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对现有足球比赛犯规判罚体制的思考——引入点球分级制? -- 好兵帅克

共:💬25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现有判罚体制的问题

我认为现有犯规判罚规则的问题在于,面对场上可能出现的千变万化的犯规动作,形形色色的犯规性质,裁判的判罚手段过于单一:黄牌、红牌、任意球、点球。简单说,就是红牌、点球过于严厉,黄牌、任意球过于轻微。具体说,这些判罚对场上形势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对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呢?

先说说红牌的问题。当一名球员因为犯规被罚下场的时候,无疑被判罚一方是失利了,其对手是得利了。但是罚下一名队员的影响不仅仅是减少一个人,而是根本破坏了一方的整个阵形,从而在攻防中处于不可逆转(除非对方也罚下一人)的整体不利态势,这种阵形结构的缺损将打乱判罚不利方的整个进攻部署。这种结构缺损的不可逆性,加上足球比赛的时限特性和足球比赛进攻的低得分率迫使人员减少的球队趋于保守(只要不是在淘汰赛中已经落后),使整个后面的比赛成为一方进攻一方死守的局面,不论是谁胜利,反正观众是失败了(英葡比赛中鲁尼被罚下是何等的令人惋惜啊)。我认为,当场将队员罚下是现行足球规则中最糟糕的问题。过去那样罚下队员使比赛难看的方式实际处罚的是观众,观众掏钱买票或者熬夜看球是要看22个人的完整比赛。缺一个人的比赛并不是还剩下21/22,由于阵形的缺损,本队的实力至少折扣1/3,而一方罚下4人比赛不就中止了吗?实际上罚一个红牌相当于球票价值缩水了1/4,拜托不要让球迷买票进场后再给他们打七五折好吗?也正是红牌的严厉性给裁判造成莫大的困扰,比如巴西的胡安在巴法战上半时尾声犯规铲断法国单刀球的时候,裁判也许是为了维护这个超重量级比赛的连贯性对胡安网开一面没有罚红牌,而是黄牌加任意球。

想说的另一个问题恰恰就是任意球。

对于一个吃黄牌的动作(其性质多种多样),如果该队员没有领第二个黄牌,那么除了任意球几乎就等于没有处罚。也许有人说,黄牌不是累计可以停赛吗?那么,足球规则难道只为世界杯、联赛和其它大赛中使用吗?低级别杯赛(省港杯)呢?商业比赛呢?友谊赛呢?我们家门口矿山子中和师大附中的足球赛呢?单一的黄牌在这类比赛中统统是没有作用的,夸张点说,就算我11个人都吃一张,我还可以换人再上去吃,精明的犯规战术只不过多罚一些任意球而已。那么,我们来看看任意球:小贝啊,内德维德啊,齐达内啊,甚至当年的斯托伊奇科夫,都有极高的任意球成功率,但这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对一般球队,任意球成功率很难突破5%。采用团队之星这样利于远射不利于吊弧线的球,其实更降低了任意球的破门率。对于黄牌动作,罚任意球的处理实在是太轻了。而且,罚出不中的任意球后在禁区内引起的混战,既不能给我们善良热情的观众(有暴力倾向的当然除外)带来审美的愉悦,在密集攻防人群中也容易导致对球员特别是守门员的伤害,这些伤害还都是合理冲撞。现有任意球规则的另一个毛病是,在哪里犯规就在哪里罚球,那么在对方后场的犯规就相当于得不到任何处罚了,而这类技术犯规对比赛流畅性和对方进攻节奏的破坏是毫不逊色的。

第三个问题——禁区内犯规的点球处罚。与任意球相比,点球的成功率又高的惊人。小时候,司职后卫的我第一次面对校队的门将罚点球也是一蹴而就。同样是禁区内犯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有的犯规是破坏单刀,有的是有意或者无意的手球,有的是阻挡进攻队员,可以说,基于点球的高成功率,许多禁区犯规是罪不当罚的。当然这是为了保护禁区内的进攻队员,否则禁区就没有意义了,但是罚重于罪的事实,导致大量的裁判手软和禁区假摔。一般如果我们看一场转播的时候,心理上都允许存在两到三个禁区内的误判,就是点球判罚的严厉性造成的——尽管这样的误判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场比赛的胜负关系,比如1/4德阿战中阿根廷第88分钟应得的点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