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科学杂志排名,IF 对比 Pagerank -- 青方

共:💬37 🌺6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科学杂志排名,IF 对比 Pagerank

    最近生物化学杂志(JBC)的两位副主编,Vincent C. Hascall和Richard W Hanson写了一篇文章,“JBC on Journal Ranking”,文章非常有意思,对于现在科学界一切跟着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转的潮流,算是浇上了一点冷水,也表达了JBC这个百年老杂志的不满之情。

    目前杂志的排名多采用总部在美国费城的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公司采纳的影响因子,这个概念最早由Eugene Garfield提出来的,初衷是对科学界发表的文章根据发表的数量和引用率进行一下排名,以便于公司对巨量的科学信息进行管理,但之后这个“影响因子”影响巨大,是Eugene Garfield最初没有想到的,一些大学把ISI文章多少用来作为判定科学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可以决定一位科研人员的命运。Eugene Garfield 1995年在一次演讲中说(大意):“1955年,当我开始采纳这个影响因子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个能引来这么大的争论。正如核能一样,影响因子也是一把双刃剑,我期望人们能建设性的使用这个概念,但我逐渐意识到,在一些人手里,这个概念被乱用了”。

    尽管这个影响因子的影响巨大,但这个算法也有很多不足,例如根据这个因子对杂志进行排名,排在最前面的总是一些综述性的杂志,例如排在前4名的分别是“Annu Rev Immunol”,“Annu Rev Biochem”,“Physiol Rev”和“Nat Rev Mol Cell Bio”四本综述杂志。其后才是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 J Med),第6,第7,第10位又全被综述杂志占据了,自然(Nature)和自然医学杂志(Nat Med)只是第8和第9位,而著名的科学和细胞杂志甚至不能进入前10名。JBC则只排在第180位。

    最近Vincent C. Hascall,Johan Bollen和Richard W. Hanson用Google所采用的“Page rank”对5000多种科学杂志重新排了一下名,结果JBC由180位跳到了第一位。

    用Page rank对科学杂志排名的理由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杂志都有网络版,几乎所有科研文献在网络上都能找到,采用Google对世界上无数的网站进行排名的方式,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更合理的方法。所谓Page rank,是斯坦福大学Brin和Page开发的一种算法(所以叫Page rank),是基于网页在网络里的连接情况来计算的,不仅考虑到网页的流行性,也考虑到网页的威望或是本身的质量。这个算法不仅可以用于网页或网站的排名,也可以用于对科学杂志进行排名。用Page rank排名后,综述杂志就明显的被排在后面了,而一些著名的杂志都进入到了前10名,依次是1. J Biol Chem,2. Nature,3. Science,4. PNAS,5. Phys Rev Lett,6. Phys Rev B,7. New Eng J Med,8. Astrophys J,9. Cell,10. J Am Chem Soc。

    如果把影响因子和Page rank算在一起,引入一个Y 因子,那么杂志的排名就更合理了,前10名分别是1. Nature, 2. Science, 3. New Eng J Med, 4. Cell, 5. PNAS, 6. J Biol Chem, 7. JAMA, 8. Lancet, 9. Nat Genet, 10. Phys Rev Lett。这个前10名涵盖了世界上几个众望所归的著名杂志。

    排名在本质上讲只是个数字游戏,但这个排名对很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来讲是命根子,是基本原则,既然很多人非常重视这个排名,如何让这个排名更合理,就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了。

    可以预计,随着Google王国的逐渐扩张,用Page Rank对杂志进行排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关键词(Tags): #Impact#factor#JBC#Page#rank元宝推荐:海天,爱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影响因子就是科研人员的遮羞布啊

