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13年韩国电影《新世界》 -- 翼德

共:💬84 🌺23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2013年韩国电影《新世界》 -- 有补充

点看全图姜科长,李子诚,郑清

《新世界》是讲警察卧底的故事,但与港片《无间道》不同,此片的视野更为广阔,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更为接近。影片情节中的中国元素尤其让中国观众感慨。中国的经济发展让务实的韩国电影制片人不能忽视。

点看全图沾沾自喜的黑帮老一代

点看全图气焰嚣张的李仲久

点看全图李子诚和郑清,中间是后来被郑清杀害的卧底警察

电影开始就是黑帮内部执行家法的残酷镜头,电影主人公李子诚出场。他家是来自中国浙江丽水的华侨。在绝密状态下,他是警察,已经在黑帮中卧底8年。他的老大郑清也是浙江丽水的华侨。郑清是韩国金门集团的第三号人物,实际上最有实力。因为他负责集团的建筑物流贸易等合法赚钱的生意,经常来往中国。他的竞争对手李仲久负责高利贷,传销和娱乐事业。郑清原是黑帮北大门派的老大。李仲久是黑帮在虎派的老二。集团老二张秀基是黑帮帝日派的老大。在虎派老大石东出将这三个黑帮合并成为最大黑帮金门集团,并以合法大企业形象展开国际业务。

点看全图郑清和李仲久站在老一代前面

石东出被暗杀。郑清,李仲久和张秀基急于争夺大位。李子诚受警方上司姜科长指示,安排郑清上位机会。警方挑拨三方关系。郑清,李仲久和张秀基三方势力都受到警方打击。郑清雇佣中国最优秀的黑客潜入警方电脑,发现了警方的卧底。但是他没有点破李子诚的身份。李仲久手下将郑清重伤。在医院郑清死前对李子诚说:兄弟,你要选边。李子诚派人将分别李仲久和姜科长杀死,成为无可置疑的新黑帮老大。

点看全图便衣警察李老师

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运用,除去李子诚和郑清的华侨背景和中国黑客外,还有郑清的只说中国话的杨律师,和他找的四个从延边来韩国的杀手。这四人来到韩国表现出乡下人未见过世面的形象,但是心狠手黑,属于黑色喜剧。这四人将李子诚与警方的联络人李老师擒获,电影然后发生第二个执行家法的镜头。我当时看得心惊肉跳。

点看全图很火爆的狙击郑清场面

郑清从中国回来,没有回公司,而是叫李子诚直接去仓库。天气转阴,李子诚脸上的表情十分凝重。到了仓库,郑清寒暄了,说给他看样东西。延边杀手抬了一个大桶过来,就是电影开始时李子诚装人用的那种大桶。李子诚打开桶盖,几乎跳了起来,桶盖仍在一边。里面赫然是满是伤痕的裸体的李老师。杀手之一说,这个丫头嘴挺硬,什么也不说。李子诚不知所措。这时郑清把黑客搞到的材料交给他,让他慢慢看。说着把风衣丢在地上,俯身去捡一把铁锹。李子诚的贴身随从赶忙也俯身去检郑清的风衣,被铁锹在手的郑清狠狠一锹砸在地上。郑清反复击打,然后用刀子割头却割不下来。镜头转到李子诚手上的资料,显示出这个随从的警察装束照片。李子诚呆立不动。郑清转身就走,一边对延边杀手说,这个娘们随你们处理。一个杀手自言自语道:我要要你好受。这时李子诚反应过来,抢步过去从杀手腰里拔出手枪,对着李老师。李老师看着他,似乎点了点头。镜头转到郑清这边,他听到枪声,立住,走开。

点看全图郑清和罗律师

电影最后李子诚成为新老大后,镜头回转到8年前的时候姜科长派遣他来黑帮卧底。然后是6年前他和郑清一起砍人,郑清想逃,反而是李子诚奋身先杀入。杀人后两个人嘻嘻哈哈的镜头。我认为这是导演在点题。我之所以认为这个电影更真实,因为8年的黑帮生涯,手上不沾血不沾黑是不可能的。而且刚毕业的年轻学生,在黑帮氛围熏陶下,成为一个黑帮分子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保持警察本色。

