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有了好股,怎么炒?关于操作系统的探讨(一) -- 陈经

共:💬49 🌺1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了好股,怎么炒?关于操作系统的探讨(一)

    我们的实盘运行已经四个多月了,收益可以说是渐入佳境,在今天大跌前已经接近100%。我相信翻倍只是时间问题。

    实盘收益的根本,当然是老拙领着大家共同精心“研发”的实盘备选股票。实盘操作过的有:包铝、鞍钢、太钢、中信。这些股票的基本面,都由老拙把关,并且大伙共同随时跟踪,不断更新认识。可以说和一般散户瞎炒相比,我们这一点上有非常好的优势,有组织地投资确实是完全不同的层次。有消息说,四月入市的散户,九成仍然亏损。而实盘四月以来,资金增长50%。

    但是一些格子组成员,也是在股票版跟着实盘做同样的股票,据我所知,收益并不理想。虽然还没有赔,但远远比不上实盘同时段的收益。

    做同样的一堆股票,为什么收益却低很多?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把它称为“操作系统”。大意为你有了一些目标股,你采取什么样的买卖模式,有没有什么买卖原则?

    实盘其实是老拙从多年经验出发总结的一个操作系统,直接介绍给大伙儿。要点有:选好买入点,下跌中敢于不断买入直到满仓,敢于重仓配置好股,上涨一段后卖出一些降低成本,低位接回卖出的好股,基本面变化全部卖出等等。我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慢慢体会到,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操作系统。但这不是很容易领会到,很值得说一说。

    例如我自己以前认为,我全买全卖高抛低吸是个不错的系统,听上去比老拙的简单多了,理论上可以取得非常高的收益。实际上我也实验性地做到过。豫光金铅涨60%的时候,高抛低吸已经可以翻一倍。五月后的一个月大盘没涨,我用一个账号在包铝与中信之间全仓倒来倒去,收益60%。实际上我倒的很不完美,好多机会没抓住,但收益仍然相当可观。不过我还是认识到,这种炒法不是一个很好的操作系统,原因后面说明。

    下面我分头讨论一些操作系统的问题。

    (一)全仓炒一个股好不好?

    我们回头看,如果实盘满仓包铝,14.5元可以做到,到现在34.4元,收益是134%。是不是不炒反而更好?老拙就精心研究,然后告诉大家,满仓包铝,不要动了!这行不行?

    我的看法是,这不是一个稳当的办法。我们不能马后炮似地回头去说什么才是最好的。实际上当时实盘分析包铝的目标位涨幅,还不如太钢的目标位涨幅高。我们为什么要去满包铝,而不是太钢?我们确实有人满仓太钢一直不动,成本比实盘建仓太钢时还低。

    结果太钢复权价33.6见顶后一路下跌30%,最近也只涨回一些。持有人心态就明显不稳定,收益当然也不算好。这还是持有太钢这个基本面相当好的绩优股的情况下。如果拿了一些烂股,那甚至会亏损。

    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因为我们对基本面分析没有100%的把握。如果满一个股,90%的情况下一切正常,收益会很好,10%的情况会出意外,收益有问题,那我们有可能碰到那10%的风险,就很郁闷了。一个大牛市,人家涨不少,我这个股动也不动,说是有信心,但其实很折磨人。实际上,基本面瞬息万变,10%的意外情况绝对是少算了。

    这就显出我们实盘多些目标股的好处来了。假设我们有三个好股,每个都是90%的概率表现不错,10%机会表现不行。那我们同时滚动炒这三个股,全都不行的概率低到0.1%!那是不是收益会少呢?如果三个股都表现正常,这机会也不小,是73%的机会,也不会比单炒一股的收益相差太大。也就是说,滚动炒三个股,比单恋一枝花,在收益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有效地极大降低了风险!

