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42:伯嚭——使因大宰 -- 桥上

共:💬35 🌺1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42附:阳子易班1/3

《文五年传》:

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宁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離其难,是以去之。”((p 0540)(06050501))(054)

我的粗译:

在我们文公五年(公元前六二二年,周襄王三十一年,晋襄公六年,卫成公十三年),晋国大夫阳处父正式访问卫国,回程经过他们晋国的“宁”,宁嬴(嬴)在那里跟上他走,但走到“温”又回去了。宁嬴老婆问为什么,“嬴”(宁嬴)就告诉她:“以刚。《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離其难,是以去之。(他太不知变通了。《商书》上说:“犹豫得果断,能干要变通。”这位大人却老这个样,怕是平安不了!上天的本性虽是决断,但也不会扰乱节令,下方的人又怎能任性呢?再说他还华而不实,招来很多忌恨。忌恨的人多了,就无法自保。我怕跟过去没得着好倒被牵进他的祸患,所以离开他。)”。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宁嬴从之”曰:

宁嬴,贾逵、孔晁注《国语》,皆以为掌逆旅之大夫,杜注《左传》同之,而刘炫则以为逆旅之主人。孔《疏》云:“若是逆旅之主,则身为匹庶,是卑贱之人,犹如重馆人告文仲,重丘人骂孙蒯,止应称人而已,何得名氏见《传》?杜以《传》载名氏,故为逆旅大夫。”《晋语五》云:“陽處父如衛,反,過甯,舍于逆旅甯嬴氏。嬴謂其妻曰:‘吾求君子久矣,今乃得之。’舉而從之。”

杨伯峻先生注“及温而还”曰:

《晋语五》云:“陽子道與之語,及山而還。”韦《注》云:“山,河内-温山也。”温山在今河南-修武县北五十里。

杨伯峻先生注“《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云:

句在《洪范》。《洪范》,今本《尚书》在《周书》,然《左传》三引《洪范》,除此年外,尚有成六年、襄三年,皆曰《商书》,是古以《洪范》为《商书》。沈渐,今《尚书》作“沈潜”,然《史记?宋世家》亦作“沈渐”,《汉书?谷永传》,“岂意将军忘湛渐之意”,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此两句古有两解,一以沈潜、高明指人,《宋世家?集解》引马融云:“沈,阴也。潜,伏也。阴伏之谋,谓贼臣乱子非一朝一夕之渐,君亲无将,将而诛。高明君子,亦以德怀也。”则以沈潜为所谓乱臣贼子,高明为所谓君子;于所谓乱臣贼子,当以刚克之;于所谓君子,当以柔克之。一以沈潜、高明指本性,杜《注》云:“沈潜犹滞溺也,高明犹亢爽也,言各当以刚柔胜己本性,乃能成全也。”详绎《传》文之义,杜《注》近之。

杨伯峻先生注“夫子壹之”曰:

壹之谓阳处父本为高明之性,又加以刚也。

杨伯峻先生注“天为刚德,犹不干时”曰:

《洪范》孔《疏》云:“是言天亦有柔德,不干四时之序也。”

杨伯峻先生注“华而不实”曰:

言过其行如花开而不结实。

杨伯峻先生注“怨之所聚也”曰:

与《晋语五》“非其實也,怨之所聚也”同意。

杨伯峻先生注“犯而聚怨”曰:

刚则犯人,己又华而不实,故云犯而聚怨。

杨伯峻先生于“是以去之”之后注云:

杜《注》:“为六年晋杀处父《传》。”此章宜与下年“蒐于夷”章合看,“阳处父至自温”正应此章,此章非孤立之章节。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卫”——“帝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10,北纬35.65(濮阳县-高城村南,安寨、七王庙、冯寨、东郭集、老王庄。僖三十一年——前629,卫迁于帝丘)。

“宁”——“甯”(杨注:宁,晋邑,定元年《传》叙魏献子还卒于宁可证。其地当在今河南省-获嘉县之西北、修武县之东。#宁,今获嘉县西,近吴泽。《周语下》云:“是岁也,魏献子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遂田于大陆,焚而死。”与《传》意不同。依《传》,焚谓烧藪泽之草木便于田猎,非死于火。其死在猎毕返还途中。),推测位置为:东经113.55,北纬35.21(甯,卫国-宁氏邑,获嘉县-张巨乡-杨洼村正北0.5公里,齐州故城遗址)。

“温”——“苏”(杨注:温,周王畿内之小国,当在今河南省-温县稍南三十里之地。#温,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三十里。会于温,《经》文未书,盖书“盟于瓦屋”可以包括之。#成公十一年《传》云“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则苏忿生乃周武王时司寇而受封于温者也。温即隐公三年“取温之麦”之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稍南三十里。依庄公十九年《传》观之,温于庄公十九年仍为苏氏邑。以金文证之,如敔簋铭云“王赐田于[含攵]五十田,于旱五十田”,则此所谓温田者,亦王田之在温者耳,非以其全邑与郑,故温仍得为苏氏邑。#温为苏氏邑,成十一年《传》云,“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则温为苏氏始封邑。故僖十年《经》云“狄灭温,温子奔卫”,而《传》作“苏子奔卫”以邑言之则曰温子,以氏言之则曰苏子,一也。#温,今治西南,湨水所经。),推测位置为:东经112.93,北纬34.91(温县城西16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北地,温邑故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近400米)。

