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Taylor Branch:劈波蹈海——MLK三部曲之一 -- 万年看客

共:💬359 🌺113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先行者弗农.约翰斯1

1867年,将近七百名黑人教会成员——其中有些人穿着白色长袍——并肩迈步发动了一场远征。他们跟随着来自第一浸信会(First Baptist Church)的白人布道人向北穿过城镇来到哥伦布街,然后向东爬上泥泞的山坡来到了雷普利街。在一片空地上,这群会众宣布有色人种第一浸信会正式成立,并且规定了祷文与仪式规范。一个名叫内森.阿斯比(Nathan Ashby)的前黑奴成为了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镇独立黑人浸信会教堂的第一位牧师。

大多数当地白人都认为,鉴于南北战争之后普遍存在的社会乱象与令人麻木的贫困,将黑人信众从教堂里分离出去其实是白人占了便宜。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对于地位显赫的前邦联要人的态度还算友好,因此阿拉巴马州长罗伯特.M.帕顿与新成立的州立法机构决定抓住这一点狠狠赌一把,公开否认了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十四项宪法修正案。结果一位联邦军准将闯进州议会大厦宣布州政府暂时关门,直到政府官员愿意重新考虑帕顿的立场为止。这一事件沉重打击了白人的威风,鼓舞了黑人的志气。此时蒙哥马利镇的人口已经膨胀到了14000人,黑人与白人的比例是三比一。作物歉收与耕地止赎迫使黑白双方的贫苦农民纷纷逃离农村涌进蒙哥马利。他们经常在街上的树丛里栖身,他们的娱乐活动无非是观看露天进行的被扣押房屋拍卖。

社会环境已经如此恶劣了,再加上美国国会正在威胁要推出第十五项宪法修正案来确保黑人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因此大多数白人都没心思争辩黑人应该享有怎样的宗教权利。对于许多白人来说,能够将成群结队的黑人从自家教堂的地下室里轰出去实在是天大的好事,即便这一局面意味着曾经任由他们支配的财产如今要在哥伦布街与雷普利街的角落自主履行教会事务,他们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所谓教会事务包括提出议案,辩论议题,设立委员会,投票选举,雇用与解雇布道人,募集捐款,搜集砖石,组织义务劳动,等等。随着一条条长凳与一面面玻璃窗各安其位,美国第一家由自由黑人成立并管理的组织机构也随之出现了。早在黑人家庭合法化之前就在某些方面取得合法地位的黑人教会就像强力溶剂一样将众多信众调和在了一起,甚至比当地殡仪馆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不过十年后,有色人种第一浸信会还是分裂了,一群异见者们再次出走并且自立门户。这一事件为两家教会都打上了永久的烙印。双方都尽力淡化了这次分裂的意义,对外声称分裂只不过是成长中的阵痛,原因在于原来的教堂过于拥挤。但是对于一个积年以来一直渴求社会地位的族群来说,像这样的争吵肯定不可避免。双方也都会将这次争吵的来龙去脉告诉各自信任的传人。毫无疑问,黑人群体内部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奴隶制时期的历史遗产,因为即便在黑奴当中也有地位高低之分,在田间劳作的黑奴自然地位最低下,料理家政的黑奴则地位略高一点,后者往往是黑白混血儿。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致使教会当中的“高等成员”们发起了一场运动,打算将教堂整修一番。教堂正门原本正冲着一路上坡的哥伦布街,如果星期天赶上下雨,信众们的鞋子难免沾满泥水。因此高等成员们主张要把这个入口堵住,朝向较为干燥的雷普利街另开一个正门。他们认为翻修虽然昂贵,但是能让进出教堂更清洁且更体面。

大多数教会成员与一部分执事都认为如此计较个人外观未免不太得体,甚至有悖基督徒的立身原则。但是数目可观的少数派却始终放不下这个念头,以至于最终另立门户成立了有色人种第二浸信会。尽管这批分离主义者无法摆脱时代与种族压在他们头上的贫困——他们召开组织会议的地点也是当年位于哈威尔梅森的奴隶窝棚——但是他们却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派头更足的小世界。一位正经来自英国的牧师为他们的教会举行了第一次洗礼,前来观礼的宾客包括三位来自北方传教团的正经白人女教师。此时北方传教人员依然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南方,旨在教化自由黑人并且将他们拉进基督教。1879年1月,新教会花费250美元买下了一栋矗立在城镇中心的建筑及其门前空地。这座建筑位于德克斯特大道边上,距离阿拉巴马州州议会大厦的气派正门只有几步之遥。然后这个全黑人教团将自己改名为德克斯特大道浸信会(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教会第一任牧师是一位名叫查尔斯.奥克塔维斯.布斯(Charles Octavius Boothe)的前黑奴。根据他的记述,教会成员都是“有钱的体面人”。他还夸口声称会众当中有一位名叫比林斯莱亚的理发师拥有价值三十万美元的财产。这项主张虽然广受质疑,但却被写进了教会的官方正史。

