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对现有足球比赛犯规判罚体制的思考——引入点球分级制? -- 好兵帅克

共:💬25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对现有足球比赛犯规判罚体制的思考——引入点球分级制?

看了二十年的比赛,感觉足球比赛现有的基于红黄牌、任意球和点球的犯规处罚规则体系只考虑了比赛功利性的因素,而没有考虑比赛精彩性和连贯性的因素,也就是没有考虑观众的因素,而后者正是fifa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每次探讨比赛裁判公正性的时候,讨论是否引入电子裁判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判罚的公正不仅仅取决于裁判的眼睛和判断力,也取决于规则——而这套规则本身也许就是有问题的?

家园 一、现有判罚体制的问题

我认为现有犯规判罚规则的问题在于,面对场上可能出现的千变万化的犯规动作,形形色色的犯规性质,裁判的判罚手段过于单一:黄牌、红牌、任意球、点球。简单说,就是红牌、点球过于严厉,黄牌、任意球过于轻微。具体说,这些判罚对场上形势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对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呢?

先说说红牌的问题。当一名球员因为犯规被罚下场的时候,无疑被判罚一方是失利了,其对手是得利了。但是罚下一名队员的影响不仅仅是减少一个人,而是根本破坏了一方的整个阵形,从而在攻防中处于不可逆转(除非对方也罚下一人)的整体不利态势,这种阵形结构的缺损将打乱判罚不利方的整个进攻部署。这种结构缺损的不可逆性,加上足球比赛的时限特性和足球比赛进攻的低得分率迫使人员减少的球队趋于保守(只要不是在淘汰赛中已经落后),使整个后面的比赛成为一方进攻一方死守的局面,不论是谁胜利,反正观众是失败了(英葡比赛中鲁尼被罚下是何等的令人惋惜啊)。我认为,当场将队员罚下是现行足球规则中最糟糕的问题。过去那样罚下队员使比赛难看的方式实际处罚的是观众,观众掏钱买票或者熬夜看球是要看22个人的完整比赛。缺一个人的比赛并不是还剩下21/22,由于阵形的缺损,本队的实力至少折扣1/3,而一方罚下4人比赛不就中止了吗?实际上罚一个红牌相当于球票价值缩水了1/4,拜托不要让球迷买票进场后再给他们打七五折好吗?也正是红牌的严厉性给裁判造成莫大的困扰,比如巴西的胡安在巴法战上半时尾声犯规铲断法国单刀球的时候,裁判也许是为了维护这个超重量级比赛的连贯性对胡安网开一面没有罚红牌,而是黄牌加任意球。

想说的另一个问题恰恰就是任意球。

对于一个吃黄牌的动作(其性质多种多样),如果该队员没有领第二个黄牌,那么除了任意球几乎就等于没有处罚。也许有人说,黄牌不是累计可以停赛吗?那么,足球规则难道只为世界杯、联赛和其它大赛中使用吗?低级别杯赛(省港杯)呢?商业比赛呢?友谊赛呢?我们家门口矿山子中和师大附中的足球赛呢?单一的黄牌在这类比赛中统统是没有作用的,夸张点说,就算我11个人都吃一张,我还可以换人再上去吃,精明的犯规战术只不过多罚一些任意球而已。那么,我们来看看任意球:小贝啊,内德维德啊,齐达内啊,甚至当年的斯托伊奇科夫,都有极高的任意球成功率,但这都是不世出的人才,对一般球队,任意球成功率很难突破5%。采用团队之星这样利于远射不利于吊弧线的球,其实更降低了任意球的破门率。对于黄牌动作,罚任意球的处理实在是太轻了。而且,罚出不中的任意球后在禁区内引起的混战,既不能给我们善良热情的观众(有暴力倾向的当然除外)带来审美的愉悦,在密集攻防人群中也容易导致对球员特别是守门员的伤害,这些伤害还都是合理冲撞。现有任意球规则的另一个毛病是,在哪里犯规就在哪里罚球,那么在对方后场的犯规就相当于得不到任何处罚了,而这类技术犯规对比赛流畅性和对方进攻节奏的破坏是毫不逊色的。

第三个问题——禁区内犯规的点球处罚。与任意球相比,点球的成功率又高的惊人。小时候,司职后卫的我第一次面对校队的门将罚点球也是一蹴而就。同样是禁区内犯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有的犯规是破坏单刀,有的是有意或者无意的手球,有的是阻挡进攻队员,可以说,基于点球的高成功率,许多禁区犯规是罪不当罚的。当然这是为了保护禁区内的进攻队员,否则禁区就没有意义了,但是罚重于罪的事实,导致大量的裁判手软和禁区假摔。一般如果我们看一场转播的时候,心理上都允许存在两到三个禁区内的误判,就是点球判罚的严厉性造成的——尽管这样的误判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场比赛的胜负关系,比如1/4德阿战中阿根廷第88分钟应得的点球。

