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共:💬628 🌺3438 🌵6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东北没落的看法

      本人在东北最困难的1994--2000年在黑、吉、辽三省搞大型国有企业接管,当过几个企业总经理,对东北大型国企如何逐渐衰落有切身体会。所以讲点直接感受。

      1、关于个人素质

      就我接触的东北大型国企的技工和工程师个人技术水平和素质而言,比我后来工作的广东、浙江、江苏的同样企业的平均水平高很多,应该与上海不相上下。考虑到上海外来人才和跨国企业影响,东北大型国企的个人素质在全国应该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个人感受,欢迎批评)

      2、关于人际关系和文化

      东北由于历史上是由闯关东逃命的人群组成,所以有很强的互助性和抱团性(是中性词,没有贬义),不然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后来日本人带来工业化,又过度强调纪律性,所以东北亚文化强调团体和协作,解放后又强调大锅饭,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东北比中国其他地方都更具有特殊的亚文化特点:也即攀比心态(大锅饭异化),面子心态(抱团异化),等级心态(纪律异化)。

      这些亚文化心态直接导致了在东北这个文化圈子里,东北人好面子(下一步就是吹牛),好攀比(下一步就是虚伪),好等级(下一步就是官本位)。好面子同时也导致死要面子活受罪。东北人不是懒惰,而是好面子。实际上很多东北人到广东和上海后,离开那个文化圈子,是非常勤奋和敬业的。

      东北的官本位文化导致非常恐怖和匪夷所思的现象,我曾经接管的某企业领导就是因为要弄一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居然虚报销售收入,最后是贷款来多上6000多万元的税。我后来在聊天时问他,为什么?居然回答是前面几任都是全国劳动模范,他也必须是。其实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竞争省化工厅厅长的筹码之一。这种情况在广东或江浙绝对不可能出现。

      3、产业结构问题

      东北是我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也最高(直到今天辽宁仍然是全国第一,不算直辖市)。但是产业却存在成熟过度的衰老,与今天的俄罗斯类似(我早就说过俄罗斯除了卖石油是不可能有什么经济复苏的,因为产业衰老是不可恢复的。例如英国的伯明翰、朴茨茅斯、曼彻斯特,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等等重化工业基地的衰落也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已经为产业恢复努力了几十年了,仍然收效甚微。

      东北第一产业,农业主要是大豆、玉米和水稻,其中大豆和玉米受到国外转基因产品冲击,没有成本优势,已经很困难。但是国家从粮食安全和战略安全角度会大力扶持,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进一步发展余地有限,因为已经没有太多后备土地可以垦殖。石油、煤炭和其他金属非金属矿业,资源基本进入衰落期,且看不到后备资源储量,所以保住目前水平已经很难,想增长余地不大。

      东北第二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和设备制造业。与俄罗斯情况类似,基本进入技术淘汰阶段。就像平板电视必然淘汰显像管电视一样。而东北在新兴产业方面与国内其他地方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首先在成本上,例如我管理过的一个企业,引进一套意大利设备,光厂房投资,热电供应等等投资就比广东引进同样的设备多花4亿多人民币(还不算冬季取暖的成本),根本无法竞争。因为目前新兴工业已经模块化,只要有人才,组装生产即可,而引进东北人才是个容易的事情(广东这家企业就是几乎把原东北企业整体人才队伍全部挖光,工程技术人才就达700多人,熟练技工也有500多人)。就像90年代中期我们挖俄罗斯技术人才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东北第三产业没有发达的第二产业支持,是没有发展基础的。例如物流业、金融业、贸易业及其相关配套产业。

      所以东北衰落和俄罗斯情况一样,都在重复英国的伯明翰、朴茨茅斯、曼彻斯特,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等等重化工业基地的衰落历史,这就是产业升级和更替的规律。我见过一个曼彻斯特的企业家,其对英国政府不支持英国重工业的激愤心情与楼主一致,但是历史就是如此。人没有长生不老的,同样产业带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去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俄罗斯的萨马拉(古比雪夫),美国的匹兹堡看看就知道了。

      通宝推:学菩提,盲人摸象,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大而化之的回复一句

        东北的商业文化土壤,还差太远。投机心态偏重,想走偏门的人比较多,以徐明为例;大小混子太多,做门生意,还要当半个黑社会;呼悠太多,诚信相对低,这点比江浙差得不少;基本上没有“服务”精神。