点看全图6年前的李子诚和郑清

电影导演朴勋正明言构思来自《无间道》。我认为警方引导黑帮权力更替的情节可能来自杜琪峰的《黑社会》和《黑社会:以和为贵》这两部电影。郑清的说话中有时夹杂中国普通话,很有喜剧效果。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是最出色的。当然延边杀手过韩国来执行任务,最后杀了警察的科长和局长,这个编得有些过分了。

通宝推:普鲁托,AleaJactaEst,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关于电影的解读 -- 补充帖

西洋旧话: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达闻奇

@月之回忆

两位的探讨让我等大开眼界。不过我这样的观影者还是以感官享受为主。两位的共同点已经表述清楚了:东亚文化的父权特征。有共同点就好。就像台湾的处境,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很好了。其他的分歧不必再说。Lei it be😁

家园 都说韩国人电影啥都敢拍,我是极力反对的

李老师在她杀青戏那段,还是穿的太保守。

完全没有反映出黑帮分子的凶狠残暴。

家园 丽水是韩国港口,不是浙江丽水

当地的华侨祖籍多为山东。

他家是来自中国浙江丽水的华侨。

开个地图炮,浙江丽水华侨哪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家园 字幕上写着“丽水的华侨”

我不知韩国也有丽水。这些数典忘祖的家伙怎么不改成真正的朝鲜名字,还用中国相同的地名😁?

家园 这个镜头够残暴

我看到的时候也差不多跳了起来。

点看全图

你若要更残暴,不如去拍三级片😁

家园 这些人应该是华侨,但是在韩国的老家是韩国丽水市

说实话在海外碰到说自己是中国丽水人的很少,一般脱口而出的是我是青田人,再解释一下也是丽水市青田县,温州边上。这是我们浙江的两个特例,在海外青田之于丽水,义乌之于金华,都是地级市远比下辖的县市名气小很多。

青田华侨主要在欧洲,当年一战的时候不少人跑到欧洲当华工,后来一代代人出来,现在算是遍布西欧。丽水其他地方的人后来跟着青田人的步伐出国,规模小很多,也晚很多。

韩国的华侨主要是山东人,最出名的是8,90年代的歌手姜育恒。

家园 新世界

怎么说呢,这个片子要对比来看。

可以对比的是港版《无间道》,以及美版《无间行者》。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片子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当年关于港版和美版谁更好的问题吵了很多回,大陆网友一般是认为港版更好。豆瓣上港版是9.3,美版是7.3,这分差有点骇人。不过imdb上港版是8.0,也是很不错的分数,美版是8.5。美版还得了奥斯卡,斯科塞斯唯一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

我当时的意见也很明确,我认为美版好。原因是我比较喜欢“纯粹”的东西。港版是当年香港影视颓靡,集全港之力堆出来的救市之作,可以说这部要是不成香港电影就完了。

当然这片子是成功了,但我非常不喜欢的就是里面的小资精英范儿。很多大陆观众喜欢港版不喜欢美版也是这个原因,你看港版所有人的着装都是光鲜亮丽,警察都是西装革履,连黑帮也很讲究审美,到处是窗明几净的写字楼,可以说这是一个中产阶级趣味非常浓厚的影片。

这种味道也延续到了后续的《寒战》里面,寒战中的刘德华饰演的保安局长,在记者会上一直在强调香港的法治精神,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安全城市的地位,总之就是那个精英范儿拿捏的下不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美版,里面的马萨诸塞州可谓一个脏乱差,无论警察,黑帮,都透露出一股粗俗的草莽味儿,里面“fXXk”这句台词出现了几百次之多,真是不堪入目兼不堪入耳。

