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28:甘带——王又兴之 -- 桥上

共:💬17 🌺17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28附:天王居郑2/6

《僖二十四年经》:

夏,狄伐郑。((p 0411)(05240002))(044)

《僖二十四年传》:

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洩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fán)屏周。管、蔡、郕(chéng)、霍、鲁、卫、毛、聃(dān)、郜(gào)、雍、曹、滕、毕、原、酆(fēng)、郇(xún),文之昭也。邘(yú)、晋、應、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zuò)、祭(zhài),周公之胤(yìn)也。召(shào)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鄂不(fū) [華韋] [華韋]。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阋(xì)于墙,外禦其侮(wǔ)。’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yì)亲。今天子不忍小忿以弃郑亲,其若之何?庸勋、亲亲、暱(nì)近、尊贤,德之大者也。即聋、从昧、与顽、用嚚(yín),姦之大者也。弃德、崇姦,祸之大者也。郑有平、惠之勋,又有厉、宣之亲,弃嬖(bì)宠而用三良,于诸姬为近,四德具矣。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姦具矣。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wǔ);扞禦(gǎn yù)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以从诸姦,无乃不可乎?民未忘祸,王又兴之,其若文、武何?”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p 0419)(05240201))(044)

夏,狄伐郑,取櫟(yuè栎)。((p 0425)(05240202))(044)

我的粗译:

郑人打进滑国以后,滑人对他们很顺从。可等郑军撤走,滑人又去亲近卫人。于是在我们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六三六年,周襄王十七年,郑文公三十七年,卫文公二十四年,齐孝公七年,晋文公元年,秦穆公二十四年),郑国大夫公子士和洩堵俞弥再次率兵进攻滑国。听说此事,我们“王”(周襄王)派大夫伯服和游孙伯前往郑国为滑国求情。但郑伯(郑文公)记恨惠王(周惠王)靠自家父亲厉公(郑厉公)才能回到京师却不肯赏给他一个爵,又记恨襄王(周襄王)把滑国给卫-国,所以不肯服从“王”的指示,反而扣押了那两位大人(伯服、游孙伯)。

“王”(周襄王)发了火,就打算用狄人去进攻郑国。周王室的大夫富辰向他进谏说:

不可。臣下听说:最高明的是靠施恩控制所有“民”,其次是依靠亲戚,通过他们控制更多人。当初周公念及自己两位兄弟不成器,就分封很多亲戚作我们周家的保障。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是我们文王的下一代。邘、晋、應、韩,是我们武王的下一代。而凡、蒋、邢、茅、胙、祭,都是周公的后代。

那时召穆公想到我们周家子弟良莠不一,就召集宗族到成周,作了首诗唱给他们听:“常棣之华,鄂不 [華韋] [華韋]。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郁李花儿开,花芯连花蒂。要想靠得住,还得是兄弟。)”;那诗的四章还有:“兄弟阋于墙,外禦其侮。(兄弟隔墙争吵,打架都不跑。)”。这样看来,兄弟之间虽然会闹意见,但亲情是斩不断的。现在您作为天子(周襄王)因为点小事就不顾郑国和我们的亲情,还怎么办呢?酬劳功绩,亲近亲戚,善待近臣,尊重贤人,这都是最大的“德”。而贴近“聋”,跟随“昧”,赞助“顽”,任用“嚚”,那都是最大的“姦”。远离“德”,喜爱“姦”,会带来最大的“祸”。

郑国在我们平王和惠王那时立下功劳,又和我们厉王及宣王有亲,他们还放逐宠幸的小人而任用三良,在姬姓的各家诸侯里和我们关系最密切,具备了上面那四种“德”。

而有耳朵却听不出“五声”之和谐叫做“聋”,有眼睛却辨不出“五色”之缤纷叫做“昧”,有头脑却不跟随“德”和“义”的榜样叫做“顽”,有嘴巴却不宣扬“忠”和“信”的道理叫做“嚚”,狄人都占了,具备上面那四种“姦”。

当初我们周家具备好的品性时,仍然会提倡“莫如兄弟”,为这些兄弟封邦建国。所以虽然我们已经怀柔了天下,但还是不忘警惕外部威胁;对抗那些外部威胁,首先就要依靠亲戚,所以就为他们封邦建国成为周家的保障。召穆公想表达的,就是这个。

现在我们周家的“德”已经远不如当年,在这样的时候,又改变当年周公、召公好的做法,而照“姦”的做法做,恐怕不行吧?我们的“民”可没忘记“祸”是怎么回事,“王”您要再招来“祸”,还怎么去面对咱们文王和武王?

