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戈地图在1985 (转载) -- 无法不甜

共:💬184 🌺3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一百二十二章 错综复杂的经济

(本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顺便这章其实不看也可以。)

虽然由于里根的自我拯救,戈地图并没有达成原本的目的,把这个坚定的反共分子搞下台,但美苏贸易依然开始了新的增长。

即使没有给予最惠国待遇,但有了美国资本家的协助,让外贸部门出口压力减轻了许多。

苏联的企业,让他们主动去找出口,太难为他们,倒不如扩大外贸部门,让有经验的人去搞,更为合适。

历史上戈地图一刀切非常可笑的一点就是,本来苏联的外贸都是由外贸部门负责的,培养了许多的人才,懂得如何争取利益,懂得资本主义市场法则,他们的表现并不差,尽管苏联的对外贸易额只是世界第七,但那更多是苏联经济模式的原因,责任并不在于外贸部门。

然后戈地图直接砍掉了外贸部门的权力,让企业自己去跟外国做生意。

这是把苏联对外贸易经济往死路里逼!

苏联企业瞬间就懵逼了,他们本来就没有经验,连游戏规则都不懂,于是被各个击破,让欧美有经验的玩家当傻子玩。

结果自然是群魔乱舞,导致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

一个人犯错很正常,人不是神仙,就算是伟人,也会犯错。

可像历史上戈地图这样的,从他上台之后的政策,居然找不到一个对的,那就十分难能可贵了,甚至可以说是奇迹了,仿佛一张全部是选择题的试卷,竟然全部做错,太不可思议了,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不是故意避开了所有的正确答案,一心一意考鸭蛋?

因为历史上的戈地图并不明白,苏联经济模式是短缺经济,在没有把国内经济从相对短缺转换为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出口对于苏联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原本出口获得外汇,外汇购买先进机器,这一模式本该是很好很好的,但他的前提是国内经济有过剩,要相对过剩,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剩余价值。

问题在于苏联国内货币超发,物价又很难涨价,导致了相对短缺,在出口的时候,就会面对一种很尴尬的场面。

这一点从苏联的外汇浮动就可以看出来。

苏联从六十年代起,开始在报纸上公布卢布的汇率,每个月公布一次。

1961年到1971年,美元对卢布的汇率一直保持在100:90,即100美元兑换90卢布。

1971年后,卢布持续升值到1979年达到最高峰,100美元兑换65卢布。

进入八十年代,卢布则开始贬值,到戈地图上台的时候,大致在100美元兑换80卢布左右。

这样的汇率当然不是拍脑壳想出来的,之所以卢布汇率高于美元,在于苏联很多商品价格长期不涨价,在七十年代尤为如此,七十年代最大的停滞现象,就是物价基本不涨。

如果卢布不升值,而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就等于苏联产品对外国持续降价,就会存在套利空间,会出现大面积的走私,苏联的黄牛党们绝对不介意挖国家墙角,排队拼命买商品,利用各种手段走私到国外,这一点可以参考春运动车票。

一个相对短缺的经济,商品以惊人的速度向外出口,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还没有彻底崩溃的1988年,9个月内苏联的黄牛党们便从苏联走私出国50 万台电视机, 26万台洗衣机、100吨咖啡等各种商品。

(注:黄牛党能这么嚣张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苏联的行政体系被戈地图瓦解了。)

也就是说,卢布贬值得越快,苏联经济死得越快。

至于贬值有利于出口,要注意一个前提。

面对国内人民的需求,都无法充分满足的商品,你出口个大头鬼啊,一般而言在外贸方面,苏联出口商品主体是石油,重型机械、水泥、家具、化肥、鱼和鱼制品、有色金属、军火等各种过剩的产品。

用资本主义占领市场的方式,去理解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

但苏联的工业水平又比不上欧美,需要从他们手中进口高端设备,提升自己的工业能力,这是事实,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也是行不通的。

换句话说,出口换取外汇是必须的,就算是苏联封闭的经济体系,到了八十年代,也不可能完全孤立于世界市场了。

这似乎是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而打开这道死结的钥匙便是价格。

1980年,世界银行的布鲁斯教授做出了这样的一个预言.

