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讲一个大集体的故事 -- Swell

共:💬189 🌺2173 🌵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你说的有见识有水平

我水平也就这样半桶水,和人争吵辩论难免不严谨和过激之处。争吵辩论时大脑兴奋,烟也要多抽几根,吵吵完了,又伤身又伤和气,不过这次辩论争吵不是我挑起事端,因缘巧合而已。

你提到“初代工人”这个词,很有道理。大概是这样吧,50年代,60年代进入体制(我指政府,事业单位,国有工矿企业)的人,大部分是来自农民子弟,而且是其中的优秀者,都是在党的号召下,服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从零开始,进行了新中国的各方面建设,尤其是工业化建设,艰苦卓绝,一辈子干了两辈子的事,他们绝对不应该用既得利益者这个词来描述。

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否定之否定,原来合理的会变成不合理。50,60年代进入体制的人,如今已经是八九十高龄了,他们是不会在网上发声的。那么,70,8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进入体制内是个什么情况呢?政府部门招干,事业单位顶替,工矿企业内部招工,这才是主流。招收的对象呢?都是体制内的子弟,八亿农民的子弟基本上没有份。这是当时就业压力下的现实合理的政策,但实质也是一种利益分配,不论是对人口主体的农民,就是对体制内的占比更大的无缘进入体制的子弟,这种分配方式也是不公平的。

我就更不要提在国有厂矿企业的临时工了。他们其实普遍就是农民子弟。和正式职工比,他们拿什么待遇?干什么活?享受什么福利?有什么样的政治地位?上了点年纪的人难道会不知道?

至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供应体制,谁是这种分配方式的受益者?农民享受到多少?政策的现实合理是一回事,经济的不平等是另外一回事。

到处都是看得见的不平等,这是事实。谁是这种不平等的受益者?难道是第一代工人吗?难道是农民吗?所以,我承认自己是那个年代的既得利益者,因为我还不够老,还能在西西河瞎掰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