尽管以上富辰说了这么多,但“王”不肯听他的,还是派大夫颓叔和桃子去联络狄人出兵。

这年夏天,狄人进攻郑国,占领了“櫟”。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郑-公子士、洩堵俞弥帅师伐滑”曰:

公子士已见二十年《传》。洩堵俞弥疑即洩堵寇。洪亮吉《诂》以为洩是氏,堵俞弥是名;俞正燮《癸巳存稿》、章炳麟《读》则以为洩堵是氏,寇及俞弥是名,疑不能明。惟陈厚耀《补春秋世族谱》误解杜《注》,别出“公子士洩”一人,则误。并参李惇《群经识小》。

杨伯峻先生注“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曰:

事见庄二十一年《传?。据《传》,爵为酒器,曾与虢公者。《郑世家》云:“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以爵禄解爵,非《传》意。

杨伯峻先生注“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曰:

《周语中》云:“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周语中》作襄王十三年,盖以此即僖公二十年事,与《传》异。又《周语》言执游孙伯,《周本纪》、《郑世家》均云“囚伯服”,两书皆只言其一。

杨伯峻先生注“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曰:

襄二十四年《传》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其次俱就其高下等次而言。余参襄二十四年《传?注》。亲亲以相及者,谓先亲其所亲,然后由近及远,所谓推恩以成义。

杨伯峻先生注“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曰:

吊,伤也。二叔,管叔、蔡叔。杜预本马融之说,谓二叔为“夏、殷之叔世”,误。说详王引之《述闻》及李贻德《辑述。咸,终也。不咸谓不终也。说详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诗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解》。

杨伯峻先生注“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曰:

封建,分封土地建国家也。亲戚古有数义,昭二十年《传?“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篇》“亲戚既没,虽欲孝,谁孝?”《孟子?尽心篇》“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亲戚俱谓父母。然亦称同家同族之人为亲戚,《战国策?秦策一?“富贵则亲戚畏惧”,则苏秦指其妻与嫂;此则指伯叔兄弟及子姪。至以亲戚表婚姻关系,古亦有此义,如《礼记?曲礼上》“兄弟亲戚称其慈也”,《晋语四》“爱亲戚,明贤良”,《楚语下》“比尔兄弟亲戚”,皆是。蕃屏,为周室作藩篱屏障也。

杨伯峻先生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曰:

十六国,皆文王子。此及下者二十六分地,或在王畿外为诸侯,或在王畿内为采邑。虽在畿内,亦当封建,作蕃屏。说详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五上。昭穆,见僖五年《传?注》。周以后稷为太祖,而不窋以下一昭一穆。文王为不窋下之第十四世,于世次为穆,故其子为昭。

杨伯峻先生注《僖五年传》“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云:

昭、穆为古代庙次及墓次,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周代以后稷为始祖,后稷以后之第一代(后稷之子不窋)为昭,第二代(后稷之孙鞠)为穆。以后第三、五、七,驯至奇数之代皆为昭,第四、六、八,驯至偶数之代皆为穆。大王(古公亶父)为后稷之第十二代孙,为穆,其子则第十三代孙为昭,因之大伯、虞仲(即仲雍)、季历皆为昭,故云“大王之昭也”。((p 0307)(05050801))(032)。

杨伯峻先生注《僖五年传》“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云:

虢仲、虢叔为王季(即季历)之子,季历为后稷第十三代孙,为昭,则虢仲、虢叔为穆,故云“王季之穆”。((p 0307)(05050801))(032)。

杨伯峻先生注“邘、晋、應、韩,武之穆也”曰:

四国皆武王子。武王于世次为昭,故其子为穆。

杨伯峻先生于“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之后注云:

胤,嗣也。《汉书?王莽传》谓“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子皆有茅土”,是以此六子皆周公庶子。姬姓所封诸国,多在古黄土层,或冲积地带,就当时农业生产而论,是最好或较好之土地。

杨伯峻先生注“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曰:

召穆公,召公虎;据《世本?,为召康公十六世孙。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旧有召亭,盖其畿内采地;其后东迁,今山西省-垣曲县之召亭是也。《诗?大雅?桑柔》“贪人败类”,毛《传?云:“类,善也。”召穆公当周厉王-周德衰微之时,故云不类。

