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说玄奘法师和高昌王麴文泰的兄弟之谊 -- gb2312

共:💬2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唐太宗接受“天可汗”尊号这事,颇有现代可鉴之处

范祖禹对这事颇不以为然:

“太宗以万乘之主,而兼为夷狄之君,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事不师古,不足为后世法也。”

范祖禹的意思是,这是意识形态争夺,如果夷狄心慕王化,就应该同中原汉人一样尊称唐朝领袖为“皇帝”,而不应该皇帝自降身份,认可夷狄出于自身价值观而敬上的所谓“尊号”。

范祖禹的道理李世民不可能不懂,所以他“又下行可汗事乎”这句话里的“下行”二字,颇可玩味。“皇帝”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尊号了,秦始皇就是因为不想与七国卢瑟们并称“王”,才借古鉴今地发明“皇帝”这个称号。唐朝在中原的法统继承自秦汉,所以李世民接受“皇帝”称号理所当然。

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天可汗”的称号。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多民族帝国的现实需要。他需要一个纽带,在多元文化中求同存异,谋取最大利益。因此在唐朝皇帝对外的诏书中,一向是“皇帝天可汗”联署,且“皇帝”尊号在前。

“天可汗”这个称号,也即是“腾格里汗”、“登利可汗”,代表突厥等游牧民族认可或者尊敬中原汉人对“上天”的信仰或者价值观。后来有突厥、回纥领袖也被冠以“天可汗”称号,表明对“上天”的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普世价值”。也许草原民族对“腾格里”的崇拜古已有之,作为联盟的基础,如果要他们在从未理解过的“皇帝”称号和“腾格里汗”之间做出选择,可能“腾格里汗”更易于获得理解和认可。

这也是清朝皇帝接受蒙藏领袖敬上的各种尊号背后所遵循的逻辑。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以我为主的多元化秩序,“普世价值”话语权的建设不可或缺,不能指望“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通宝推:崂山一道士,夜如何其,铁手,gb23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