当年很多看了美版的人很幻灭,本来以为港版的精英范儿会在美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延续下来,尤其是一开始传出来的主演阵容是布拉德皮特和小李子,两大美男联手压过梁朝伟和刘德华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结果美版给人兜头一盆冷水,尤其是当年对美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曼哈顿和时代广场的国人来说,里面的美国形象简直是自我抹黑,基建一塌糊涂,个人素质也很差,让很多人的美国梦破灭了。

但我就喜欢这个劲儿,我一直觉得港版太小资了,而美版的那个粗糙三俗的劲儿才更像是现实。与之相对的还有港版的内涵。港版讲的是人性的扭曲和异化,环境对人的压抑,出身对人的压抑(刘建明是黑帮大佬的儿子,这是第二部透露的),关系对人的压抑,欲望和恐惧对人的扭曲等等。

这些综合起来就有了一点佛家的味道,所谓无间地狱,有些事情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应该说港版这点还是表现出来了。

而韩版则更为微妙。从情节上,李子成最后成为了黑帮大佬,似乎是完全的黑暗。但从全局来说,实际上郑清一直知道李子成是卧底,但一直在用各种威逼利诱,引导他做选择。而最后压倒他的稻草是妻子被吓得流产,而上司漠不关心的样子还要他继续卧底,这根本没有头的日子。而郑清临终前让他做选择,并说“人要狠一点”,才让他知道其实他们兄弟情谊一直都在,而姜科长那样的纯粹从警方控制黑帮的角度思考问题某种程度上是被“异化”了。所以李子成的选择最后可以说是“生存压倒了道义”,这有点类似刘慈欣三体的价值观。

所以《新世界》比《无间道》更“现实”吗?我个人认为“现实”这个词很难定义,倒退几个月前,你也会觉得普京打乌克兰是个很不现实的决定,但它就是发生了。

所以我对《新世界》的感觉不是“现实”,而是跟美版一样,纯粹。港版始终想体现出一种纠结,内心冲突,有点像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美版是最后一顿乒乒乓乓,快意恩仇了,没给你纠结的空间。《新世界》则是选择了黑暗但不纠结,纯粹的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自我成就之道,但这个选择是经过了考量的,一边是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情感的漠视,另一边是十几年的兄弟情谊,这个选择很难说是道德的,却是理性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对于外部力量的复杂情愫,这一点在韩国的影片里,无论黑帮片,警匪片,政治片等都有体现。具体说就是韩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始终有一种自身定位的错位感和违和感。他们又喜欢文化输出,又总要面对自身力量的不足。因此总需要从外部寻找力量之源。《汉江怪物》里是美国,《新世界》里是中国,比如郑清就是华侨,杀手是延边的,也是跟中国有关系,这种想要寻求依附又不甘心的心理,在《铁雨》、《黄海》、《韩半岛》中均能见到。

而这种感情其实更像是一种“寻父”情结,片中的郑清和李子成,与其说像兄弟,不如说更像父子,是一个坚定地父亲在引导着迷茫的儿子前进,而港版中的黄秋生和梁朝伟演的也是类似父子的情感。类似的设定还可以在台湾影片《艋舺》中找到,片中赵又廷演的男主也是外省人(大陆人)的私生子,自小无父,本来是跟当地的艋舺帮会帮主儿子(凤小岳饰演)以及军师和尚(阮经天饰演)等等混在一起,因为凤和阮上一代有隙,造成艋舺帮会内讧,最终也是赵又廷的父亲带着大陆帮会过来摆平。

所以这种“岛形”地方出产的电影经常有这种“寻父”情结,这应该是一种内在气质的一致性,也是地理历史文化因素使然吧。

通宝推:陈王奋起,独草,翼德,
家园 韩国人拍电影和政治上一样,不知收敛

为现实而现实,为反对而反对,除了损害公共价值外什么也做不到。但这反而是西方最喜欢的。所谓“现实主义”或者“新现实主义”。

结果就是极尽物化,看看韩国生育率就知道了。虽然这源于韩国本身的精神危机,政治和电影只不过是强化了这点。

同样的,我赞同曾伴浮云的看法,《新世界》和《无间道》完全无法相比,《无间道风云》也是如此。压根不是一种局面。这不单单是对警察系统的态度,也包括《新世界》就不想反映什么,只有事件的编排,既定的事实。我说豆瓣影评碰瓷也是这个理由。

