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龙
注册:2008-09-23 22:23:13
从四品下:中大夫|明威将军
从四品下:中大夫|明威将军
💧25464
🌟1207
💓4056
🌟1207
💓4056
家园
【编者按】2022年是魏巍同志(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逝世14周年,即将到来的2023年是15周年。 魏巍同志是毛主席逝世后,革命马列毛主义者的一面旗帜。 因原文较长,看到ccceee兄的这句话有想到了他: [QUOTE] 作为个体的人民也许同样不可避免浮沉起 ...
微信公众号 云在西湖 同发。 江泽民同志逝世之后,网上各种纪念文章很多,他在扬州的故居门口也堆满了寄托大家哀思的鲜花。本地的,外地的,群众自发表达对他的沉痛哀悼和深切缅怀。他走了之后,很多人进一步认识到他的伟大。 他自己曾概括,到北京工作之后主要干了三件事,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
89年那个事情,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大概比有些河友了解得更多一些。事情本身,我以前说过一些,就不多说了。本来我的想法,今年关于这个日子,啥都不说了。但是有些傻逼又来骚扰我,那我的原则是一贯的:你来骚扰我,我就随手一张二向箔,去调戏你的领导。调戏到你们领导酸爽得受不了,再施恩给你减减 ...
这是邓违心的(改开话术说是违心的)还是真心的,还是宣传造假的? [QUOTE] 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检讨 邓小平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三日) 我完全拥护主席和林彪同志在会议中间所作的指示,完全赞成陈伯达同志十月十六日的讲话。 这次会议深入的检查全党在文化 ...
[QUOTE]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检讨 刘少奇 (1966年10月23日) 同志们: 我坚决拥护主席和林彪同志的指示,同意陈伯达同志的讲话。我看了各小组会的大部分简报,了解到一些地方和中央的一些部门在指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程度不同地犯了错误,许多同志都进行了 ...
[QUOTE] 邓一手操纵了我校的文化大革命,他通过我给工作组一些黑指示,并控制了我的思想,使我犯了严重的错误。 6月1日,毛主席亲自指示发表了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我校的运动就轰轰烈烈地起来了,那时,群众都起来了,形势大好。这时,我们因为对运动中一些问题不知怎么办, ...
[B]史注:下面一段是胡继成将军回忆录里最打动我的部分。按照个人的经验,所有的开国将军都有很多故事,可惜的是时光匆匆,带走太大的传奇。把胡继成将军少年时所受到的这段磨难岁月整理出来,是希望给现在的我们知道,先辈走过的道路是何等的曲折痛苦,这也同时解答了为什么开国后我们拥有一批如此 ...
《翦商》一书把从龙山时代到商代的华夏文明的最初阶段,称为“华夏旧 文明”,认为周灭商后,周公旦一代人迅速废除了人祭宗教,并抹去 了与此相关的文献与记忆,从而开创了和平、宽容的“华夏新文明”, 其影响延续至今。这一大的历史认知,构成了此书的立论基础,“翦商”, 则是关键性的切入点。 ...
他爹搞了个西山会-----最后习王是按着名单抓人 小令狐也“虎父无犬子”,在北大也组织了一个会团: [QUOTE]令谷并不与一般的同学交往,[B]只结交高官后代。曾仿照美国耶鲁大学的“骷髅会”,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一个俱乐部[/B]。为了掩人耳目,起名“战略及国际研究委员会”。 该名 ...
叶派背后,是中国真正的亲美派(美国犹太人)。 89年动乱,西方/台湾支持叶派的胡乱邦,跟邓争权。(胡死后,换成赵) (河里这么多人呢经历过6-4,听过BBC,VOC的新闻,还搞不懂谁才是亲美派的总后台,真是让人笑话。) 91年南巡,邓叶握手言和。邓叶白手套轮流执政,胡4 是叶的人 ...
胡78年回泰州奔丧请客这个故事,20多年前就曾有报道。比较早期的说法是: [QUOTE]1978年,胡锦涛听到其父去世的噩耗后,赶回泰县奔丧。在安葬父亲前,胡锦涛找到当时泰县县长陆某及供销社领导,请求为亡父平反(胡父是小业主,公私合营后成为泰县供销社职工,文革中得罪了当权派,背负 ...
18大前,军委主要人选已经[B]提前卡位[/B],自以为生米已煮成熟饭,强塞给586。结果因为吃相过于难看,被后者掀了桌子,所以落得个“没有恋栈,全退交班”的高风亮节,是所谓兄台所言的“书呆子”罢。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书呆子气了,又何来的“能力很强”? 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指挥 ...
[B]哈哈时代真正的开始,是1995年[/B]。 调查邓质方的时候,邓公还在301呢。当然,最后代替邓公子坐牢的,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方字的周公子。毕竟邓公还没咽气,老太太又哭又闹的,总得给邓家留点脸面罢。 从此,圈内的都看明白了:邓公确实(脑子)糊涂了,哈哈终于当家了。 作为结果之 ...
印象中好像是中央十台采访唐由之医生的纪录片。 唐医生回忆,李德胜读到“六朝旧事,只为门户私计”这一句的时候嚎啕大哭。 我外公当时大惊失色,就跟我说这一段估计是审片子的人打瞌睡没注意,这一段以后会被删掉的。 我当时才上高中,根本不理解。现在稍微了解了一点点,算是有点明白了 ...
首先说一些小不足。 这里说的也不够清楚,在郭沫若和安娜结婚之初,确实还是比较拮据的,因为安娜暴力的离开了家族的庇护(破家之令)。但是,因为诗歌翻译等作品的出台,郭沫若已经有了名气。在之后因为发起和运营创造社,确实条件也不太好,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望,而且确实获得了一定的稿费,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