杨伯峻先生注“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

纠,收也。此纠合连言。据下文,诗为《小雅?常棣》。然据《周语中》“周文公之诗曰”云云,则以为周公旦所作,是《周语》、《左传》之不同。杜预注《传》,谓“召穆公特作此周公之乐歌”,盖欲调和《国语》、《左传》之说。古人言赋诗固有二义,自作诗曰赋,诵前人之诗亦可曰赋,若言作诗,则只能有自作之一义,是杜《注》之不可通者也。《诗》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而周公则诛管、蔡二叔,是非周公之所作。说参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六年琱生簋 (即召伯虎簋 (召伯虎敦))跋》。成周在西周本为纠合诸侯发号施令之所。?逸周书》有?王会篇》云“成周之会”。?令彝铭》云:“隹(唯)十月初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 (出)令”云云,尤可证。

杨伯峻先生注“常棣之华,鄂不 [華韋] [華韋]。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曰:

常棣,今名小叶杨。属杨柳科,落叶乔木,高达三十米。春时,先叶开花。华即今花字,鄂,今作萼。不,同跗、萼足也,华下有鄂,鄂下有跗。《管子?地员篇》“朱跗黄实”可证;亦作拊、柎,《山海经?西山经》“圆叶而白柎”可证。 [華韋] [華韋],或作韡韡,音韪韪,光明貌。?常棣?,孔《疏?云:“言常棣之华与鄂拊韡韡然甚光明也。由华以覆鄂,鄂以承华,华鄂相承覆,故得韡韡然而光明也。华鄂相覆而光明,犹兄弟相顺而荣显,然则凡今时之人,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也。”

《诗?小雅?鹿鸣之什?常棣?首章(共八章)》:“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21))。

杨伯峻先生注“兄弟阋于墙,外禦其侮”曰:

阋,今音同隙。《说文》云,“恒讼也”。《周语中》“兄弟谗阋”,韦《注》云:“佷也。”此谓兄弟内虽不和,犹同心禦外侮。

《诗?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四章(共八章)》:“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21))。

这里的“常棣”,我以为那时的古人主要是指蔷薇科(Rosaceae)樱属Cerasus japonica郁李,我在别处曾讨论过,您如有兴趣可移步《木03-甘棠、杕杜、常棣:棠、杜、棣、檖(中)》。下面是两张郁李的图片,出自郁李,蔷薇科樱属,灌木,高1米多。花朵桃红色,美丽可爱。花枝向上伸展,构图有点困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懿亲”曰:

杜《注》云:“懿,美也。”章炳麟《左传读》则以为懿亲即因亲。

杨伯峻先生注“庸勋”曰:

庸,读如《尚书?益稷》“车服以庸”之庸,酬其功劳也。庸勋,正谓于有功勋者酬之。

杨伯峻先生注“用嚚”曰:

嚚,音银。愚且恶也。

杨伯峻先生注“郑有平、惠之勋”曰:

杜《注?:“平王东迁,晋、郑是依;惠王出奔,虢、郑纳之,是其勋也。”《周语中》云:“我周之东迁,晋、郑是依。子颓之乱,又郑之繇定。”此指庸勋。

杨伯峻先生注“又有厉、宣之亲”曰:

杜《注》云:“郑始封之祖桓公友,周厉王之子,宣王之母弟。”此指亲亲。《郑世家》作“宣王庶弟”,《年表》作“母弟”,与《传?意合。

杨伯峻先生注“弃嬖宠而用三良”曰:

杜《注》:“七年杀嬖臣申侯,十六年杀宠子子华也。三良,叔詹、堵叔、师叔。”顾炎武《补正》曰:“解引杀子华未当,古人只是大概言尔。此见郑伯之贤,王当尊之。”嬖宠为一词,杜分言之,未当。

杨伯峻先生注“于诸姬为近”曰:

杜《注》:“道近,当暱之。”竹添光鸿《会笺》:“以道路之近为四德之一,竟觉不妥。近是亲近之近,言桓公为司徒,武、庄为卿士,世亲近于王,与晋、卫诸国疏于周室者不同也。”

“周”——“镐”推测位置为:沣河东岸斗门镇一带。

“管”(杨注:管在今河南省-郑州市,春秋前已绝封,属桧,桧灭属郑。宣十二年《传》之“楚子次管”,即此地。),推测位置为:郑州道李城址。

“蔡”——“上蔡”(杨注:蔡,国名,武王弟蔡叔度之后。),推测位置为:上蔡西南卢岗乡-翟村东二郎台周围。蔡国故城遗址。

“郕”——“成”(杨注:郕,国名。据《管蔡世家》,初受封者成叔武为文王之子,武王与周公之弟。),推测位置为:鄄城县-引马乡。

“霍”——“彘”(杨注:霍,姬姓国,文王子叔处所封。#彘本先縠食邑,先縠被灭族后,今又改封士鲂。),推测位置为:今汾河西岸白龙镇-陈村一带。

“鲁”(杨注: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周公辅佐周王朝,成王封其子于曲阜,定四年《传》“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是也。),推测位置为:曲阜鲁国故城。

