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载备查: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上) -- 大井故事

共:💬301 🌺2322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科学革命才刚爆发,能带来什么东西。

一方面是科学革命是进行时,不讨论发展潜力,当时的中国并未落后太多。一方面是传教士带来的知识是落后的自然神学和较早的科学成就,不足以冲击本土知识。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当时尚未建立起近代科学的框架。这玩意要等到18世纪才算完成(终结于康德)。

利玛窦本人就值得深究。记得之前说过,他在日记里颇多嘲讽。比如揶揄音乐、贬低语言、自认为战胜了中国僧人等等。

  

在他们所有的弦乐器上,琴弦都是用棉线捻成的,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可以用动物的肠子做琴弦这一事实……然而他们自己非常夸耀他们的音乐,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它却只是嘈杂刺耳而已。

  

一个人掌握了大约一万个这样的符号,他受的教育就达到了可以开始写作的阶段。这大概是写作通顺所要求的最低数目……有很多符号发音相同,写出来却很不一样,意思也很不同。所以结果是,中文或许是所有语言中最模棱两可的了。

  

人们不可能靠听写中文来笔录一部书,把一本书念给听众听,他们也无法听懂书的内容,除非人人眼前都有这样一本书。发音相同的各种不同书写符号不可能用耳朵听准,但是可以用眼睛把符号的形状以及它们的意义分辨清楚。

  

他们花费很多时间来确定日月蚀的时刻以及行星和别的星的质量,但他们的推论由于无数的错讹而失误。最后他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我们的科学家称之为占星学的那种天文学方面;他们相信我们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取决于星象,这一事实就可以说明占星学的情况了。

最厉害的的是他对中国学说的态度。

  

……由此可见,利玛窦对待难缠之概念时的策略是将他自己对“无”的认识强加到中国概念上,进而否定中国人的思想。

……论述理与太极时,利玛窦也表现出无视中国人的思维他否认太极同于古书之“上帝”的第一个理由是,古经书中未见有人遵奉太极,既然古圣贤未传此义,可见它不合理。

……利玛窦的诠释重点是所谓古代经典中的“上帝”形象,对于理学,不妨说他只是配合自己的诠释策略确立了一种态度——把理学视为近代的错误构建加以抛弃,为此他不惜在1604年这封信中说太极理论是五十年前方才形成。——《天理与上帝》P107-109

另外他对中国计时的说法是

  

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用水的仪器,样子象是个巨大的水罐。用火操作的仪器则是用香灰来测时的,有点象仿制我们用以滤灰的可以翻转的炉格子。有几种仪器用轮子制成,用一种戽斗轮来操作,里面用砂代替水。但是所有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至于日晷,他们知道它从赤道而得名,但还没学会怎样依照纬度的变化摆正日晷。

可是那时候的机械钟没有那么准确,未必比中国的日晷和香漏好多少。要知道,惠更斯1629年才出生。所以

  

苏颂水钟的优势毋庸置疑。机械钟必须借助日晷来控制,走时误差可能会达到每天一刻钟,而苏颂水钟的最大误差仅为每天一分钟。

由此可知为什么他特别强调日晷。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不知道有多少是这种德行。这点看知名的《中国人的德行》就知道了。你觉得他们是带着知识和善意来的,但人家只是把你当傻瓜。可有影响力的反而是这群人,真正的好朋友往往不为人知。

不过这里的问题是科学史教育,总以为人家在革命伊始就到达了现代科学的程度。但如果用国外科学史的说法,比如科恩,那么西方的决定性超越实际发生在十九世纪。

其实这个问题之前讨论过,也就是两个概念。我们所说的科学是一整套宇宙观念,而传过来的以自然神学、亚里士多德为主,除了数学,很难说有什么用。哪怕它的确是某种现代知识的起源。

材料方面推荐

  A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in the 16 and 17th Centurie

  A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Philosophy in the 18th Century

还有之前推荐过的

  科学在中国 1550-1900

  世界的重新创造

这些对中国的认识可能尚未全面,但态度和结论大致没问题。比如认为中国缺乏发展潜力。考虑到就算那些知识有一定潜力,也无法获得地位、没有移植或再生的可能,结果并没多大差别。

只是真正的关键永远不是这些纸面上的知识,而是相应的实践。这就又回到人文了。

通宝推:桥上,心远地自偏,ziyun201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