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都会在价格问题上“卡壳”

纵使不打算对苏联经济进行大规模改革,戈地图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戈地图,要涨价,这是一条起码能活下去的道路,也是改革最最重要的一环,抛开这个谈任何经济改革,都是耍流氓。

苏联国家规定,商品价格的盈利率,不应该超过商品成本的百分之二十,这种政策的制定者,脑子肯定有病。

(注:单指一般商品,不包括食品、奢侈品,酒类,也不包括新产品,高科技产品。)

在1967年苏联进行过一次全面提升批发物价,也不过是将企业盈利平均水平提高到15%,然后就抱着这个价格等到死。

(注:不是说之后就没有调整过价格,而是基本调整奢侈品、油价,没有全面提升过了。)

七十年代初全苏国家价格委员会主席西特宁强调“ 使价格接近于生产的社会必要耗费是完善工业品价格形成体制的主要方针。”

当然,苏联人这么干,也不纯粹是脑子有坑,而是基于钢铁同志实行的一种社会主义尝试,叫做价格倒逼法,倒逼企业改革。

怎么个倒逼法?

产品价格不许动甚至下降,工人工资必须增长,还不允许企业亏损,要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那么这就意味着,企业生产效率必须不断提高,必须用科学来推动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

听着是不是挺美好的?

纯粹看上去而已。

钢铁同志能够这么做的前提是,厂长做不到这一点,就会接受慈父的亲切问候,拉出去枪毙或者西伯利亚,后任者这么干,自然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造成了物价太低,补贴过重,黑市进行二次交易,黄牛党遍地丛生。

于是从上台以来,戈地图给日常商品涨幅百分之五,烟、酒上涨百分之二十,汽车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三十,珠宝钻石首饰涨幅可怕,价格上涨了百分之五十。

这一些举措,无疑缓和了苏联市场相对短缺的问题,回笼了部分超发的货币,但最大的贡献还是股市,苏联经济第二道定海神针逐渐成型。

成绩源源不断地支撑起戈地图在政治局中的威望,金钱收买为他团结大多数人,扫除潜在的竞争对手。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戈地图能够绕过价格改革,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奇迹呢?

几乎不可能。

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的,时间长短罢了。

“放屁!”要不是想着注意形象,戈地图差点将手中的报告直接甩在了伊·科特利亚尔教授脸上。

向来和蔼可亲,待人亲切,总是一脸微笑的总书记,看完报告后,居然生气成这样。

这一刻,伊·科特利亚尔教授心脏停止了跳动,差点吓死。

脸色苍白得吓人。

从康斯坦丁教授一跃成为苏联‘著名’社会主义理论学家后,各种投机的报告层出不穷。

就算戈地图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也看不完这么多的报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上戈地图又不是来给苏联人民当焦裕禄的,他辛苦工作只是为了保证自己牢牢地将权力控制在手中。

所以他只挑重点来看,但是经济改革是重中之重,各种观点他都会看一看,以防止出错,尽管有扎伊科夫这种懂行的人在政治局,但他能不能发挥出罗曼诺夫或者柯西金的作用,戈地图心中是一点底都没有。

看着这位教授被自己吓得差点昏死过去,戈地图渐渐收敛自己的怒火,冷哼一声。

“长痛不如短痛?短痛起来,痛死了怎么办?”

观点之争,本来没有什么,戈地图也不会生气,但伊·科特利亚尔教授的建议委实太过坑人,居然提出什么长痛不如短痛,要下狠手整治。

比如说,把牛肉一公斤两卢布,一下子变成了一公斤六卢布,在的报告中确实论证了六卢布一公斤的牛肉才是合情合理的,符合正常经济价格的,单单这个就至少能够创收两百亿卢布每年。

反正不吃肉,也不会饿死不是,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政府的财政补贴。

就像是经常抢不到动车票,把价格提高到了一大部分人买不起,总是会有剩下的,既能够创收,又能保证不用抢票,那不就完美解决一切矛盾了。

伊·科特利亚尔教授自信满满,就是认为自己猜对了总书记的心思,谁料马屁拍到马腿上。

“总、总书记,不,不是这样的。” 科特利亚尔教授的牙齿在打颤。

“不是这样的?”戈地图冷笑道,是,不吃牛肉,人民是不会饿死,但有可能变成吃人的老虎,他们就会吃人肉,人肉也是肉,还是戈地图身上的肉。

你丫不会是阿利耶夫或者谢尔比茨基派来坑我的吧。

“还、还有后面。” 科特利亚尔教授汗如雨出。

后面?

刚才发火,戈地图没有看完整份报告,凭历史经验,他就认定这份报告是个大坑,现在一提才发现刚才太生气,一下子没忍住,文章也没看完。

要是看完之后,不能让我满意,你就去农村支教去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科特利亚尔教授一生从未经历过这般煎熬,让他都后悔了这一次的投机。

投机这种活,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碰的一声,戈地图将报告放到了办公桌上,看着科特利亚尔教授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

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看上去带着眼镜,一脸斯文模样的教授,居然出这样恶心的主意。

是从现在的波兰获得了启示吗?