    所以我的结论是,我们不要眼里只有一个股,还是通过多炒几股来有效降低风险比较好。如果非要只炒一个股,那一定得是非常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没有这个本事,又不是黑庄可以自己拉到目标位去。有些人全仓一个股长期不动,捂股,似乎收益不错,但我认为这不是容易学习的法子。还是那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捂的是正确的?如果有本事答出这个,那可以来当大伙儿的财神了。

    注意这里不是说不可以全仓一个股。我们可以在某一阶段全仓一个股,然后适时减仓部分换成其它股。这与全仓一个股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待续)

    • 家园 顶起政委的老贴。

      股市真地能让人穿越.

      股市的涨跌如潮起潮落,股民的错误不能周而复始。

      学习,学习,再学习。

    • 家园 (六)如何对好股进行配置选择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要多试几个股,不要全买全卖预测短线,为了持股心态好要注意高位卖出一些降低成本。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这么多好股,到底炒哪个?先炒谁后炒谁?如果同时持有的话,怎么配置?

      实际上,我们这几个月一路过来,面对的选择相当的多。包铝、鞍钢、太钢、中信、云铜、中铝,另外潍柴与民生也有不少人买过,也包括老拙以前分析的豫光金铅、东方电机等等。我们的选择其实非常多。而且这些好股都不是昊花一现就完了的,全部在530以后创新高。这应该说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让我们“挑花了眼”。面对这么多好股,挑来挑去选了个最慢的,或者一换股就吃亏,实在是个问题。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有点想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我总结为配置选择股票的三个原则。

      1.要选业绩与成长性都好的上市公司

      当然,这一条是我们天天强调的根本,也是我们小组结成团伙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一条,就可以让我们不用止损,暂时套住也有信心,安全性有了保证。但一定要注意跟踪分析,不能基本面已经有了不小变化,基金等机构已经开始扔了,我们还没注意。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成长性的考虑要高于单纯业绩多少。

      例如太钢,其实我们早就可以发现全国不锈钢产能过剩的问题,虽然太钢说了限产保价,但产能过剩其实是行业最可怕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再加上中央调控,外国也反中国钢铁出口,其实太钢的成长性已经不如我们最初分析的那样好了。虽然业绩仍然是相当不错,也许成长性下降也不一定是真的,但我们总得小心。出于这个考虑,我很早就扔光了太钢,少挣了些,但总比一直拿着要好。

      再引申开来,我们为什么要炒A股,也是冲着成长性。所以我一直盯着宏观经济,前一段发现中报向好,成长性非常好,就放心地满仓。530之前证据还不够,我就不太放心,空出了部分仓位。现在我觉得有外部风险,全球经济动荡,所以还不能完全放心,要小心跟踪。

      2.优先选背景实力强的上市公司

      这里说的不是业绩,而是政治资源这样的中国特色的东西。典型的就是中信证券与中国铝业。

      为什么我们对中信证券这么有信心,啥好事都相信它肯定有一份,而别的券商就得去争?就是因为中信集团实在是背景太硬了。不清楚的可以去查查怎么回事。

      中国铝业的行业背景只怕还要强些。因为根本就是没有对手,行业绝对霸主,央企样板,搞起整合来可以强力推下去。

      我推的潍柴这方面就不算太好。它中报业绩可能高达2元,会是所有A股第一。但是个地方企业,整合湘火炬都有些麻烦。靠资本市场花钱收了陕汽与法士特,但光人员安插就不好办。如果是中国重汽来干这些事,那应该会顺利些。

      这方面的考虑绝对非常有长线价值。因为我们A股正在大发展时期,各种古怪的机会不少,有时就得靠政治资源去抢到手。例如资产注入,这方面央企显然是长袖善舞优势明显。叫“中国XX”的上市公司不少,这些企业光招牌就值不少钱。

      3.优先选有确定性题材的公司

      如果说业绩好、成长性好保证了我们的安全性,上市公司背景实力保证了长线价值,那么如果要短期内快速获取利润,还得靠货真价实的题材。

      包铝靠上中铝这根大树,股价比我们实盘预测的目标位要高多了。这就是题材的威力。同样的,云铜有资产注入的题材,迅速翻倍。可能云铜这么多利润真实现了,股价反而不会涨这么快。中国股市预期往往比现实好业绩更能吸引大资金。这是因为现实好业绩大家都知道已经反应在当前股价上,预期却需要眼力。

