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运,酒店和房租 -- 斩鞍

共:💬42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传统的价格

春困秋乏说:“根据传统,我们春节一定要回家团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正是因为回家过年是那么大一件事,春运才成为了热门话题。可是这传统的价格到底有多高呢?我以为它是高的,可是也许没有那么高不可攀,或者说,我们春节“不一定”要回家团圆。

我是01年出国的,到现在6年多了,之间回国一次,也不是春节。不是不想回去,也不是没有传统,可是回国成本很高:机票不便宜,假期紧张,签证不便,小孩年纪小不适合长途旅行。哪一桩拿出来都不是大事,可凑在一起,6年里我就回国过一次。我这样的情况,河狸中想必不少。“海外民工”回国过春节不易,然而谁也不会以为这是个问题,这是为甚么呢?

也许一个解释是海外民工生活条件大致高于国内民工,那么不值得同情。不值得同情也就罢了,可这与回家团圆的权利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挺想回家过年。那位说了:什么权利啊,咬咬牙就回来了,自己选择不回来的还好意思JJWW!恭喜你,答对了。这就是一个选择。

我们谁也不愿意说春节团圆的传统只值1000块。可如果春节每张火车票涨1000块,有多少民工会选择不回家?对这个假设满心怨恨之余,来看看另一个假设,如果政府补助春节不回家过年的民工每人1000块,又有多少人会选择不回家?对于不回家过年的那些人来说,回家过年的价格是多少?

每个人对传统的定价都不同,没有办法找出一个标准价来。这就好象我们愿意为一只苹果所付的钱各不相同一样,但是我们知道市场上一只苹果值多少钱。没有人可以决定民工们回家过年的愿望到底值多少钱,可有那么一个价格,可以让对这愿望定价低的人望而却步。在义愤填膺的拍砖之前,先不要急于替民工们定出他们的价格。我不是国内民工,不了解他们的想法,不过在OCEF做义工可以接触不少的国内义工和他们的监察报告,在OCEF的项目点上(那基本都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父母不回家过年不算什么稀罕事,他们也许都不曾考虑过回家过年,因为可以省下那千把块钱来,用来还债盖房供孩子上学。这当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但这是他们的选择。如果可以承认回家与否最终是一个选择,那么国内民工与海外民工的差别在哪里?

最终我们会绕到这样一个观点:弱势群体是需要关心的,因为他们一无所有。如果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不用讨论限价的问题,按民工人头发交通补助,岂不是更加公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