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经天纬地的沈括----引子 -- 黄河故人

共:💬54 🌺2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经天纬地的沈括----引子

    这一段由马甲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引起,主要是我没记住黄药师的武功,只记住这些之外的成就了.

    提到沈括,您能想到什么?

    1。梦溪笔谈

    2。李约瑟

    3。石油

    4。活字印刷术

    5。抗击西夏

    6。出使契丹

    7。财政部长

    8。总装负责人

    9。光学家

    10。声学家

    11。地质学家

    12。天文学家

    13。指南针和磁偏角

    14。古生物学家

    16 。考古学家

    17。语言

    18。史学

    19。文学

    20。音乐

    21。绘画

    22。医学

    23。气象学家

    24。历法

    25。水利学家

    26。动物学家

    27。植物学家

    28。数学家

    29。王安石变法

    30。沙盘

    31。全国地图

    如果您都能想到,那么看来您比较了解沈括。

    咱们先从沈括的出身开始。沈括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沈周本是钱塘(今杭州市)人,娶苏州许氏为妻,许氏出身名门,沈舅舅许洞文武双全,著有兵书《虎铃经》。沈周任四川简州(今简

    阳)平泉知县时,喜得贵子,取名沈括,表字存中。沈周的运气不错,在北宋官员数量严重超标的情况下,老有官作,虽然基本上都不是很大,没办法,谁让那时候没有西西河呢。

    沈周

    多年在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开封

    等地做地方官,青少年时期的沈括跟随父亲遍游江南各地,增长了见识。沈括受的是系统的儒学教育,18岁(也就是我们成年的时候),开始学医。2

    0岁丧父,三年后以父荫任沭阳县主簿,看来沈周封妻与否我们不知道,荫子是没什么问题了,这一点就比杨志强多了。

    在沭阳期间.用安抚的方法平定了一次民变(招安?),就是海州民变 带领百姓整治了沭水和芜湖,声望值不断上升。

    要当官光有声望值和能力可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有学历,能力反而不是很重要。沈括也就一士大夫阶层平凡人物,只能正儿八经考进士去了。这可真不容易,33了沈括才拿到进士学位。在这之前,他已经担任过东海县令、宁国县令。考上进士之后,反而从九品小官做起。

    宋代的公务员体系

    是无比的复杂,有官、职、差遣等说法,差遣才是有实权的。具体的解释请大家在河里淘一淘,一定能找到合理的解释,马甲要在这里解释,水平不足,而且严重跑题了。马甲在这里把沈括担任过的职务写一下,具体每个的情况,搞得马甲头大如斗,就不多说了。

    1064年登进士第,任扬州司理参军。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比宋慈得官小多了。小官,不过是在扬州这地方,还可以,范仲淹也搞过司理参军,但地方不是很好.

    1066年进京为昭文馆校书郎。从九品上的小官,但是好像能常见着皇帝,如果皇帝爱学习的话,如果皇帝爱学习的不是木工、玩乐、做买卖的话。

    1071年末任太子中允、中书省检正公事。这两个官都不大,但是都是热门。太子中允专管太子东宫里的侍从礼仪,审覆太子给皇帝的奏章和监管,大概是五品官,看来沈括升官可不慢,当过这个职务的名人举个例子-杜如晦。中书省检正公事大概是宰相助理。这两个职位不高,权利和前途可都不错,下一代领导班子的预备役人选。

    1072年兼司天监(天文)、史馆检讨(难道是太史公干过的活?),督察汴河疏浚。虽然现在天文台不是很猛,那时候懂天文可了不得,祖冲之,李淳风都干过这活;再一个司天监在宋代要负责史学研究工作。

    1073年任集贤校理, 奉命察访两浙农田水利。这个集贤校理大概是皇家图书馆副馆长的职位。

    1074年任太常丞、河北西路察访使,兼判军器监。这三个职位怎么也搭不起界来。太常丞是管祭祀方面的;河北西路察访使是管调研考察的,主要负责方面是边防;军器监是总装负责人。

    1076年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翰林学士不说了吧,权三司使负责财政,这也是沈括当官的顶峰,比财政部长大一些,就算是副总理级别的财政部长吧

