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韩济生院士专访 -- 阴霾信仰

共:💬148 🌺470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些论文我以前摘过不少给你,看这回复就明白你压根就没看。

现在的论文可没得出结论说经络是否存在,而是通过一系列现象发现人体确实存在和中医中的经络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这些现象包括“(1) 循经性皮肤病。(2) 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感觉异常。(3) 穴位的低阻,高导现象。(4) 沿经脉的温度升高。(5) 高发光现象。(6) 高导声现象。(7) 同位素循经流动现象。(8) 高钙离子浓度(9) 高代谢活动。”这些现象都是可检验,可重复的。

这些结果说明,穴位所在位置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确与周围组织有区别。这些循经现象更加使这些研究者们相信,经脉路线上必然会有某种物质结构存在。

现在经络研究中有两种基本思路。一种是沿着经脉路线去寻找物质结构。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数十年来大规模有组织的研究并没有产生突破性的结果。而且在现今技术手段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还有未被发现的组织结构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个是跳出传统经络的概念,用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的联系方式、工作特点,以及神经系统所控制的各种效应器(包括内分泌系统)来解释经络现象。这个思路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的支持,对于经络现象的解释也逐渐趋于完善。

具体内容可以看一下这篇综述,里面论文的出处都有,不信你自己去查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既然你一贯这么懒,自己不看,那我就把结论摘在这里。这篇可以和河里的《关于经络的推想》一起看看。

从我们以上的分析,经络现象实质上就是身体各个部分传入的感觉信号在神经系统中不同层次的交汇和相互影响。信号一旦传入神经系统,就被抽象化。原来皮肤与内脏的区别,心脏和小肠的区别,都消失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传递这些信号的神经通路和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由这些空间关系带来的神经通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相互影响可以由神经系统本身传到靶器官,也可以通过内分泌系统等多种途径对靶器官造成影响,再次具体化。但是最初的信号接收和传送是纯神经性的,主要通过C类型的感觉神经纤维和它上面的TRP离子通道。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内进行。

其实对于经络现象的应用并不限于针灸疗法。中医的经络理论和脏象学说其实就是用代号语言对经络现象的详细总结。中医所说的“整体观”,其实就是这种通过神经通路之间的横向联系所造成的身体总体状态。

既然没有一个独立运行的经络系统,各种经络现象可以用神经活动及其效应过程来解释,那“气血”的运行就没有了物质基础,有关“气血”的概念也需要重新定义。

按照上面我们对经络现象的解释,气血可以被理解为与身体各个部分健康状况对应的神经活动的状态。与一个器官有关的神经活动正常和活跃,就是“气血充足”。过于活跃和过于不足,都是“气血不调”。利用经络理论治病,就是用刺激体表位点所激发的信号,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变与病变内脏有关的神经活动的状况,达到调节内脏功能的效果。气血在一天的12个时辰中沿着12条经脉循环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血压,内分泌,各种器官的功能状态,都在按生物钟不断地变化。这些变化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那支配各个器官的神经活动的节律变化也可以解释成气血的盛与衰。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经络现象的实质并不是“气血”沿着经脉路线运行的结果,而是神经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传统的经络理论是不是可以用神经活动的理论来代替呢?

从理论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在实际上,这还不现实。人的大脑有100多亿个神经细胞,接近银河系里面恒星的数目。在这样的复杂性面前,要弄清各个神经通路的关系,具体说明经络现象产生的细节,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目前的研究基本上还是把神经系统当作黑盒子,从这里输入一个信号,看那里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也可以在粗线条上找出一些规律,比如脊髓的节段性,大脑不同区域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神经元之间非突触的横向联系方式,受体的种类和作用,效应器的工作方式,等等。但是这些研究的层次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复杂性相比,还是非常低级和初步的。

要更实际地体会一下神经系统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低级动物线虫(C. elegans)只有302个神经细胞。在这302个神经细胞之间,有5000多个连接。比起人的神经系统来,这够简单了吧?原来有人以为,在这些联系的基础上,用计算机模拟,就可以解开线虫神经系统工作的秘密。这些联系早在20年前就已经完全弄清,但是科学家们至今仍然不知道这302个神经细胞是如何指挥和控制线虫的活动的。再看看人的神经系统中的100万亿个连接,你觉得有希望吗?

你口口声声可检验,可重复,看看神经系统这100万亿个连接,怎么检验?怎么重复?

所以在指导治病上,我们还得继续使用仍然行之有效的,传统的经络理论。而且在长时期内,它对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还难以被取代。因为它反映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比如肝脏和皮肤上的“肝俞”穴)仍然成立。用心经上的穴位治疗与心脏有关的病症仍然有效。

科研上,虽然从神经主导的活动为出发点没错,不过要花多久才能把这个机制研究清楚就不清楚了。

从神经研究出发这也不意味着传统理论就可以轻易放弃,传统经络理论里面的代号语言也可以被“翻译”成现代医学的语言。比如把西医生殖的概念换为中医理论中“肾”的概念,把消化功能转换为“脾”的概念,把沿着经脉的信号传递思想转换为沿着神经路线的传递,就可以做到相互理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