        也成长在东北,只能说到这个程度。

      • 家园 感谢忙总认真分析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人的素质第一位

        有素质的到那里都有饭吃,没文化没本事有当惯大爷而且平常得瑟,家无隔夜粮的就只能去当蟊贼了,这种人,不能同情,坚决镇压才对。

      • 家园 说起曼彻斯特产业衰落,我也是有切身体会的

        当年曾经在Textron位于Warrington的厂子里干过几个月,那也是一个产业园里面,但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已经早就搬走了,破败的厂房比比皆是,一出场子大门,在工业园的街道上,就感觉像好莱坞关于末世的大片一样,曾经繁华但现在布满野草的高等级公路,两边是曾经热闹非常而现在已经腐蚀的露出坑洞的各种管道,野狗在废弃的厂房之间跑来跑去,巨大的logo上满铁锈,偶尔有一两个灯还亮着,孤零零的照着无人的车间。这就是我第一次在工业园里瞎转的感受。

        Textron这个厂后来搬到无锡去了,只留下了几十个人的研发部分继续坚持偌大的厂房,将近两千工人下岗。在他们下岗之前,我和一些人也详细聊了聊,感觉到他们深深的无奈和抱怨,比如他们说几年前厂里就在修仓库增加库存,他们都不理解,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保证搬家期间的市场供应,都说老板坏死了,就是吃饭的时候工人也是只和工人吃,经理和经理吃,高工和高工吃。工人们也抱怨英国政府,好在英国政府会继续管他们两年,所以大家感觉还有希望。但我不知道两年以后如果他们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反正按照法律政府管了两年以后就算仁至义尽了。在整个英国都产业衰落的情况下,这些产业工人估计也没什么活计可以做。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又享受了多年的高福利,放不下身段。

      • 家园 这个过程就是creative construction

        一个很有意思的词

      • 家园 这一点请教一下

        首先在成本上,例如我管理过的一个企业,引进一套意大利设备,光厂房投资,热电供应等等投资就比广东引进同样的设备多花4亿多人民币(还不算冬季取暖的成本),根本无法竞争。
        多花了四个亿,我想绝不会是运输成本造成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多花了这四个亿?

        • 家园 首先是国企贪大求全,本来可在国内配套的设备,例如

          低压配电系统,分散控制系统等等,也要进口,而进口价至少是国内一倍;二是厂房,广东就是一个波纹瓦棚子,这边是上万平米的框架结构的全暖风厂房;第三是配套搭车项目,例如热电厂,水源厂,污水处理厂等等(本来根本不需要引进)。

        • 家园 可能跟建设成本有关吧

          广东一年四季都可以施工,东北一年中最多只有半年施工期。工期成本。另外,东北要考虑冬季保温,还要考虑冻土的影响,所以房屋墙壁比较厚,各种管线也需要深挖,还需要保温层,这些都会导致成本上升,而且不是一个小数。

      • 家园 您的分析鞭辟入里,献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只有切身的经历,和走遍南北横贯中西的阅历,才会有此客观中肯的平价。寥寥数言,东北的人文和经济就被你一针见血的写的通透。

        我在27岁的时候离开黑龙江去广东,一晃也有十余年了。眼中看到的和心里想到的南北之异让我对你的分析深有感慨。好在现在也看到了东北人的意识和想法也在慢慢的渐变,但是还是感觉仍旧被发达的地方越落越远。不知下一次的发展轮回何时再转东北。。。哎,一言难尽的心情。

        眼下正在申请认证过程中,希望有暇的时候得到您的一次宝贵支持。。。

        • 家园 抱歉,目前我还没有认证推举的资格,要送花600朵才行

          我正在送花,等到达标后一定支持。东北问题真的很复杂,这么好的基础条件搞成这个样子,真的说不过去。

          • 家园 呵呵,还是谢谢您,您有心就够了。

            以前潜水的时候,总是没养成看好文送花的好习惯。这也和不熟悉河里的规则有关系。时间久了,越来越认为这样的机制好,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互动的鼓励参与机制。喜欢您的文章,希望日后看到您的更多大作。献花为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