但事多了,有个结构,总让我们误以为那是「故事」。

燕人兄应该知道我对中外叙事传统的区分,这里也算。

家园 郑清和李子成

你的文章主旨我表示同意。但是郑清和李子成的关系你说的不对。

李子成对郑清起到关键的支持作用。不论是当前还是早期都是如此。电影里有表现。李子成对郑清的态度,是那样“老大对我好,虽然他不上台面,但我要对他好”的黑社会马仔态度,并非寻父情节。李子成最后与警方断绝有几个因素,郑清对他的关照是一个主要的。参与灭口后他或许是侥幸认为郑清没有发现他的真实身份。郑清死后他在郑清办公室发现他的警察身份文件。这样的感恩心理是无法言传的。对郑清而言,李子成有个警察的身份,但李子成跟随他多年的行为已经表现十足的黑帮分子。所以郑清要他选边,希望真正他出人头地,不可能总是戴着警察帽子做黑社会。

综合说,李子成最后选边做黑社会,因为他本来就是。人是环境的产物。那个警察身份只是一张纸。

家园 你说的这些

恰恰符合我说的逻辑。

“长兄如父”,现实当中,人尤其是男人,学习,模仿身边的长者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过去都是大家庭,一个家族中顶天立地的男人只有一个,其他人都是围着他转的。父亲出远门了,不管是读功名还是就职,家里就要有其他人顶着,这人可以是母亲,也可以是伯父,当然也可以是长兄。

所谓亲疏远近,在踏入社会之前,你的一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都是这个人教给你的,他对你来说就是权威,就是真理,就是是非。

当代社会,因为“社会”空前的强大了,家庭弱小了。人的行为准则往往被他的职场职能所覆盖,失去了其他的集体依托,那就只能被这个金字塔所体系化。所以片中的警察和黑帮其实都是这个金字塔结构,不过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但纵观黑帮电影,你可以看到无论谁都会强调“家法”,而且无论意大利还是爱尔兰,还是香港黑帮,都喜欢强调family,原因就是不合法的生意必须有一个符合人情常伦的理由,这样组织才有所依托,法律不能依靠就只能靠人情了。

而当代社会的体制化越来越被资本、理性化所统治,一切都是效率,所以片中警察始终如瑞士手表一样控制着黑帮内部的人事升迁,这其实是一种去人情化的冷冰冰的机器逻辑,这种逻辑的代表者就是姜科长,他在主角妻子流产后的冷漠态度最终让主角精神崩塌,而郑清最终的表态则让他下决心“反水”。这里面郑清难道不是从利益角度考量吗?同样也是,只是和姜科长对比,郑清还有一点人味。所以姜科长是那个只讲社会规则的“严父”,郑清反而成了那个从小偷偷塞糖给你吃的“慈父”,或者大哥。尽管从社会常理来讲,这非常讽刺。

所以李子成确实从职能上早就成为了黑帮, 但这是嵌套在警察卧底的职业逻辑里的,这最后有可能以彻底瓦解、或者控制黑帮来换回一个更大的正义,来平衡主角的道德困局。但当他弄清了警察的逻辑是一个不断放大的理性计算,或者说庞氏骗局的时候,他的最后一点纠结也没有了。这也正像我们可以踩着资本主义道路,来曲折走向一个理想社会的最终美好结局一样,这个结局能不能最终实现,是决定性的,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找一个让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所以李子成给自己找的那个理由,不是“我早就是黑帮,所以不必纠结”,而是“相对于那边,这里还残存着一点人味。”

