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兼整理,中庸考辩。 -- 铁手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当然墨子的问题本身就是对孔子观点的“叩其两端”,具体回答,还要从孔子“叩其两端”这番话继续“叩其两端”,这里就不展开了。
传统上,这叫“究天人之际”。这个思想应该远比孔子古老。
古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思考。
芝诺的学生曾经问他:“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芝诺的“圆圈”,也就是“天人之际”。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贤者与希腊哲学家其实是相通的。
在一个讲中庸的帖子里讲追求极致,跑题了。不过,中国人在某些方面确实是极其追求极致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几乎所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辉煌闪耀过的文明都在某一方面有着极致追求,在这一点上,古希腊并不孤独,“对终极的追求”也并不为其专美。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中庸”应该是“中用”,本意是“最优化” 25 假设 字3056 2024-10-09 08:13:53
🙂极高明而道中用 1 冬晓 字33 2024-10-12 07:17:41
🙂墨子的这两番话说得好 3 pandaly01 字737 2024-10-11 02:24:34
🙂对墨子质疑“知之为知之”的这个问题,孔子有自己的答案
🙂实际上分法不止一种 13 假设 字5650 2024-10-12 11:29:10
🙂看这个康托三分和音乐的 1 大眼 字32 2024-10-16 05:11:56
🙂您说的应该是“三分损益法” 7 假设 字1976 2024-10-16 23:37:14
🙂音程若完美就不用练泛音技巧了 自由呼吸F0 字0 2024-10-21 2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