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13年韩国电影《新世界》 -- 翼德

共:💬84 🌺234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是我太目的论和阶级意识

是你相信有某种脱离目的和阶级意识的“客观内在”存在。而这本身就是有疑问的。

你的看法跟之前的“烤面包的胖大叔”很像,我跟他关于《无名之辈》有一个很长的争论。

他从符号学、文本学的角度分析,认为该片是“陈词滥调”,“与资产阶级共谋”,他的分析就是纯镜头语言符号学,比如“仰拍是对人物的褒扬”、“慢镜头代表浪漫和写意”一样,非常刻板化。而我指出了这片子的产生与当下社会现实尤其是经济有深刻关联。

而完全的结构和文本分析,最后却非常容易走向还原主义,因为结构就那么多,余秋雨的《伟大作品的隐秘结构》就说了伟大作品只有两种结构,好莱坞的编剧书如《救猫咪》等也就二十几种结构,说来说去都跳不出那些东西,你的新意从何而来呢?

还有,我非常不赞同那种“脱离外部联系”的所谓纯内部分析,因为这是不存在的。一个没有社会阅历的人能读懂《红楼梦》吗?就算是以无脑著称的好莱坞大片就那么好懂吗?好莱坞有一个“钉子理论”,即影片开头拍了一个钉子,那它后面一定有作用。而我至今记得当初刚看好莱坞影片时经常错过那些“钉子”,后来看多了才养成了习惯。

我的意思很简单,内部和外部,事前和事后不能完全分开,没有脱离观众的“内容”。我分析的新世界的各种批判,是我理性思考的结果,这些东西有些我在看的时候就已经反应过来了,有些是事后总结的,但理性层面的反馈依然是通过观影过程得到的,而不是“脑补”的。比如李子成为了自保不得不枪杀围棋老师(接头人)的戏,比如李子成质问姜科长的戏,我是从这些包含强烈张力的人物对手戏里读出了后续写出的这些内容,先以感性方式存在,后以理性方式存在,内在是统一的,并不存在什么“先行”。

因此,所谓“作者是作者,读者是读者”这也是半句真话,因为除非你创作只是为了自己欣赏,只要是给别人看,就必然考虑接受人的欣赏能力和价值观念,也就是有了“约定”,就算是刻意筛选观众,也要考虑传递的有效性,这就具备了“主体间性”。所谓“我是我,他是他”,“作品是作品,评价是评价”是不可能完全两分的。

你强调的,无非是不要把电影评价变成纯粹的意识形态批判,这我当然同意。但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客观电影”,在我这儿是不存在的,只要有镜头就有视角,有视角就有态度,有镜头的切换就有了表达,这就是意识形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