通宝推:翼德,
家园 因为这种文化就是父权

上司/老大=家长。全世界都没有区别。比如教父,不仅要关心帮众的恋爱和生活,事业上也要对抗更加败坏的生意。从餐桌不言到随口谈话的姿态,无处不在展现自己的权威。中国这边更过分,还要上思政课,要教帮众们什么是忠义,如何仗义行事、义薄云天,乃至如何爱国。他们祭拜关公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时也要表现的淳朴,对大家一视同仁。比如会去西方电影里不会去的大排档吃饭。

美版无间道主要是叙事上的差距,演的太直白了。不是画面氛围。而港版正是为了叙事,需要用这种干净、冷淡的画面凸显精神上的危机。画面乱糟糟的,反而无法专注于思想,只会去想现实的纷乱。但这种纷乱,对于简单直白的叙事是有帮助的,比如凸显行动的无力(深层的危机)。不能简单以阶级情调(情感)去讨论。

单纯就现实而言,自然是无间道更现实。不是说谁比谁更逼真,而是谁比谁更能反映局面。太直白的美版、太直接的韩版,都是简单化了,无法表现出现实的复杂。因为他们的故事,已经被他们所定义的人性束缚了。

补:从政治上讲,这就是所谓克里斯马(魅力型领袖)。手下全部拜倒在领导的人格魅力之下。而且这种说法有充分证据,不只是电影表现。比如科波拉说过,他是把帮派头子当圣人来拍的。甚至可以说,许多红色电影也是这样的思路,区别只是更强调思想作用,更强调组织本身,而不只是领袖。

家园 不是阶级情调

画面乱糟糟的,反而无法专注于思想,只会去想现实的纷乱。

首先,你已经否定了你自己之前抛出的观点,即西方(好莱坞)电影都是概念先行,一切服务于概念。

港版的“干净”、“冷淡”并没有让我专注于它要表达的思想,反而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悬浮感。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影片背后有一个强烈的“我”存在,而《无间道》虽然有点文艺片的气质,但本质上还是商业电影,让人意识到“我”存在实际上是干扰观众进入的。

而这种悬浮之所以在当初没有引起很多的反感,而是让很多大陆观众“代入”,源于我们当时正是刚刚入世,进入国际大循环的发轫阶段,那些摩天大楼、西装革履、窗明几净正是我们向往的东西。而当时的香港刚刚从回归、亚洲金融危机逐渐走出,现代性精神危机正在他们身上逐渐凸显,所以这种不自觉的“精英范儿”的流露,反而对内地观众形成了一种吸引力。

对照今天,这种“干净”“清冷”的画面其实在当代影视剧中已经无处不在,但反而招致当下观众的批评,原因就是观众已经面临了当年香港的精神危机。

而我当年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一方面是已经吸取了不少西方的现代和后现代理论,知道这个“时间差”的存在,另一方面我有长期观看港片的经验,在我印象中的港片恰恰是以“市井味儿”、“升斗小民的恩怨情仇”为特点的,《无间道》的强烈精英意识反而让我不适。

第二,所谓“现代性精神危机”实际上是“岛形”叙事共有的特点,无论香港,台湾,日韩等,一方面现代化早,另一方面资源的匮乏和空间的狭窄让他们自然更容易面对“现代性危机”,而这种无所不在的气质必然反映在电影里,而并不一定需要用特定的镜头风格和语言去“营造”,刻意的“精英味儿”反而对其形成一种疏离和压制。实际上无间道之后的港片已经很少刻意营造这种精英范儿,无论是后来的《踏雪寻梅》,今年的《智齿》等,都重回了那种“脏乱差”。当然我不是说脏乱差就一定是“好”或者“现实”,我只是反对镜头凌乱就一定会造成思想混乱的说法。

第三,无论港版还是美版,基本的“好坏”、“是非”、“对错”都是很明确的,纠结的只是主角是否选择而已。港版的主题其实最为明确,所谓的纠结主要体现在刘建明,而他也是在等待一个机会,就像他最后说的“以前我没得选择”。