      因为,现在提不出一个更客观的指标衡量评价文章的水平,

      目前,也只好用这个指标了,

      好多单位,都是根据影响因子乘以某个系数来做为发奖金的依据的,

      这个影响因子也相当于股票指数了,每年的变化,

      会影响众多的科研打工仔的奖金水平啊,

      希望,影响因子也像是股票指数一样,涨,涨,涨---

      • 家园 国内看重IF还算是进步吧

        不然老实搞科研的更没活路。

        可能IF一般也就是搞生物和化学之类的用的多吧。根据我在国内时候的观察,生物里,就算大家全是君子,在国内要是想搞同行评议,多半也没那个条件:因为国内整个研究规模小,方向散,除了水稻之类在中国有一定基础的,别的谁也不懂谁的。尤其是做的好的组,往往在国内就没几个同行。这种情况下要是抛开IF硬搞同行评议,那就多半是低水平的评高水平的,甚至外行凭内行,不乱套才怪。根本原因还是没人,没有足够的有能力的人。我看这个同行评议还是得等人才慢慢积累,在各个领域能形成一个community的时候才成,现在有个IF,就算是外国人帮我们评议吧。

        而跟IF比,更理想一点的指标是引用数,也就是所有发表的文章里,倒底被其它人引用了多少次,这才真正表明你的东西在科学界里在多大程度上被承认了,当然人家批评你的不能算数。此外还有一种办法,基本也是基于文章被引用情况的,算法更复杂点,跟引用数量和IF都有关,不过基本上只对比较牛的人物管用,一般人根本没本钱凭,具体怎么回事现在我也记不清了,回头查了补上来。

        显而易见,这类基于引用数的办法反馈慢点,没有十年八年很难看出来一个人到底怎么样。等过了十年八年,这人也站住脚了,你再赶也赶不走了。所以总的来说,IF在当今这种非专门科研机构大规模投资科研的大环境下,还是算个比较实用的方法,不是太差劲。咱们鱼肉没法改变砧板,那就改变自己吧,其实发个cell不算丢人哪诸位。

        要说这个按IF评分的办法还有什么改进的余地的话,我觉得具体对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分钱的关头,不能光看IF,应该算算每出一点IF,到底花了多少钱,当然是跟同类研究横比。现在国内有的研究组不穷啊。当初我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个组,是某院士开的分店,那叫一个富。这个组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他们的votexer,就是里面一个马达带着一个偏心振子,打开以后哒哒嗒的动的一个小玩意,用来摇匀试剂的,要是按我说,买中科院科仪厂的,500块以下绝对拿下,那么简单个玩意质量未必就差到哪里去,就算坏了就近也好修不是?可是他们就要用进口的,不仅是进口的,而且在进口货里还算是很上档次的,。说老实话,照我看,那么好看的votexer用来做votexer真是非常屈才,明明是做ipod的料啊。不过这么好的东西,我过半年再去拜访的时候,就已经鹤驾西归了,红颜薄命真不是瞎说。

        有那么多钱,按理说应该出不少真东西吧?您没猜错,跟人家拿相当于他们1/5的经费,有他们1/3人口的实验室比,他们还真没啥拿得出手的……嗯,,,,哦,他们实验室炖鸡的时候,走廊里味道比较香。

        • 家园 国产东西的质量还就是不怎么过关

          votex那个东西,很多国产的就是会满桌子散步

          摇床,离心机,看上去很光鲜,用没多久,摇床温度控制不行了,离心机和拖拉机产生一样的声音

          我承认国内现在分钱的弊端很多。但是按照IF分钱,按照IF/投入分钱,弊端同样明显。用农村联产承包制这套来管理失败比成功更正常的科研。后果很可能是创新能力彻底被阉割。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多快好省地出东西,如何可以在热门领域里面捞文章,而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啃硬骨头。这样搞出来的东西,钱是省了,用处也没了。

      • 家园 中国特色吧

        以前是1K RMB 一分,现在不知道什么价码了?

        美国没有这种奖励,不过估计不便宜,因为有学生因为一篇science,一篇PNAS被老板 retract, 索赔1M刀

        • 家园 为什么retract呢?

