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新清史”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97 🌺1292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篇可以参考一下:“新清史”论争的政治性质

https://core.ac.uk/download/pdf/323950907.pdf

摘:

“新清史”的讨论,尤其在华人学术圈内,大 多视之为学术讨论,只有少数以之为政治论争。 但正如刘小萌所提到的,西方学者的观点往往

“超出纯粹学术研究的范畴,而表现出鲜明的政 治性”。西方学者常指责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 的民族主义倾向,有政治目的,并持以否定中国学 者之研究成果。3 例如他们批评中国学者的资本 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时,就曾引用苏联史家的话, 说中国学者的研究是“毫不掩饰的民族主义与种 族 主 义 的 观 点 ( openly nationalistic and racist views) ”。4 而大陆学者也有人附和这种指责,认 为大陆学者对“新清史”的批评的背后是民族主 义,也有学者认为“新清史”被批评为“分裂史”是

误读。 但事实上,国内“新清史”论著普遍存在文本

转译过程中刻意的忽略或删节,以致有讨论并不 完整的问题。绝大多数读者和学者并未读过“新 清史”论著的原文,而是透过中文译本来了解; 而 这些中文译本往往有错译或漏译之处。不少学者 提出“新清史”的讨论:“有英文原著的中文翻译 问题,定宜庄在不久前人大清史所召开的国际清 史研讨会上,就此有专题发言,批评了随意翻译甚 至望文生义等现象。”这虽然是文本转译经常出 现的问题,但因此说中国学者对“新清史”的批评 完全是误读了“新清史”论著,却也未必。

维 护“新 清 史 ”的 人 说 到“罗 、何 ”论 争 ,常 将 妖魔化的民族主义者标签妄贴在反对“新清史” 学者的身上,例如说: “何炳棣是个‘无可救药’ 不自觉的民族主义者 ( Ho is a “hopelessly” unconscious nationalist) 。”5尤其在中国崛起的当 下,反对“新清史”的学者常被与执行维稳的中国 政府画上等号,反对“新清史”的学者在学界的处 境就更加困难了。其实主导“新清史”的西方学 者并没有那么无辜,他们的文章所表达的政治意 图,其实很清楚,只是华人学者在译介时常故意把 这一部分完全割弃。大陆读者甚至学者一般是透 过译介了解的; 因此,误以为不同意“新清史”的 学者,不是跟着政府当局走的狂热民族主义者,就 是不了解西方学术传统的井底之蛙。罗友枝 的

《再 观 清 代 》一直没有全文中译本出版,除了张勉励的译介 ( 《再观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介绍一 篇西方研究清史问题的论文》,《清史研究》,1999 年第 2 期) 之外,只有《清朝的国家认同: “新清 史”研究与争鸣》刊登的节译,而这个节译本删节 的,就是罗友枝文章最具政治争议的内容“清史 与中国民族主义 ( Qing History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直到最近互联网上出现补译本, 学界才接触到这一段争议的文字。支持“新清 史 ”的 文 章 ,不 知 是 故 意 的 ,还 是 没 读 到 ,对 罗 友 枝这段论述总是略而不谈,似乎是怕读者读到之 后会引起对罗友枝论文学术性的怀疑。反对“新 清 史 ”的 人 ,似 乎 也 没 读 到 原 文 ,甚 至 全 不 知 道 罗 友枝这段议论的存在; 因此,评论时亦未能直攻要 害。其实罗友枝通篇文章的主旨在排除汉民族在 清帝国中的政治地位,尤其在“清史与中国民族 主义”一文的结论,强烈抨击近现代中国政治与 学 术 ,认 为“汉 化 ”是 来 自 梁 启 超 、孙 中 山 等 汉 民 族 主 义 者 的 “ 诡 辩 ”,并 非 国 家 民 族 主 义 的 概 念 , 意味着它需要被去除。罗友枝在文章有这么一段 表述:

正如以前的中国政府一样,中华人民共 和国持续地镇压少数民族独立运动,并一再 强调自己有决心维持对西藏、新疆、内蒙古的 统治。1949 年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

一直在确保统一国家框架中少数民族的代表 权地位,和注重少数民族的终极同化之间摆 荡。( Mackerras,1994) 孙中山和其他早期民 族主义者讨论 assimilation 时所用的名词是

“ 同 化 ”,人 民 共 和 国 学 者 代 之 以 “ 融 合 ”,也 就是各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相互学习与影 响”过程的结果( Mackerras,1994,7) 。尽管 有很多“民族团结”的口号,研究当代中国的 人仍然会注意到在人民共和? 大陆仍持续存 少数民族族群的民族主义( Gladney 1991; Townsend,1992) 。一位西方学者费约翰 ( John Fitzgerald,1996) 将此现象视为历来现 代中国政府在建立构成中华民族 “想象的共 同体”上的失败。他的总结是中国是一个

“没 有 真 正 融 合 成 为 一 个 民 族 的 国 家 ( nationless state) ”。1

罗友枝这段话,很难令人信服她是在从事纯学术 讨论,更难相信《再观清代》完全没有现实政治的 考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