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手打资料】启功:《说八股》(一、引言) -- 抱朴仙人
一 、八股文
这种文体中首先是“破题”、“承题”、“起讲”三个小部分,这三小部分合起来也被统称为“冒子”,只是为说明题意。重要的在后部,逐条逐项去发挥,把那个主题从上下、前后、正反、左右,讲得面面俱到,常常要说好多条。但常用八条。由于每条怕单说不够,常变换地、相对地配上一条陪衬,用以辅助加强前边那个论点,使它不致孤立。既配上了一条,便成了一副对联,一篇中便有四联。两条相对,好比人有两股(腿),一篇最多不过八条,所以称为八股。八条的限制,也不是这种文体最初所有的。
二、八比
每两股既然必要相衬对比,所以每两股叫作“一比”,那么每篇中实际只容下四比。
大约有人嫌股字不雅,便称八股为“八比”,殊不知八比便是十六股,名实不符了!
三、制艺、经义、制义
科举考试是皇帝命令去考试“士子”的事,皇帝的命令称为“制”,皇帝命作的文艺便叫作“制艺”。考试的内容是要士子讲明所学的某种经书中的某项道理,讲解经书中道理的文章叫作“义”,今天的教科书、教材还叫“讲义”,以经书中某项道理为题目去考试士子,这种试卷文章叫作“经义”,古代作经义还没有“八股”体裁,明清科场也有《五经》题目的“经义”,文体并不全用八股,这属于狭义的“经义”。《四书》既被列为经书,在《四书》中出题作八股文,也曾被广义地称为“经义”。广义的“经义”,既是皇帝命作的,也曾被称为“制义”,与“制艺”一称有时混用。举人、贡士、进士的“举、贡、进”,都是向皇帝举荐、贡奉、进呈的意思,所以科举又称制举,科举的文章又称制举文章。古代考取人材,分科分类去选拔,所以称为科举、科考等。明清以来,试多科少,混称科举,已名不副实,讲解经义更流为滥套了。
四、时文、时艺
八股文对待两汉唐宋的“古文”来说,是后起的文体。很像律体诗在唐代是新兴的诗体,所以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以别于以前的“古体诗”。八股文相对“古文”称为“时文”也是同样道理。八股既称“剖艺”,牵连也称“时艺”。
五 《四书》文
明清科举考试的文体种类很多,殿试用“对策”;特别考试如康熙、乾隆时曾举行的“博学鸿词科”则考“律赋”和“排律诗”。还有皇帝对翰林院范围的文官随时进行“大考”,题目、文体,也常由皇帝临时指定。清末废除八股后改用其他文体,这里都不去说它。清代绝大部分的时间、绝大范围的考试中,最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四书》,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所以从起码的童生进学考试到最高的殿试之前,即县、府、院试,乡试,会试,三大级的考试主要部分都离不开《四书》题的八股文,所以八股文又称为“《四书》文”。按讲《四书》的文章并不是都是八股文,而用八股文形式作的文章也不全是《四书》的题目内容。但是习惯已久,“心照不宣”,《四书》题目,八股体裁,已经牢不可分了。清代乾隆皇帝命方苞选明清人所作《四书》题目的八股文共四十一卷,名为《钦定四书文》,照样有总批有夹批。从此《四书》题的八股文称为“《四书》文”更加“名正言顺”了。
其实“八股”应算是个“诨称”,正如骈体文中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式而被称为“四六”一样。四六既可被用怍正式名称,如唐代就有《樊南四六》之名,八股作正式文体名称又有何不可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找到了。是我谈张中行、南怀瑾的贴子里的回复 抱朴仙人 字217 2005-09-08 07:00:34
😥噢,是我弄错了 雪个 字192 2005-09-08 16:37:02
☹️那是谁说的?哎呀,反正活都干完了...... 抱朴仙人 字0 2005-09-08 03:06:15
【手打资料】启功:《说八股》(二、八股文的各种异称)
【手打资料】启功:《说八股》(三、八股文形式的解剖) 5 抱朴仙人 字10888 2005-09-08 00:30:26
🙂落下也是破题啊 月下 字0 2015-05-08 22:31:47
启功:《说八股》(四、八股文的基本技巧和苛刻的条件)(好玩的来了) 6 抱朴仙人 字17618 2005-09-08 00:34:13
启功:《说八股》(五、选和批) 3 抱朴仙人 字2004 2005-09-08 07: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