家园 二、点球分级制

可以设想,如果我们的裁判拥有一类威力介于点球和任意球之间的判罚手段,其判罚压力和处罚准确性会大大提高,比赛的连贯性和刺激性看点会增加,进攻方会得到更多机会,而犯规战术会得到有效抑制——哪怕连一个人也不会被罚下!这就是我想提出的点球分级判罚机制。

一级点球——罚球方式和位置与现有点球一样,适用于明确的性质恶劣的禁区防守犯规,比如破坏单刀的犯规,故意手球等等。

二级点球——适用于:1.禁区内的轻性质犯规,比如许多有意阻挡、争头球时候的故意拉拽、有意无意之间的手球等;2.所有现有的直接红牌犯规,采用罚二级点球取代罚红牌方式。罚球位置是球门线中心点和犯规点连线与禁区线的交点,裁判将球放好后罚球前任何人不得触球,禁区内只有守门员,其他队员在禁区外且与罚球队员保持9.15米的距离。

三级点球——适用于所有现有的黄牌犯规动作,罚球的位置与二级点球一致,不同的是,禁区内允许有双方若干其它队员在罚球点9.15米外活动(如果不限制人数,除了距离近,似乎与任意球一样了,限制人数的话会不会处罚过于严厉?这里还可斟酌)。黄牌不再累积成红牌,不过大赛过程中累积停赛或者赛后追加禁赛还是可以的,因为这并不影响比赛攻防组织的整体性。

下面呢?没有了,就这么简单,所有其它方面都与现有规则并行不悖。

家园 三、采用新规则的优点

1.罪罚相当

新规则下罪与罚的匹配首先是效果上的匹配。你不是用犯规破坏对方拿球进攻吗?想想这个犯规可能给对方直接造成一次成功率极高的进攻机会。这个规则对犯规的处罚是建立在球员理性的基础上的,在设想队员犯规并不是故意要伤害对方而是为了胜利的基础上,规则并不对犯规球员本身直接进行处罚,而提供一个恰当的得分机会给被犯规方,这是对犯规方球队整体的处罚。二级和三级点球并不象一级点球那样几乎保证你一定能够得分,你要提高成功率就得好好练习远射(罚球位置在球门正面,射角较大的情况)和战术配合抢点能力(罚球位置在球门侧面,射角较小的情况)。当然也不排除有头脑不冷静的情况,如果一个队员让本方连续被罚两个三级点球,恐怕不用裁判着急,教练就得把他换下去了。这种规则下所谓战术犯规,划的来的黄牌大概不会再有了。

其次是罪与罚在程度上的匹配。二级和三级点球的判罚严厉性和红牌、黄牌犯规动作的严重性相适应,保证了犯规队员得不偿失。比如现在频频出现的假摔动作,原规则下就是个黄牌而已,新规则下嘛,呵呵,阵线直接转移到另一个禁区了。你别指望从任何黄牌动作中捞到什么战术上的好处。

第三是罪与罚在时间上的匹配。在过去的红黄牌制度下,如果不出现红牌,犯规动作在比赛现场几乎就被饶恕了,得到最大好处的不是被犯规的球队,反而是吃牌方的下一个对手。比如荷葡战后的英格兰队,我们普遍认为由于葡萄牙对荷兰的犯规吃牌,英格兰拣了个大便宜——拣不起来只能怪爱你个菘的指挥。就算是红牌罚下了犯规队员,其实被犯规方也不能得到立即的好处,往往取决于你能不能突破对方的缩回去的铁桶阵,而观众要倒霉了,只能看一场缩水的比赛。另一方面,同样是犯规动作完全一的红牌罚下,开赛第5分钟罚下和第85分钟罚下,对比赛的影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处罚上的不公平。犯规成本在时间轴上的单调下降,容易鼓舞队员越来越粗野,这就是下半场犯规较多的原因之一。新规则下,处罚是立即做出的,谁犯规就在处罚时吃亏,谁被犯规就能够马上在进攻机会上占回便宜,然后继续开打。处罚的后果是即时生效的,如果判罚得益方不能够得分,那么后面的比赛双方仍是平等的。

2.减轻裁判压力

这个规则给裁判带来的唯一负担就是需要在禁区犯规的性质上做一个判断,他可以先鸣哨中止比赛再做这个判断指出判罚方式。而过去,他面对的是要不要鸣哨的要命的心理压力,一鸣哨就是个点球!这样,更多的禁区内小动作将被抑制。可以肯定,采用这个规则,二级点球的数量肯定会远超过一级点球,裁判的处罚将更果断,压力更小。由于处罚的严厉性和犯规的严重性更加匹配,规则的模糊空间减小了,裁判不必要为保持比赛的连续性而故意放松尺度,手软的现象将减少,观众对裁判的抱怨也会转移到罚球机会如何把握这个话题上来。

