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林风清逸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里面记载了几个门客建议纠正大事的例子,我想这不是无心之举:
第一次:
汉三年,鲍生谏萧何。
第二次:
汉十一年,召平谏萧何。
第三次:
汉十二年,客谏萧何。
第四次:
王卫尉谏刘邦。
这四次,三次是别人向萧何进谏,一次是别人向刘邦进谏。一个萧相国世家,总共没多长,没写多少事,进谏的事就写了四次。
这四次事件,也同时展现了什么是“沛公素宽大长者”。
我们都说萧何如何忠诚,但是即便是对于这样一个人,刘邦也会怀疑,也会疑心,也会采取措施去探查,而不是说就撤掉一切手段。比如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这其实就是侦查手段,但是不明说。怀疑归怀疑,刘邦依然采取了很委婉的手法。这是刘邦手法老到的地方。刘邦这个宽厚长者,宽厚与长者,两点就同时体现在这一点上。不会幼稚到采取一概全信、放纵不管的态度,这是长者;怀疑归怀疑,试探的时候依然讲究技巧,这是宽厚的地方。
能够起疑心,这很正常。不会起疑心、盲目信任,这才不对。盲目信任也不利于督促工作。
分寸把握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后来刘邦将萧何丢进监狱,也是很不妥当的事情。幸亏有人进谏。
所以看起来,刘邦的宽厚长者,本身也有一点虚。
倒也是,一个人太宽厚了,根本带不了队伍。
集思广益,由此可见。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稍安勿躁。知道小孩做皇帝,却看不见小孩这个外壳 3 方天化几 字609 2017-04-23 14:33:49
🙂你现在是带着气说话的,先放放吧 林风清逸 字0 2017-04-24 01:30:41
🙂你要是曹操肯定自己当皇帝,所以你一直是带着气说话的 2 方天化几 字0 2017-04-24 07:42:21
🙂从《萧相国世家》来看,集思广益这种事情,一定要多做
🙂我觉得史记列传第一,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准确而透彻。 34 北庄 字1831 2017-04-17 04:36:34
🙂景帝刻薄寡恩,但晁错也有取死之道 23 任爱杰 字1786 2017-04-20 14:53:13
🙂关于劾奏晁错的罪名个人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 3 王者之剑 字5509 2017-04-23 04:42:24
🙂晁错之死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3 北庄 字742 2017-04-20 23: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