《文五年传》:

晋-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p 0541)(06050502))(054)

《文六年传》:

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p 0544)(06060101))(054)

我的粗译:

这一年,晋国有四个卿去世,包括赵成子(赵衰)、栾贞子(栾枝)、霍伯(先且居)、臼季(胥臣)。

下一年,我们文公六年(公元前六二一年,周襄王三十二年,晋襄公七年,秦穆公三十九年,陈共公十一年),春天,晋国在“夷”校阅部队,裁撤了两个“军”。任命狐射姑统领中军,赵盾(宣子,赵宣子)当他副手。结果阳处父(阳子)从“温”过来,又主持到“董”重新校阅,并改变了中军将领的位次。

这位阳子(阳处父),本是成季(赵成子,赵衰)手下,就偏向赵家,而且他还认为赵盾有才干,说是:“使能,国之利也。(任用有才干的人,对我们“国”有好处。)”,所以让赵盾当主帅。

于是乎宣子(赵宣子,赵盾)开始掌控他们“国”政务。他制定章程,修订律令,清理积案,督促追逃,改进文书,破除积习,分别上下,严肃职责,按时提拔。一切上了轨道,就交给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让他们推行到整个晋国,以为常法。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晋-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曰:

赵成子,赵衰;僖三十一年晋蒐于清原,《晋语四》云“使赵衰将新上军”;文二年彭衙之役,《传》云“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则赵衰先为新上军帅,继为中军佐。栾贞子,栾枝,僖二十七年《传》云,“使栾枝将下军”,则下军帅也。霍伯,先且居,先轸之子,僖三十三年代其父将中军。霍,盖其采邑。霍详闵元年《传》并《注》。臼季即胥臣,见僖三十三年《传》并《注》。僖二十八年《传》云“胥臣佐下军”,则下军佐也。此句当与下年《传》“六年春,晋蒐于夷”连读。《年表》于此年云:“赵成子、栾贞子、霍伯、臼季皆卒”,全用《传》文,且亦谓此文五年之事。《晋语五》韦《注》亦云,“鲁文五年,晋四卿卒”,可见司马迁及韦昭所据《左传》,此句实在文五年,自西汉以来,《左传》面目即已如此。盖文气虽一贯,然编年为史,不得不分列两年。又《晋世家》“臼季”作“咎季子犯”,误以“臼”为“咎”,因误胥臣为子犯,与《传》文违异。此处阳处父、宁嬴事及明年晋蒐于夷皆应相连。——桥:赵衰佐中军所代似为郤溱,溱与狐毛,狐偃,胥婴似皆已先没。

杨伯峻先生注“舍二军”曰:

僖三十一年,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禦狄,五军各有帅及佐,共十卿,先轸、郤溱、先且居、狐偃、栾枝、胥臣、赵衰、箕郑、胥婴、先都是也。三十三年箕之役,先轸死;去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死。据文八年《传》“晋侯将登箕郑、先都”之文,则郤溱、狐偃、胥婴亦先死矣,十卿唯有箕郑、先都二人在。此或蒐于夷以谋军帅之故欤?舍二军,则废新上军、新下军,恢复晋文公四年三军之旧制(见僖二十七年《传》)。据七年《传》,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箕郑将上军,荀林父佐之;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桥:僖三十一年之十卿,先且居似应为狐毛,僖二十八年时狐毛犹为上军将。至僖三十三年,先轸死后,先且居代其父为中军帅,狐毛似仍为上军将。

《僖二十七年传》:

于是乎蒐(sōu)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xì hú)可。臣亟(qì)闻其言矣,说(yuè)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乃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p 0445)(05270402))(045)。

《僖二十八年传》:

晋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p 0474)(05281301))(051)。

《僖三十一年传》:

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禦狄。赵衰为卿。((p 0487)(05310401))(051)。

《僖三十三年传》:

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曰:“举郤缺,子之功也。”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未有军行。((p 0501)(05330603))(049)。

《文二年传》:

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王官无地御戎,狐鞫居为右。((p 0519)(06020101))(049)。

杨伯峻先生注“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曰:

据八年《传》,晋襄公本拟使士縠、梁益耳将中军,以先克之言而改任狐、赵。

杨伯峻先生注“阳处父至自温”曰:

据成十一年《传》,温为阳处父之采邑,阳处父自卫返晋,过其采邑温而稍停焉,故宁赢先从之,亦至温而还。

杨伯峻先生注“改蒐于董,易中军”曰:

《公羊传》云:“君将使射姑将。阳处父谏曰:‘射姑民众不悦,不可使将。’于是废将。”《谷梁传》云:“晋将与狄战,使狐射姑为将军,赵盾佐之。阳处父曰:‘不可,古者君之使臣也,使仁者佐贤者,不使贤者佐仁者。今赵盾贤,射姑仁,其不可乎?’襄公曰:‘诺。’谓夜姑曰:‘吾始使盾佐女,今女佐盾矣。’夜姑曰:‘敬诺。’”《公》、《谷》所云,与《左传》异,自不可信。以下年《传》文“侵官也”观之,阳处父之改蒐,虽或先言于晋襄,究属专断。处父时为太傅,故能以国老之身分为此。