而美版中事情已经有了复杂性,里面尼克尔森演的老大本身就是FBI的线人,这里面正义一方已经有了体制性的necessary evil的味道,只是影片在结尾处理上强行“决断”,让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角色打死了马特达蒙,不让观众纠结和“回味”,所以当年很多中国观众看了非常郁闷。

而韩版的局面设置就更复杂,这里面警局和黑帮成了一种“长期共存”局面,事实上已经有了影射财阀和黑金政治的意味,而主角最终全面“黑化”的理由也很简单,黑帮大哥给了他选择,而警察不让他选择,他最终选择忠于内心,这已经不能用一般的道德法则去判断了,深挖下去就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根基问题。当然一部电影主要重在感性和体验,“理念”是个架构性的东西,就像我们啃骨头是为了吃肉,但没有骨头肉就不香一样。即便从局面来讲,美版和韩版也是胜过港版的。

至于所谓卡里斯玛的问题,你要知道,《无间道》系列恰恰是反卡里斯玛的,因为第一部里面的韩琛就是一个“嬉笑怒骂的胖子”,他当上老大本质上是黑帮内讧的结果,第二部的吴镇宇饰演的老大倪永孝反而有点卡里斯玛型的意思。而美版中尼克尔森饰演的卡斯特罗更是个猥琐至极的人,甚至有手Y镜头,小李子也在里面冲着警长喊卡斯特罗他妈就是个恶棍,为什么不让我直接抓了他?

而韩版的黑帮老大一开始就被撞死了(疑似警察干的),这里面隐喻的已经很明白,随着技术和组织能力的提升,当代社会的System本身才是最大的卡里斯玛,而“黑帮”实际上是一种前现代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无论是面对经济型组织“公司”还是政治性组织“政党”,都是竞争不过的,前途只有“转型”或“合作”,实际上《教父》里迈克一直想做的就是这个。而到了《无间道》和《新世界》,已经无比清楚地反映了这个结构。所以李子成最后的选择一定是理性的,因为在system那边他没有进阶的希望,在黑帮这边还可以做老大,对于自我这是最有利的选择。

通宝推:翼德,
家园 精辟

清晰表达了我未能表达的意思。

【而韩版的局面设置就更复杂,这里面警局和黑帮成了一种“长期共存”局面,事实上已经有了影射财阀和黑金政治的意味,而主角最终全面“黑化”的理由也很简单,黑帮大哥给了他选择,而警察不让他选择,他最终选择忠于内心,这已经不能用一般的道德法则去判断了,深挖下去就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根基问题。当然一部电影主要重在感性和体验,“理念”是个架构性的东西,就像我们啃骨头是为了吃肉,但没有骨头肉就不香一样。即便从局面来讲,美版和韩版也是胜过港版的。】

美版我没看过。我不看美国电影,已经很久了😁。

家园 我就是在说这种悬浮感,他有两个作用

1、悬浮感

一、让你被迫思考表面现象之外的东西。也可以说变的有些「严肃」。

二、拉开距离,提醒这和真实生活不同。注意这和「现实」是两回事。

2、概念先行

大家都是概念先行。问题在于我说的不是概念,而是理念(逻辑)。理念往往会变成人是理念的表达,而不是复杂现实的产物。因为理念是可以编排,累加的,但人不能,因为人不是一个物件。他有思考和接受的过程。你不能脱离情境把好坏变得简单。

3、岛的关联

真正的岛型叙事是日本。之前也和燕人兄提起过。这类叙事的特征就是无处可逃,进而走向极端。甚至只剩下自杀和□奸(沟口健二)。更直白点,就是对现有秩序极尽的颠覆。比如官能、乱□、背德。(注意不要以两性理解,更多是血腥、反常态、以下犯上)。而韩国是政治生活的反应,和日本、香港德情况有所不同。