自从创建之初,德克斯特大道浸信会就是一座“执事教会”。换句话说就是未曾领受圣职的管理人员利用浸信会教团完全自治的特点来自行其是。他们可以任意雇用他们看中的任何一位布道人——无论此人受训与否,身份是否合适——而不必考虑主教的意见或其他教会等级的规矩,反正浸信会既没有等级制度也不会对布道人的受教育资质提出任何要求。这一点极大地促进了浸信会在文盲当中的扩张,无论这些文盲是白人还是黑人。只要肺活量足够大且信仰足够坚定,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布道人。在奴隶制时期,布道是唯一一项允许黑人从事的白领职业——在奴隶制时期的南方各州,教授黑人阅读或允许他们从事任何需要一丁点读写技能的工作都是犯罪行为——因此布道人与有志成为布道人的后辈们总会为了争夺信众认可而激烈竞争。对于黑人来说,宗教演讲术成为了唯一安全的就业技能,舌灿莲花的美名足以取代文凭以及所有其他资质凭证。在下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位渴望成为圣徒的虔诚布道人往往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与另一位一门心思只想捞钱的同行一较高下,因为每一条布道之路都会在黑人教堂里相交。对于黑人群体来说,教堂不仅只是礼拜场所而已。教会为没有通信机构的黑人们充当了交换消息的公告栏,为没有银行账户的黑人们充当了放款救急的信用社,甚至还承担了民事调解法院的职能。教会的上述功能以及众多其他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教会牧师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功能带来的机会与压力锻造出了一类全新的人物。饱学的怀疑主义者W.E.B.杜博斯认为,在二十世纪即将到来时,“布道人是黑人在美国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最独特的角色。”

并不意外的是,这些强大的角色们并不是好相与之辈。浸信会教条赋予了会众极大的权威,而会众们运用权威的能力则遭到了布道人的严苛考验。布道人一般都很不待见教会民主。他们认为上帝将摩西的角色赋予了自己,让他们身兼统治者与先知,而且唯有全体会众像儿童那样听从自己的号令——就像以色列的子民服从摩西一样——才能让教会欣欣向荣。能够对抗布道人权威的教会屈指可数,德克斯特大道浸信会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布道人也时刻打算压倒教众,而执事团每每总会寸步不让地将布道人怼回去。事实上执事团的身份似乎就根植于以下信念,即教会的水平不仅要由牧师决定,也要由教众决定。这些执事历来只会挑选训练最精良且抱负最远大的教士,因此德克斯特大道浸信会的教会生活内部充满了足以与欧洲王室政治博弈相提并论的激烈冲突。教会成立的最初十年里就更换了将近十二个布道人。

相比之下,有色人种第一浸信会始终是一个“布道人教会”,教会成立以来的最初五十七年里仅仅更换了三位牧师。这些高高在上的布道人们养成了以势压人的习惯,以至于在1910年教堂失火焚毁后不久又触发了另一次大规模会众外流。当时教会的牧师名叫安德鲁.斯托克斯(Andrew Stokes),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与组织者。在他登上布道坛的第一年里就为数量惊人的一千一百名新成员施行了洗礼。长期以来斯托克斯治下的第一浸信会都是美国最大的黑人教会,直到1917年的黑人大迁移在芝加哥产生了规模更大的会众群体为止。此外斯托克斯也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卖不动房屋的白人房地产经纪人经常会把客户的预付款借给斯托克斯,让他拿上这笔钱也来竞购同一座房产。然后众多群情激奋的白人买家们就会纷纷慷慨解囊,不惜加价也要将黑人阻挡在自己的社区之外。“购房失败”的斯托克斯则会从地产商那里得到一笔“补偿金”。斯托克斯经常与执事们开玩笑地说这笔钱是他向白人征收的偏见税,而且他总会将一部分收益捐给教会。这样做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斯托克斯后来的举动还是引发了争议。教堂被焚毁后,他提议将重建地点转移到东北方向几百英尺之外归他所有的一块地皮上。他愿意将这份地产的所有权交给教会,以此换取自己的圣职薪俸。这一主张在教会里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的辩论造成了许多无法愈合的伤口。斯托克斯不惜承诺要让新教堂入口面对雷普利街,就像三十多年前较为富裕的会众们要求的那样。但执事团当中的精英分子们却丝毫不为所动,干脆改换门庭投奔了德克斯特大道浸礼会。

据说德克斯特大道浸礼会实际上并不太欢迎这些新成员的加入。他们觉得在目前七百多名会众的头顶上再压上一批新人将会降低教会的整体水平。还有几个德克斯特的执事们公开放话声称,如果不依靠德克斯特的捐助与帮扶,斯托克斯永远无法重建第一浸信会教堂。毫不气馁的斯托克斯继续向那些留在身边的贫困信众布道。假如找不到愿意接纳他们的教堂,他就露天布道。他为会众们立了一条规矩:无法满足重建教堂捐款要求的贫困会众每天必须向新教堂的建筑工地送去一块砖,无论这块砖是买来的、偷来的还是从南北战争的废墟里挖来的都无所谓。五年之后新教堂终于落成了。在献堂礼上斯托克斯慷慨激昂地感谢了全体会众的努力,这座教堂从此拥有了“一日一砖教堂”的美名。

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两家教会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弱。尽管它们在社会活动方面依然各行其是,但是宗教事务方面的合作却逐渐形成了常态。重要社区领袖的小型会议往往由德克斯特承办,第一浸信会的宽敞圣所则是举行大型集会的理想地点。双方都养成了十分稳定的会众群体与相映成趣的传统。双方的神职人员大都是当年脱离白人教会的第一代会众的孙辈,以及因为泥水与阶级问题而分化开来的人们的子侄。此外他们的个性往往也反映了两家教会的风格差异。第一浸信会的教会秘书威廉.比斯利(William Beasley)为人和蔼、体格强壮、性情张扬,好几代祖辈都是劳工。德克斯特的教会书记官R.D.奈斯比特(R.D.Nesbitt)终日不苟言笑,举手投足一板一眼。他的正式职业是一名保险经理。他有着淡褐色的皮肤,平日里穿着考究,职场气质浓厚。他在陌生人面前少言寡语,甚至在有些朋友身边也惜字如金。他们之间还有另一项区别:奈斯比特与他的布道坛委员会将要遭受一连串的厄运。尽管德克斯特教会与其牧师的关系历来争斗频发,但是他们的遭遇依然十分突出。

通宝推:联储主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