杨伯峻先生注“阳子,成季之属也”曰:

《赵世家》云:“赵衰卒,谥为成季。”成盖其谥,季则其字。亦犹赵盾谥宣,或称宣子,成八年《传》亦称为宣孟也。洪亮吉《诂》曰:“处父盖尝为赵衰属大夫。《说苑》,师旷对晋平公曰:‘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是处父由赵衰方得进用。”

杨伯峻先生注“使能,国之利也”曰:

即《谷梁传》所谓“使仁者佐贤者”之意。

杨伯峻先生注“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曰:

晋素以中军帅秉国政,赵盾今为中军帅,故云“为国政”。《晋世家》云,“赵盾代赵衰执政”,夫赵衰中军佐耳,与中军帅尚差一级。

杨伯峻先生注“制事典”曰:

事典犹言办事章程或条例,《周礼?太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是也。制,制定。

杨伯峻先生注“正法罪”曰:

孔《疏》曰:“正法罪者,准所犯轻重,豫为之法,使在后依用之也。”则若后代之制定刑罚律令。

杨伯峻先生注“辟狱刑”曰:

阮刻本作“辟刑狱”,今从《唐石经》、金泽文库本、宋本、岳本、足利本乙正。杜《注》:“辟犹理也。”孔《疏》:“辟狱刑谓有狱未决断当时之罪,若昭十四年韩宣子命断旧狱之类是也。”则辟狱刑若后代之清理诉讼积案。

杨伯峻先生注“董逋逃”曰:

杜《注》:“董,督也。”孔《疏》:“董逋逃者,旧有逋逃负罪播越者,督察追捕之也。”

杨伯峻先生注“由质要”曰:

由,用也。质即《周礼?天官?小宰》“听买卖以质剂”之质剂,郑玄《注》云:“质剂谓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孙诒让《正义》云:“质剂手书一札,前后文同而中别之,使各持其半札,唯札半别,而字全具不半别,质剂,不徒买卖用之,旅师平颁兴积,敛之民而散之民,亦凭质剂以为信焉。”要即《小宰》“听出入以要会”之要会,贾《疏》云:“岁计曰会,月计曰要”,谓簿书账目也。然则由质要者,盖谓财物之出入,皆用契约、账目以为凭据定夺也。

杨伯峻先生注“治旧洿”曰:

洿音乌。治旧洿者,孔《疏》云:“法有不便于民,事有不利于国,是为政之洿秽也,治理改正使絜清也。”沈钦韩《补注》谓为治理停水,免民疾疫,似与上下诸事不类,恐非。

杨伯峻先生注“本秩礼”曰:

孔《疏》:“本秩礼者,时有僭踰,贵贱相滥,本其次秩使如旧也。”

杨伯峻先生注“续常职”曰:

据杜《注》,当即《论语?尧曰篇》之“修废官”。孔《疏》云:“职有废阙,任贤使能,令续故常也。”

杨伯峻先生注“出滞淹”曰:

当即昭十四年《传》之“举淹滞”,亦即《论语?尧曰篇》之“举逸民”。孔《疏》云:“贤能之人沈滞田里,拔出而官爵之也。”以上九事平列,或以为不平列者,恐非。

杨伯峻先生注“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曰:

阳子,阳处父。宣十六年《传》云:“晋侯请于王,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太傅。”则太傅亦卿,唯不在军行耳。晋之太傅,盖主礼刑,故宣十六年士会兼太傅,使修范武子之法;《晋语八》亦云“叔向为太傅,实赋禄”,皆其证。《晋语四》,宋“公孙固言于襄公曰:‘晋公子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贾佗,公族也,而多识以恭敬。’”昭十三年《传》云:“我先君文公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馀、子犯以为腹心,有魏犨、贾佗以为股肱。”则贾佗乃晋文公之旧臣,尝从重耳出亡,年幼于狐偃、赵衰。韦昭注《晋语四》误合贾佗与贾季为一人,全祖望《经史答问四》已驳之。

“夷”(杨注:夷,采地名。文六年《传》晋蒐于夷,即此地。今地阙。至隐元年《传》“纪人伐夷”之夷,则为国名,与此非一。夷诡诸,周大夫,以采邑为氏。《积微居金文说》卷七谓夷为姜姓国。),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北纬35(黄河北,南阳某处)。

“董”(杨注:董,杜《注》,“河东-汾阴县有董亭”,则当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东,然郦道元《水经?涑水注》则以董即宣十二年《传》之董泽,则在今闻喜县东北四十里。两说未详孰是。杨守敬《水经注?疏》据?续汉志?谓杜《注》“汾阴为临汾之误”,“董泽、董亭为一地”,姑录以备考。),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6,北纬35.46(官庄村西)。

下面是晋蒐于夷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楚庄王,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