“卫”——“殷虚”——“朝歌”(杨注:卫,国名,姬姓;文王子康叔-封之后。),推测位置为:淇县-摘星台周围,闵二年狄入卫。

“毛”(杨注:毛,《尚书?顾命》、《穆天子传》五并古器如班簋、毛伯敦、毛公鼎皆称毛公,《周本纪》、《逸周书?克殷解》均有文王子毛叔郑,当即毛之始封者。),推测位置为:岐山县-青化镇-毛家庄。

“聃”(杨注:聃音南,《管蔡世家》云:“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封季载于冉。”),季载所封,“老丘”,推测位置为:今开封-杜良乡-国都里村。

“郜”推测位置为:成武县-城湖故城。

“雍”(杨注:《雍,据《通志?氏族略》二,为文王第十三子雍伯受封之国,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沁阳县东北。),推测位置为:焦作市西南朱村乡-府城村西北约200米处。古城呈正方形。

“曹”(杨注:曹,国名,姬姓,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于曹,都陶丘,故城当在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七里。),估计其位置为:今城西北四里,汉城。

“滕”(杨注:滕,国名,周文王子错叔-绣,武王封之,居滕,今山东省-滕县西南十四里有古滕城,即滕国也。),推测位置为:滕,滕州-东滕城村周围,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

“毕”(杨注:据僖二十四年《传》,毕国之始祖为周文王之子。《魏世家》云:“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估计其位置为:咸阳北毕原。

“原”(杨注:《通志?氏族略》云:“周有原庄公,世为周卿士,故以邑为氏。”顾栋高《大事表》以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北之原乡为其国,实则采邑也。),我估计其位置为:西周初封地,眉县一带。

“酆”——“丰”——“豐”——“酆宫”(杨注:酆,亦作“豐”,顾栋高《大事表》五云:“酆本商-崇侯-虎地。文王灭崇,作豐邑,武王封其弟为酆侯。《竹书纪年》成王十九年黜酆侯,自是绝封。”),推测位置为:沣河西岸马王镇一带。

“邘”——“盂”(杨注:邘,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为周武王第二子邘叔所封国。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二十余里,当即其封地。),推测位置为:沁阳县-邘邰村东。

“晋”——“绛”——“故绛”(杨注:晋国,武王子唐叔虞之后。),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應”——“应”(杨注:《通志?氏族略》二谓为武王第四子所封国,故城当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三十余里應乡。),推测位置为: 西滍村东,北滍村南

下图中是应国墓地出的玉鹰,据认为有“鹰”族——“應”族之族徽的意义,出自《寻找失落的古应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韩”——“韩原”——“宗丘”(杨注:韩本国名,据《竹书纪年》,春秋前晋文侯二十一年灭之。#韩,《诗?大雅?韩奕》咏韩侯受命,足见宣王时尚强大。),推测位置为:河津市僧楼镇东。

“凡”(杨注:凡,本国名,周公之后,凡伯盖世为周王室卿士而食邑于凡。),推测位置为:輝縣市-北雲門鎮-後凡城村西北,姬家寨村正南地。

“蒋”——“期思”(杨注:蒋,据《通志?氏族略》二,为周公第三子伯龄所封国。),推测位置为:信阳-淮滨-期思故城——蒋国故城。

“邢”(杨注:邢,国名,姬姓。《通志?氏族略》二云:“周公之第四子受封于邢。”今河北省-邢台市境有襄国故城,即古邢国。),推测位置为:百泉村南襄国故城。

“茅”(杨注:茅,茅伯所封,故城当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茅乡,后属邾,哀七年《传》“成子以茅叛”者是也。),推测位置为:巨野县-大谢集镇-前昌邑村。

“胙”我估计其位置为:胙城乡东。

“祭”(杨注:祭,《广韵?以为周公第五子所封,祭伯之祭与郑国-祭仲食邑之祭盖为两地,此在今郑州市之东北,祭仲之祭在中牟县。),推测位置为:郑东新区-祭城路南。

下面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mezhan,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