      但是题材的问题是,真假难定。众多ST股、垃圾股都有题材,可真货不多。530一来,基本全完。这就显出我们前面条件1与2的重要性了。题材或者朦胧利好就算不行,我们有条件1保着,买的股不会令我们损失本金,最多就是挣得不够多。再有了条件2,那题材的真实性就相当有保证。有背景有实力的强力公司,总会倾向于把题材做成,快速做大做强。

      对于题材,我们也要加深了解,这个需要积累经验。如果全是我们这种理性投资者,10送10根本只是个意义为0的题材。但在中国这种散户低价崇拜的市场,这就是个惊天大利好。云铝股份,就是因为有大比例送股的题材,那段时间走得比包铝还强。

      当然,我们研究的根本是条件1,有了条件1,我们才能进一步去谈条件2条件3。有些散户沉迷于条件3,轻易相信题材,重仓投入却发现失败了,损失惨重。我们当然应该认清这一点。另一方面,条件2与条件3某种程度上能决定我们获利的多少。我们没有一个亏损的,但获利却大不相同。细察之下,可能会发现,获利多的,碰巧是对条件2条件3好的股买得多。

      心中有了条件123的感觉以后,进行好股配置就不会挑花眼左右为难了。如果好股舍不得,那也可以多持几只,但要有主次。我的包铝(等于中铝)、中信、潍柴资金配备大致为50:30:5。这样,潍柴即使最近涨得不多,也不太影响收益。

      以上对操作系统的探讨就到这儿。全是我个人觉悟,肯定有很多深刻的道理比我说的这些要更管用,更本质。大家有什么心得应该说出来一起看看。

      (完)

    • 家园 (五)如何降低持股成本?

      (五)如何降低持股成本?

      持股成本低对心理的好处还有很多。真正到顶的时候,如果你成本低挣得多,是狠得下心去扔光的。如果只挣一点,甚至亏了,就会想,等它再涨涨我就跑了,结果没跑了。大资金在做个股的时候,有庄的会来折腾,没庄的机构之间会搏杀,走势总有不太顺的时候。持股成本低,就容易客观分析,不然手里拿一堆高成本的股就只喜欢看向好的分析。在低成本的状态下,对个股进行高拋低吸,我的感觉是成功率远高于高成本的时候,这会进一步做低成本,搞成良性循环。

      所以,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概念,要把持股成本放到重中之重来考察。我以前也不太理解,为啥老拙总要说实盘的股跌多少才会亏,反复强调安全边际,因为我认为不可能跌下去,算这个没啥意义。其实对心理很有好处。我们甚至应该把持股成本放到比盈利更重要的位置来运作。

      降低持股成本,有几种方法。一个是选择低位进入,在跌的过程中买入。我们其实不容易知道什幺是低位,但在下跌过程中,至少我们比前面几天买的人成本要低,心理状态会比他们好。正如老拙介绍的,有些高手推荐在涨势中买入。我还是赞同老拙的方法,买入下跌的好股,至少买的时候心理高兴些。如果追高买,那肯定不如前面低位买入的人,心理上容易担心。当然我们不能死板,如果有很好的个股基本面消息出来,那也只有追高买了,等跌的话机会就没有了。但是常态我们应该选择下跌中低位买入。

      初次买入的时候,我认为不应该只买一点点,老拙都是买不少的。这是因为,我们既然发现了一个好股,总得挣得多一些,一点点股没多大意义。有人说,我先买点试试,以后再慢慢增多。那你买了以后,立刻上涨了,你加不加仓?上涨中加仓,就会增加成本。按照我们降低成本的核心理念,这是一种危险的操作风格。所以,下决心做它了,就要投入多一些建仓。