    1077年因参与王安石变法受牵连被贬知宣州。从财政部长一下子掉到了地级干部

    1080年出任延路经略安抚使,知延州(今延安),

    抗击西夏南侵(这个范仲淹也干过)。看起来跟前面没甚么变化,可这个是有实权的,掌管地方政、财、军大权。

    1082年,责授均州团练副使。这下子成了科级干部。有人打了败仗,沈括被连累一下子掉到了底。其实马甲看到这个团练副使的时候首先想起的是东坡肘子

    1082-1085 被软禁在随州,看来不仅贬官,还被双轨了

    1085年 哲宗即位,改授秀州团练副使。虽然没升官,但是软禁结束

    1087-搬家到镇江梦溪园,开始写《梦溪笔谈》。

    1095年 去世。

    家庭生活方面:沈括也有个恶妻张氏,甚至这个恶妻还不是正房。沈括常被殴打,而且沈括的原配之子还被这个恶妻赶出家门,以致父子累年官府相见。(此事载于他的亲戚的笔记)。沈括儿子比沈括可倒霉多了,沈括之母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教子有方。但是沈括却不念于此,1094年张氏去世,沈括投水自尽未果,第二年也告别人世。

    关键词(Tags): #梦溪笔谈#沈括#古今中外科学家征文(爱莲)元宝推荐:水风,爱莲,海天, 通宝推:伏波将军,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看这个帖子的时候,还没对象呢。现在都俩孩子的爹了。

      有时间就填了吧。真实个不错的坑呢。

    • 家园 您才是真正的大牛人呢!不花没人性啊!

      您这么辛苦让大家了解沈括,态度极其严谨,不禁让我自叹不如啊!相比之下,我那只能算是道听途说的乡村野史而已,期待看到您更多更好的文章!

    • 家园 【原创】经天纬地的沈括:3 语文和数学

      这一部分从沈括的两首诗开始吧:

      碧霄峰

      岩深 映 碧 萝,金说弄寒波。莫念江湖好,江湖风浪多。

      承 天 观

      上士 修 真 地,曾无俗混淆。云根起坛级,江面出检梢。轩静檐垂斗,窗虚洞接茅。何当脱尘滓,来结皓然交。

      前一段时间争论“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话题,举出了北宋时期少年成名的名进士,跟他们几位相比,看来沈括在诗词歌赋这方面的成就要低一些,排不上那些优秀的人物行列里,但弄个良好还是可以的。

      写到这儿再多加一句,马甲所知道的中进士年龄最小的是蔡卞-蔡京的弟弟,中进士的时候只有十四岁(一说十二岁),那一年他的排名并不靠后,可谓是少年得志。这个年龄能进科大少年班的也不多。蔡卞后来也很厉害,娶了王安石的女儿,死后谥“文正”,这个谥号,在中国整个古代史上,也没几个人能够达到。能够超过蔡卞的有好几个,咱们举两个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退之和他的老丈人“拗相公”王安石。这两个人的谥号是“文”,王安石死后还被封为舒王。太平年代能封到一字王的人有哪几位呢?还真没找到几位。在谥号这方面能超过这二位的好像还没有查到过。再就是欧阳修,本来也可以谥“文”的,但是可惜和礼部的人际关系不是太好,给降格到了“文忠”。除此之外谥“文”还有朱熹(虽然俺不太喜欢他)

      文正之下,乃是文贞,文忠还要再降一点。文正的起初也是文贞,魏征的谥号就是文贞,到宋朝后为了避皇帝的讳,才改成了文贞。再以后文贞才稍微在文正之下。

      扯跑题了.

      沈括在数学上能够的成就非常多,最主要的有两项:隙积术和会圆术。其它方面的成就也很多,我们慢慢道来。隙积术计算高阶等差数列的公式比国外先进了500多年,会圆术则是为我国球面三角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所谓隙积术指得是求堆积起来有空隙的物体的数目的总和的办法。假定N个茶杯一层一层叠加起来,每层都是长方形,每层的长和宽都比上一层多一个,最下层长宽分别为a,b,最顶层长宽分别为c,d,层数为x,那么求N为多少?