          如果因为自己认识到文章的不足而retract Science paper, 那我还是很佩服那位老板的。

          • 家园 可能重复不出来

            这种事情现在也不少了

            学生做了,发了文章

            后面的学生重复不出来。于是老板要撤,以前的学生说他做的没问题,不让撤

            • 家园 现在有些生物技术的protocol太复杂

              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做的试验,都未必能重复。

    • 家园 我的感觉是比较不同专业杂志的IF基本没有意义

      比如N/S多年来都专注于生命科学,但是有时也发很强的化学论文。然而它们的专业影响力就比不上JACS甚至Tetraheadron Lett.我自己是这么个感觉。

      好的化学论文是要能让别人受到启发帮助,促进别人的成功。作者的目的应该是:你看我这方法不错吧?你学会了你就至少和我一样强。

      而N/S化学论文的特点就一个:显摆!好像在说:我比你们都强!

      • 家园 同意

        比如计算机期刊的IF就比生物方面的低很多。

        所以一般大学里每个系都有自己的评估系统。

        比较复杂的是那些交叉领域的,比如生物信息学的文章,发在生物期刊就比发在计算机期刊IF高,但搞计算机的不卖你那帐。

    • 家园 俺觉得不妥

      IF当然有缺点,但综述类杂志的高引用率并不影响论文杂志的地位。

      因为能够写综述的大牛们早就功成身就了,不信你写个综述投去试试?何况很多综述都是专门邀请某领域的顶尖人物写的。

      IF的另一个缺点其实和学科有关,某些目前的热门学科,比如生物学医学类,做的人多,自然引用率就普遍较高。某些冷门专业可能全世界就几百人做,无论如何IF都上不去。所以做冷门专业的人就比较郁闷。这个问题也有解决方法,就是看你是不是在这个领域的顶尖杂志发表了文章,那么别人也会认可你的成绩。

      IF的优点其实就是它的简单性,虽然计算起来也挺麻烦。就是说如果你做的东西很重要,自然会有人在你的基础上接着做,那么一定会引用你的文章。比如牛顿先生写出了三个公式,那么以后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写论文都得引用他的那本‘原理’。这个例子有点开玩笑,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比如96年有两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的神经递质,接下来的几年内有几百篇文章引用了他们的工作。这说明了他们的发现是很重要的。再比如发现NO的那几个科学家,20多年过去了,引用他们的文章有成千上万篇,最后他们获得了炸药奖。

      这个page的方法,不妥的地方在于,我上网看你的网页,但不一定引用你杂志中的文章啊,最后最关键的是引用与否。另外这个也容易作假。

      其实PNAS我觉得也就是10分左右吧,差不多了。原因是PNAS有所谓推荐文章的制度,美国科学院院士每年都能推荐一定数量的论文,不经过审稿直接发表,这部分论文的质量就很难说了。我就见过一篇院士推荐的文章,图表上没有标准误都行。

      另外,Nature和Science根本就不需要做广告,cell系列也不需要。即使他们的IF比不上某些综述杂志,大家还是公认他们是是最顶尖的杂志。不过Nature最近几年有商业化的趋势,变成了Nature Group,收编了很多几分的杂志,是好是坏过几年就知道了。

      • 家园 Page Rank不是靠点击

        是靠联结,也就是引用,这个概念是基于文献的网络化,被引用的多了,自然联结就多,PG的数就高些。

        WIKI 里有Page rank的算法

        • 家园 是我没仔细看了

          不过这个算法俺反正也看不懂,搞这么个东西出来说明鬼子们也是挺看重IF的,呵呵

          现在科学研究产业化,哪儿都不能免俗啊

          rage看链接量,也是一种方法。但我还是觉得没有IF直白好懂,数学不好的说

      • 家园 PNAS也是要审稿的

        院士推荐后,还有几位同领域的人审,通不过的还是发表不了的,我经历过。

        • 家园 你说的是direct track, 还有不要审的。

          一般在标题下面有注明,direct track和其他杂志一样,当然有据的。 推荐的,一般不审,推荐人把关,一般都是院士了,当然也不能太不象话,不过质量还是明显没有direct track的灵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