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这世界会有这样精神世界灿若星河的女孩子吗?” -- 履虎

共:💬37 🌺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仔细看

移动平台,行文散乱,见谅。

一、前文说了是大乘空宗。

破我执而立缘起,破法执而立空性,两个思路都是否认对象的本质(本体),但这样做又把缘起或者空性当成了本质。也就是否认实在论本体,树立了形而上本体。

典型就是,「大乘空宗却教人们认为他们是空幻的,甚至说如果有比涅磐境界更高的,也是幻的……」。

二、色空不二有两个问题。

甲、有许多级别的主体。

我们讨论的是宇宙本体或者说超验主体,佛教从立教之初就反对这个超验主体(Atman/梵我)。

大乘有宗被批判恰好是因为设立了这样一个主体,如阿赖耶识。尽管强调无实性,但本质上仍是超验主体,是具有第一因性质的「实体」。

乙、你说的本体是什么?

这个本体是指事物在心理学主体中的反映,还是外在的客观存在?这实际上是唯名和唯实的分歧,也涉及性空和假有的问题。决定实、有的是什么?

出于中国立场,我们很容易认为:一方面,它只是有名,因此事理不二。一方面,它来自无名,因此客观存在。由于用有名(或假有)唤起这个实在的是人,所以有名只是人的有名。因此,它本质上是心理学主体中的反映。换句话说,这没有讨论外部世界因何存在。也就是超验主体的问题。

三、识的意思是什么。

第六识约为思维活动,末那识约为自我意识。严格来说,七识足以构成一个意识系统。

但这里的意识系统是包含其存在根基(原因),也就是第八识的。因为你的意识无法摆脱第八识的影响,「种子生熏习,熏习复生种子」。所以有人把藏识称之为潜在意识。考虑到其本体性质,意识系统也不可能脱离其独立存在。

由于否认实在论和超验主体,这样的结果就是,不管是有情者还是事物的本质,都变成了这八识和这八识的规定。也就是将生成客观世界的超验主体取消,让有情者本身成为超验主体。

这就是所谓唯心。是超验主体与心理学主体的混淆。

这样就取消了主体间性(我们所共同的主体,类似共识和默契),主体间之间缺乏先验的内在关系。这样,我和你沟通,实际上不是不是真的在沟通,而只是在和我世界里的你交谈。哪怕可以建构出主体间性,也是自我论的。

当然,这也只是唯识学一派的看法。中国的唯识有不同的发展。比如智旭用唯识对应心生灭门和事法界,用中观对应心真如门和理法界。两者对立统一,结果是将第八识降级为更高本体的一部分。

其实唯识的思想用夜摩天很容易理解。夜摩天里的众生、宫殿以及佛本身,皆是天主一念幻化。

———

最后,可以看出来我是支持超验主体的,但否认超验主体是某种实在论的存在。严格来说,它只是一种逻辑建构。是我们生成客观世界的基础。

古代的问题恰恰是将其与特定存在混淆。比如上帝。佛教反对的也是这个。尤其是婆罗门教以超验主体来论证种姓制度(梵天的身体部位)。

而中国更强调生生不息的自然。在先秦,又降低了神的超越性(神不等于道而服从于道),很少有这个问题。当然日常理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