3.比赛更精彩

二级点球和三级点球的成功率肯定低于传统点球,但是恰恰是这样给观众带来的刺激享受更胜于传统点球。首先,未知性更大,守门员可以发挥的余地更大,而射手的技术而不是运气起的作用更大;其次,罚球位置在禁区线上的变化可以提供评论员们更多的谈资,精妙的组织和配合可以使本来角度较差的罚球成为经典——还记得1994年瑞典对罗马尼亚布罗林的那个经典进球吗?那就是在禁区边缘有创意的任意球配合打进的。

即使因为犯规判罚导致比分变化,也不会破坏被判罚一方的阵形和士气,反而会激发其斗志努力进攻改变局势。即使实力悬殊如意大利和澳大利亚,马特拉齐罚下后我们的心理预期也是澳攻意守,所以黄健翔置疑希丁克没有很好地部署进攻,而对意大利居然死里逃生获胜忘情狂呼。打住,打住,这个帖子不是说黄的。而阿德战中本来沉闷的局面一旦阿根廷领先后德国立刻狂攻,不论其后果成败,对观众来说都是一种幸运。

4.犯规战术减少

使用黄牌动作不再是你个人的事情了,很可能使你队友阻截对方进入禁区的全部努力毁于一旦。很少有队员能够承受起因为自己犯规使本方失球的责任和压力,即使已经发生这种事情,也会激发斗志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而不是继续报复踢铲对手或者吐口水来恶化本方的比分劣势。即使双方都冲动得如同德科和范布隆霍斯特,哈哈,观众有福了,将可以看到16次三级点球的判罚。姑且按照25%的进球率,将可以在荷葡战中多看见4个进球,无论如何听上去都是场美妙的比赛,不是吗?当然,由于已经通过判罚三级点球进行了处罚,建议将累积黄牌停赛的次数从两次增加为三次或者更多。

5.避免红牌

由于犯规动作已经得到二级点球的严厉处罚,也就不需要再采用红牌罚下的方式了,性质恶劣的赛后以追加停赛乃至罚款的方法对其个人进行处罚。不罚下队员的好处已经说过了,最大的好处是观众受益。

拙见如砖,愿河友们以玉砸之。

家园 这样的话,裁判只要一黑,再牛的球队也只能输.

二三级点球一出,裁判对胜负影响的权重太大了,大到他要你死不得不死的程度了.

家园 觉得还是把罚牌和罚款连在一起比较好。

一张黄牌多少钱,一张红牌多少钱,捐给球迷协会好了。

就怕裁判下不了手。

家园 【原创】欢迎积极探讨,也来凑凑热闹

针对目前的犯规和裁判问题,我的建议是:

(1)适当减少场上球员数量,减少球员数量对进攻的积极影响不大,因为高质量的进攻投入力量并不一定很多。对防守方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进球数增加,这不是坏事。从减少犯规的情况来说,由于球员减少,犯规被罚下的风险增加,由于球员减少,裁判的注意力更集中。我认为可以减少到9人。

(2)增加助理裁判数量,可以增加两名边裁,尽量减少裁判不到位看不清造成的误判。

(3)对于各类小犯规,可以考虑对每个球员积累犯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影响下一场上场。还可以对本队犯规积累到一定次数加罚任意球。

(4)研发智能足球,借助电子传感器对出界、越过门线的球判罚,可以采用自动报告结合裁判员裁定的方式。不过不明白为什么本届世界杯这个芯片足球好像没起到作用。

关键词(Tags): #足球规则改进#裁判#犯规#芯片
家园 那有钱的球会就爽了

“判你拿8万出来!”

“二十万拿去,再踹一脚,不用找了!”

家园 黑哨,唉,就现在也能够控制生死不是?

不过新规则下确实权力更大了,要不要引入多裁判投票?

家园 我觉得最有效的办法

像NBA一样对关键判罚可以采用录像。

家园 减少队员的话

首先对技术战术影响太大,这还可以调整;主要是跑动起来受不了,追球非追抽筋不可,要不要缩小场地啊?

家园 现在比赛中9打9也打过的,问题应该不大

我觉得应该鼓励对进攻有利的改变。

家园 足球场太大了

如果想要录像有说服力,需要的机位较多,其次,裁判从场中运动到场边看录像、裁定需要较长时间。

家园 只是必要的时候参考录像

比如禁区内疑似犯规、射门在球门线被捞出来……

如果发生争执,裁判把局面稳定下来的时间也不少。

家园 不如这样呢

让全场观众投票,大拇指朝上就赢,大拇指朝下就输,拖出去砍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