如果是展露现代性精神危机,黑泽清的《超凡神树》可能更为直接。因为那是一个被遗弃的边缘地带,却爆发了各式各样的冲突。意味着人类彻底再无自由的生存空间。他不是通过画面或者情节上的逼仄达到的。美国作品也是一样。

准确的说,他们表现空间或者威胁,不是用“脏乱差”之类达到的,反而更多是用反差。比如平静之中的危机,日常隐藏的真实,域外空间的消失,还有这里,光鲜亮丽背后的生存危机。

4、地方文化

这也要考虑文化差异。香港电影中的SNP元素极多,这同时也意味着极尽的自嘲。这是港片的特色。而日韩不同,日本的肮脏意味着羞耻,表现肮脏不是在自嘲,而是表现耻辱。韩国接近日本,但又因为政治生活,肮脏是被强加的,和日本的表现又不尽相同。

而美国,脏乱差要么是表现国族差异的,比如亚洲很少有干净的一面,第三世界就更不必说。要么是表现阶级差异的,比如贫富差异、黑人社区,空间上的区隔等等。而在这里,表现的是整个城市,隐喻整个环境(社会)的失序,和故事主线互为表里,不单单是某种审美的表现。

5、好坏是真正的关键。

我不是否认作为结果的好坏,他们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所谓好坏就已经注定了。非常明确。但我说的不是好坏,而是表现这种「明确」的叙事。

就像这个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忘记是谁说过,要「先确立一个难解的局面」。非常贴切。也就是先留下一个谜,然后一步步展开过程,让大家看明白事情,而不是听他讲明白一件事情。甚至让我们明白事情的,只有一个镜头、一个表情、一抹游移。

事件的复杂性,不等于叙事的复杂性。这就是我在下面强调的。而你所说的局面,实际上是这些事件的建构隐喻着什么,逻辑上可以得到什么。实际上是写「读后感」,已经远离作品本身(媒介上的)。我想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精辟
家园 删减

刚好之前的草稿扔在这里。不指向本作,但是有关。

(中间的DEL)

其实就是反对所谓「现实主义」。他不是现实主义,而是意识形态。一句话,谁都能通过隐喻成为神作

之前有位河友的话极为贴切,尽管不是说作品的。忘记是谁了

  

一句话能整出一部经书来

这就是理念(观念)。整个作品通过一系列事件积分切近这个终点,过程就不再重要。

这意味着有没有影像其实是不重要的,光凭也能把你说服了。这就是我评判的重点,他们实际上只是在说,只是在堆砌事件。至于最后得到什么,那其实是你自己的事情。

而我从两方面出发强调中国的不同。其一是历史,其二是诗歌。两者本质上都是减省的艺术。

春秋就不说了,写史必然要求概括,哪能无限的事件罗列?写诗要体现意境,无法把东西说得明明白白,不然和陈述有什么区别?这两者都不会反映在所谓理念,只会反映在过程上,也就是所谓叙事了。

以儿童文学为例,《哈利波特》你拆掉那些极其琐碎的生活小事,还能剩下什么?不就几句话说明白的?再以《教父》为例,拿掉那些做家长的细节还能剩下什么?不也是一句话就明白的?这和《芬奇》那里我说不要在意细节是一样的。因为那从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突破常规的理念。

我还是直接说吧,理念就是——黑帮以圣徒行事。不管是做“家长”照顾家人,还是为“事业”保持底线。但实际上,他们在作恶,这些都是以火并为代价的,事业也只是相对“不恶”而已。这是对日常观念最大的冲击。本质上,这和「明星居然上厕所」是一回事。

放到这部电影,只不过是韩国电影的老一套,隐喻政府让人没有选择。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物化没有人性。

构成的会变成本质的。故有人性本恶,再大的善意也抵不过人性。比如末日、法律题材。或者物化(强加)就是罪恶。官僚机器抽离了人性。而人哪怕再坏,也留有一丝人性的善。比如犯罪、社会题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