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求助】向河友们求助:什么是效率? -- 审度

共:💬168 🌺5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70年代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

比如说钢材,国家计划产一千万吨钢,指标分到各钢厂,下游客户的总需求加起来也正好是一千万吨,

整个六七十年代,物资供应是不足的,钢的供给国家计划产一千万吨,国家计划其实是无奈,因为那时钢铁产业不能产出更多的钢。另一方面,钢的需求其实远远不止1000万吨,但国家只有那么多,所也只好被计划成了1000万吨。

举个例子,湖南省会长沙,在1971年决定兴建第一条湘江大桥,预算造价1900万元。因为钢铁不够,决定建钢材使用量少的双曲拱桥,主桥长1200多米,横跨江心的橘子洲和湘江主航道。在设计主航道的桥跨时,设计师希望主航道上的桥拱高一些,跨度能大一些,这样可以航道上可以过大一些的船,但指挥部说没有那么多的钢材,于是设计师(湖南大学路桥专业的一位老师)大哭一场,只好改了设计。

70年代中国流行过一阵双曲拱桥,当年还有一部叫双曲拱桥的黑白科教片电影在全国放映,就是因为双曲拱桥造价低,用钢材少。

原来听到过一个说法,长沙湘江大桥(包括其在橘子洲上的支桥),是中国最长的双曲拱桥,其实这个最长的背后,也是有设计师的心酸的。不过长沙人民可不知道这些,1972年大桥通车时是开心坏了。

另外,我在刚才的一个帖子里也写了,由于70年代中央计划外的各地方经济和社队企业快速发展,钢材、煤炭等物资越来越多地在计划外交易,当年计划外的所谓物资协作(易货贸易)已颇具规模。

通宝推:青青的蓝,落木千山,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