      再一个降低成本的办法是下跌中不断补仓。我们不是神仙,买入总会碰到继续下跌的情况。从心理上来说,有资金可以补仓,对下跌就有相当的承受力。老拙甚至在重仓中信的情况下,盼望其下跌好降低成本。所以,我们应该留些钱准备下跌补仓。我忽悠人搞全买全卖,不好的地方就在这里,买后下跌很被动。如果留了一点钱,那下跌时的操作都可能是补仓,而不是恐惧中止损扔光。初次建仓买多少,留多少钱补,这个随意就可以了。老拙的法子是阶梯一样越跌越买。

      以上是通过买入来降低成本。一些人可能没注意的是,卖出也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的操作。一些交易软件显示的持股成本计算公式是:

      (个股所有买入资金 - 卖出回收资金)/ 当前股数

      如果我们挣了不少,然后卖部分股把成本收回来,分子就会变成0或者负的,0成本或者负成本就是这么出来的。全卖光以后,下次再买入,软件会重新计算。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在买入价以上卖股,可以降低持股成本,卖得越高,成本降得越低。

      另一方面,低于买入价卖出,是特别要不得的,这会令余股的成本上升。实战中不少人干出了这种事,我认为一旦要做这种事,要特别慎重。有人说,卖出一些是为了换股,这个股好象不行,炒别的股挽回损失!这就是把利润看得比持股成本更重了,他要么没有操作系统,要么操作系统没有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理念。结果换股也未必比持股好,白干,还令整个思路混乱得很,觉得真是进退两难,对炒股失去信心。如果你实战中做了这种事,我建议你把整个思路重新理一下。

      老拙在实盘操作中,还特别考虑了“超额配置,上涨卖出超配部分,降低余股成本”的高级技巧。只准备长期拿1万股包铝的,但建仓时买它15000股,上涨一段以后卖出5000股,剩下10000股的成本就可以降很多了。现在实盘的中信也可以说是在超配状态,如果有其它好目标,可以随时卖出部分降低成本。对降低成本的操作系统理解多了,就能深刻领会到这种操作的意义。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滚动中“先高拋再低吸”或者“先低吸再高拋”的复合操作当作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我认为这种操作并非关键,如果每次股数不多,可以当作好玩一样来干着,做成了心理舒服,其实未必能降低多少成本。实盘高拋后又低吸回来的次数与股数都不多。我自己企图干这种复合操作的次数要多不少,因为我开始买股或者卖股的条件设得比老拙低,但同样每次操作股数都很少。真扔了能接回来的时候也不多,对我的收益的影响可能是负的。为什幺扔呢?主要的心理是不想上涨以后又跌回去白跑一场,坐回电梯总得捞点小费回来。这样个股上涨下跌都能够给自己向好的心理暗示,涨了挣钱,跌了降成本。无论是老拙还是我的这种小规模操作,从实战来看,似乎都无关紧要,不做也没关系。

      降低成本主要还是靠卖出超配部分,你原来准备持5000股,后来改主意了持3000股了,那2000股就可以算是超配的。这个非常有意义。如果你现在满仓或者重仓一个股,我认为可以考虑卖出不少的一部分,有效降低成本,这对心理会很有好处。如果满仓持有太钢的朋友,在高点适时卖出部分,后来也不会被动了。

      一种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是,好股涨了不多的一些,就急急忙忙卖出很多甚至全部卖光。这种情况下,成本是能降不少,但是,我们降成本是为了什幺?留100股负成本的,以后怎幺涨,也没啥意义。我们分析出一个好股,是为了能获得很多利润。如果只挣一点就急忙扔掉,扔掉以后涨了不少,自己没有股或者只有很少,就会让自己在这个股上处于不利的精神状态。买吧,这是追高升成本的笨事﹔不买吧,这个股这么好,看着眼热。除非说是你大扔一把以后,真的降了,你又大接回来,这个高拋低吸玩得漂亮。但这个操作的成功率说实话,很难保证。我们分析好股会上涨,是很有把握的﹔正因为如此,预测好股卖出后下跌就不太容易成功。也正因为如此,我全卖全卖快速获利是一个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很难完成的任务。

      (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