      沈括的解法来自九章算术。具体的过程放狗即可,马甲就不一一写了,河里牛人太多。

      会圆术讲的是已知一个弓形的高和半径,求弧长。沈括的思路是以直代曲,具体的思路要问那些数学牛人了。沈括的得到是一个近似公式,这个公事对于大圆心角小于45度还是可以认为可以接受的,误差小于2%,搞化学的人做滴定误差也就这样。

      这在天文历算上的用处也很大,沈括做十二气历,后来郭守敬做的历法,都用到了这一工具。再多说一句,十二气历是纯阳历,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大概在现在的阳历2月份。这个是很合理的,按照现在的阳历,一年开始于1月1日,这个时候咱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天寒地冻,到了二月份,中原大地(河南开封附近)已经天气已经不是那么冷的难受了,冬天已经快过去了。

      前两天咱们版面在讨论阴历和阳历的事情,其实古代世界各地的历法,基本上都是阴阳合历,出了古埃及人和马雅人。埃及人是尼罗河水泛滥,马雅人是天狼星,埃及人好像也是。马雅人比较有意思的是每个月20天,马甲的猜测是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手指头和脚趾头的计数能力,估计他们早期很少穿鞋子,或者多数穿露脚趾的鞋子。中国古代了阴历是很精确的,但把这玩意搞精确了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何排闰月,可以让司天监的人吐血,如果这位管这个事情的人负责任却又数学和天文不是很好的话。普通老百姓只能认真看黄历。

      再回到沈括的一些数学方面的其他成就。沈括否认了数的神秘性,肯定了数与物的关系,提出了无穷小和穷举法的思想;用排列组合求出了围棋的可能局数为3的361次方;并提出了用数量级概念来表达这个很大的数;沈括对于运筹学也很有研究(河里还有没有人记得那篇烧水、买茶叶的课文?),如后勤供应与运兵的关系,修皇宫时的运输,挖路成河、取土、运输、建筑垃圾最后再填河成路。

      咱们再聊聊沈括在语文方面的成就。马甲其实不知道这方面的成就是否归于汉语言文学,只是自己给这些找了一个归类的地方,如果错了,请大家指出。

      “变换,指的是一种语法结构形式替代另一种语法结构形式,而其基本语义保持不变,或者说,同一语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结构形式来表示。变换理论是20世纪初以来在西方形成并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泛运用变换分析方法。沈括已经成功地运用变换分析的方法研究句式、虚词、语序了,大约早了1000年。

      往岁士人 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丈,当时谓 之 古 文。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方论文次, 适 见 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穆修 曰 :’‘马 逸,有黄犬遇蹄而毙。”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 文 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同样一件事,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于是一个死犬的故事,就有六种句法:一、有奔马践死一犬。二、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三、有犬死奔马之下。四、有奔马毙犬于道。五、有犬卧通衡,逸马蹄而死之。六、逸马杀犬于道。

      关于沈括在这方面的评论,马甲是在是看不懂,不敢搬来给大家评论,抱歉。

      人语 言 中 有 ‘’ 不” 字 可否世间事,未尝离口也,而字书 中须 读 作“否”音也。若谓古今言音不同,如云“不可” >色 可 谓之“否可”?’‘不然”岂可谓之“否然”?古人云“ 否 ,不 然也”,岂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决非知 此 ,止 是字书谬误耳。若读《庄子》‘不可乎不可”,须云“ 否 可 ,’;读《诗》,须云“蜀否肃雍”、“胡否饮肴‘’,如此全不 近 人 情

      “不”、“否”虽同是表示可否之词,但用法上有差别。沈括在说明其差别时,运用了虚词变换的方法,用“否”来替换不同语境中的“不”。显然“否可”、“否然’‘、“易否肃雍”、“胡否饮焉”不符合语言习惯和语言规律,实际上根本不能替换,这正是作者所言的“全不近人情”。沈括不仅仅从词义本身出发来说明其不同之处,而且从语境角度来说明二者用法上的区别。

      欧 阳文 忠 有 《 奉 使 回寄刘原甫》诗云“老我倦鞍马,

      谁能 事 吟 嘲?’王荆公《婚弟和甫》诗云:“老我街主思,结

      草 以为 期 。”言“老我”,则语有情,上下句皆有惜老之意。

      若作 “ 我 老,’,与“老我”虽同,而语无情,诗意遂如惰。此

      文章 佳 语 ,独可心喻。

      “老我”是偏正关系,“老,是修饰“我”的,表意的重点落在“我”。“我老”,那就构成了陈述关系,即“老”陈述“我”,意为“我老了。

      还有一些,马甲实在看不懂,当然也就搬不动了,没法使大家了解一下沈括在这个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Tags): #沈括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玉垒关2,
      • 家园
      • 家园 很不厚道地抓一个bug