瓦文萨能不能渡过今年的冬天都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事情,从波兰改革开始,就有无数的苏联学者把它当做研究对象。

没有想到在这位科特利亚尔教授身上,出现了这样的观点,非常的有参考价值,甚至很有吸引力。

要是这份报告传出去,他也就不要想混了。

轻敲着桌面,看着惶恐不安的科特利亚尔教授,戈地图露出了和蔼可亲的笑容,温暖人心。

“亲爱的科特利亚尔教授,这份报告的观点非常有趣,只是还不够,内容还不够细致,我需要更完整,更准确的报告,你明白吗?”

科特利亚尔教授瞬间打了一个激灵,连忙点头,生怕戈地图看不出来。

可惜戈地图说完,连感恩戴德之类的话都不想让他说了,直接示意他走人了。

大约是被恶心到了。

都说毛子没有节操,今日一见果然大开眼界,苏联解体前,在东德的苏联军队高层经常干的事情就是把士兵当做奴隶卖给工厂换取金钱,这充分证明了苏联官员从来就没有节操这玩意,只是被名为体制的枷锁囚禁住了,一旦失去了枷锁,体制曾经压制得多狠,反弹就有多可怕。

尤其是这种希望用老百姓的鲜血换自己上位的人物。

戈地图露出了嘲讽的笑容,尽管他们是一样的人。

科特利亚尔教授给出了一个看上去切实可行方法。

一直在考虑重塑苏联社会财富分配的戈地图,也有些苦恼要具体怎么做,如何比较安全地改变。

科特利亚尔教授给出的结论就是在食品方面进行涨价,然后给人民加工资。

咦,这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

不,不矛盾。

一部分人加工资,另一部分人不加工资,社会财富分配便悄然开始。

那么谁加工资,谁不加工资呢?

加工资的那一部分就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改革的好处,成为戈地图坚定的支持者,实现挑拨群众斗群众,要是一个政策让所有人利益都受损,都坚决地反对,那这个人也就离死不远了,所以肯定要拉拢一批人,再打击一批人。

而不加工资的人选,科特利亚尔教授给出的选择,一看就是从波兰吸取了经验教训的。

是的,科特利亚尔教授选择的牺牲对象是,只领退休金的老人,因为从力量对比上来讲,他们是最好欺负的。

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嘛。

欺软怕硬,那是官僚的看家本领啊。

现在波兰的老人死了一茬又一茬,一场冬天下来,不知冻死了多少个,估计现在波兰政府都统计不清了,这节省了多少养老金,为瓦文萨省下了多少钱?

如此有吸引力的措施,怎么能不叫戈地图心动呢?

至于良心,那值几个钱?

一年四百亿卢布的退休金,吞掉一半也够苏联经济渡过难关的了。

只是这要付出多大的政治代价?

戈地图能不能付得起这个代价?

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

而这里是牵扯到数百亿卢布的资金,上千万人民的利益。

指望他们不声不响,安安静静,待在家里,喜迎物价上涨,那不是做梦嘛。

民意加上野心家,足够让胆小的戈地图望而却步了,之所以要科特利亚尔教授仔细研究,只是给他一个台阶下罢了。

那么该怎么办?

本来被寄予厚望的,游戏,体育,电影这三大块,还不能够支撑起回笼货币的需求,至少短期内还不行,还在摸索状态。

那么就要推动房地产事业的快速发展了。

从六十年代起,苏联每年为居民建造200万套以上的住宅,一套住宅的造价在1.1~1.2万卢布左右,每年的财政支出在两百亿卢布以上,而且还要负担全部居民的房屋维修,一年的开支在八十亿卢布左右。

(注:苏联城镇住房大概有16%~18%是住房合作社共建的,住房贷款利息最高0.5%,分二十五年偿还,某种意义上跟国家出资也没啥区别。)

也就是说,房地产方面,每年苏联的财政支出将近三百亿卢布,这是一个不下于养老金的财政压力。

可悲的是,苏联给人民建的房子一套才56平方米,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动辄两三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就是一个乞丐窝,标准的蜗居,人民能不羡慕资本主义天堂吗?

更何况苏联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家庭没有独立的住宅,需要跟其他家庭合住,这意味着苏联的房地产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补贴,养老金,房地产这三大块,任何一块解决了或者改革,都能够极大地缓解苏联的财政压力,成为苏联经济第三道定海神针,足够拖时间拖到让普大帝来当背锅侠了,并且让戈地图和他小伙伴们吃得脑满肠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