢迎业内人士指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