        用排列组合求出了围棋的可能局数为3的361次方;并提出了用数量级概念来表达这个很大的数

        很不厚道滴拿计算器按了一把,发现沈括同学还是算错鸟~~

        3^36:

        方六路,用三十六子,可变十五兆九十四万六千三百五十二亿八千二百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六局。

        3^38:

        以自“法”相乘,得一百三十五兆八百五十一万七千一百七十四亿四千八百二十八万七千三百三十四局,此是两行,凡三十八路变得此数也

        两处都是低位错,但高位还是对的。蹊跷的是,奇数连乘居然乘出偶数来!沈括难道自己没发现吗?

        看来筹算还是很难折腾啊~~

      • 家园 大强人啊

      • 家园 【原创】我来砸砖了(又找到一例)

        能够超过蔡卞的只有两个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退之和他的老丈人“拗相公”王安石。这两个人的谥号是“文”,

        中国历史上肯定远不止这两人谥文。一下查不到别的,先举一个反例:

        朱熹——嘉泰初,学禁稍弛。二年,诏:“朱熹已致仕,除华文阁待制,与致仕恩泽。”后侂胄死,诏赐熹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宋史·朱熹传》)

        再一例:

        杨亿——亿字大年,浦城人。雍熙初,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命试翰林,赐进士第,天禧中,官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卒谥曰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卷八十 史部三十六》)

        呵呵,这个题目用google还真难查,不过和您的主题其实无关,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关键词(Tags): #谥号
        • 家园 自己砸一砖

          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

          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公讳羲字幼□司州荥阳开封人也肇洪源于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缁衣之作诵乎弈世逮郑君当时播节让以振高风大夫司农创解诂以开经义扬州渊谋以十策匡时豫州司空以勋德著称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赵石之兴徵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祖温道协储端燕太子瞻事父晔仁结义徒绩著宁边拜建威将军汝阴太守绵荣攸载联光千世公禀三灵之纯气应五百之恒期乘和载诞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孝弟端雅寡言愍行六藉孔精百氏备究阴阳律历尤所留心常慕平仲子产之为人也□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举秀才答策高第擢补中书博士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及诸文赋诏策辞清雅博迁中书侍郎假员外散骑常侍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答曰哀楚有余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而能久乎均嘿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隰斯光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国之律令是所议定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早综诠衡能声徽著敦诗悦礼尤精易理季子道昭博学经书才冠秘颖研注图史文侍紫幄每在朝堂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莫不钦其人也于时有识比之三陈后年不盈纪懿给事黄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平东将军齐州刺史道昭中书侍郎国子祭酒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平东将军光州刺史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太和初除公使持节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公德政宽明化先仁惠不严之治穆如清风太和中徵秘书监春秋年六十有七寝疾薨乎位凡百君子莫不悲国秀之永沉哀道宗之长没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策赠有加谥曰文祭以大牢葬乎荥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于是故吏主簿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悲鸿休之未刊乃相与钦述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之美而作颂曰

          昴子忄妻,字魏庆,袭。孝静时,累迁太尉、录尚书事、司州牧、青州刺史。薨於州,赠假黄钺、太傅、司徒公,[COLOR=red]谥曰文。悰宽和有度量,美容貌,风望俨然。得丧之间,不见于色。性清俭,不营产业,身死之日,家无余财。[/COLOR]

        • 家园 此砖收下了

          慢慢改证之

      • 家园 花一朵,沈括是我最佩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
      • 家园 修皇宫的是丁渭

        修皇宫时的运输,挖路成河、取土、运输、建筑垃圾最后再填河成路

        沈括能记下这件事,其见识也是了不起的。

        • 家园 俺怎么记得干这个事儿的是刘晏?
          • 家园 在“补笔谈卷二”

            [QUOTE]祥符中,禁火。时丁晋公主营復宫室,患取土远,公乃令凿通衢取土,不日皆成巨

            堑。乃决汴水入堑中,引诸道竹木排筏及船运杂材,尽自堑中入至宫门。事毕,却以斥

            弃瓦砾灰壤实于堑中,復为街衢。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QUOTE

            • 家园 俺记得的是唐德宗时候刘晏修缮洛阳宫室

              掘街以为河,引洛水(黄河?)的故事

              难道大家都干过还是俺记错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