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雪龙号考察船赴南极考察 -- norly

共:💬11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雪龙号考察船赴南极考察

    经过近10天2480海里的航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当日抵达了风平浪静的赤道附近海域。

      随着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进入海盗经常出没的赤道海域,11月21日“雪龙”号进入一级戒备状态,船上武装小组在船尾进行了实弹演习。为了防海盗,雪龙船此次南极之行携带了冲锋枪、机枪、手枪和近万发子弹。

    “雪龙”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我国购进后,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总长167.0米、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吃水9.0米、自重11400吨、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18节、续航力20000海里、主机13200千瓦 *1台, 副机800千瓦*3台、载重量10225吨。“雪龙”船属B1级破冰船,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1.1米(含0.2米雪)前行。

      “雪龙”号考察船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我国惟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性。

     雪龙号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飞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以及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活娱乐设施。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船上有铺位128张,为极区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备条件。

    • 家园 我国南极科考首次用重型直升机

      11月15日,一架从韩国租用的卡莫夫直升机(卡―32),降落在“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的停机甲板上,正式加入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

      这是我国在南极考察中首次使用重型直升机。同机到达的还有5名韩国机组人员和1名翻译。卡莫夫直升机是俄罗斯生产的一种大型舰载直升机,最大飞行半径为800公里,飞行时间为2.5小时,一次能吊5吨重的货物。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海盗会不会袭击“雪龙”号?

      随着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进入海盗经常出没的赤道海域,11月21日“雪龙”号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此行携带了冲锋枪机枪手枪

      “尽管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中没有真正遇到过海盗打劫,但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做好一切准备。”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魏文良介绍说:“为了防海盗,雪龙船此次南极之行携带了冲锋枪、机枪、手枪和近万发子弹。船上成立20多人的武装小组,每个人都有持枪证。”

      21日,雪龙船上的武装小组在船尾进行了防海盗实弹演习。从当天凌晨开始,船上的考察队员组织起来,晚上值班巡逻,加入防海盗队伍。

      “海盗有两类,一类是有严密组织,对计划打劫的目标船只事先探听好。一般来说,他们对科学考察船兴趣不大,尤其是“雪龙”号上有140多人,装载的大都是科学考察仪器设备,油水不大。还有一类海盗是盲目的流窜部队,不管遇见什么船都抢,没什么计划,“雪龙”号最需要提防的是这类海盗。”“雪龙”号政委汪海浪说。

      根据应急计划,一旦“雪龙”号遭遇海盗劫船,值班驾驶员将鸣放长达30秒的报警信号,全船广播;船长任总指挥,掌握敌情,负责对外联系;政委担任现场指挥,组织动员人员,根据敌情随机应变;值班水手打开甲板上所有照明灯、操纵探照灯;水手长和机匠长负责准备自卫武器,分别控制生活区和机舱通道;木匠和三管轮分别负责接水龙头和启动消防泵;轮机长负责指挥机舱人员,应急操纵机器,组织关闭机舱;船上其他人员在餐厅集合,根据需要组成自卫队。

      哪些船只容易成为海盗猎物?

      根据有关海盗事件资料分析,海盗袭船大都集中在夜间,绝大多数海盗事件是利用深夜,船员视线不佳、警戒心降低的时段进行。遇袭船舶有58%处于锚泊状态,海盗攀爬锚链上船抢劫,也有海盗冒充海警执法人员,蒙骗登轮乘机抢劫;另有33%海盗事件发生在航行中,海盗驾驶快艇追艉,伺机贴靠船边,或强行攀爬上船洗劫。

      什么样的船只容易成为海盗的猎物?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散装船遭到抢劫的次数最多,占25%,其次为杂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化学品船。除船型种类因素外,遇袭船舶也可能和船籍所属国有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盗组织性犯罪情形普遍,海盗使用枪械增加,其“船坚炮利”的火力配备甚至超过一般海警装备,且海盗目的逐渐转为劫持整艘船变卖,伤害船员概率大为增加。

      高压水柱喷射可阻海盗登船

      如何有效防海盗?雪龙号政委汪海浪介绍,船舶防海盗袭击的手段没有定规,从一些外派船成功阻止海盗登轮经验看,航行应严格执行防海盗规定,若发现海盗欲登船,可利用高压水龙头喷射海盗及其艇筏,使其无法靠近或登船。使用5公斤/平方厘米以上高压水柱喷射可有效阻止登船,高压水柱还可淹没、损坏海艇上机具和电力系统,打掉海盗为登船抛出的绳钩。

      此外,为降低对海盗的诱惑,港口作业应严格控制舱单过于清楚地标示出每项货物所在舱位;船舶出港前,应严格按照船舶离港检查规定彻底清查船舱,对于招募不同国籍船员的船公司,船公司和船长应该对上船船员背景资料充分掌握,以免海盗冒充船员或事先偷渡上船,卧底作案。特别是航行时注意接收NAVTEX播发的通告,关注航经海域海盗活动的特点,做好船舶防范工作。

      • 家园 我想这么大张旗鼓的宣传不会就为了海盗,肯定是要表明一个态度:别下

        黑手,已经有准备了啊。说不定船上特种部队都有呢:)

      • 家园 海盗活动大致有四种类型

        根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因海盗袭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160亿美元。

        与传统海盗不同,现代海盗已从单纯洗劫财物,发展到劫持整艘船、伪造新的船籍资料、更换新船员,成为海盗组织的“幽灵船”,海盗“生意”越做越大。

        据国外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世界范围海盗活动大致可分成“亚洲一般型”、“西非/南美型”、“恐怖分子型”、“东南亚组织犯罪型”四种类型。

        ■“亚洲一般型”海盗 常利用夜晚靠近行进中船只,登船进行洗劫,劫掠物品多为船上保险箱、船员的现金及有价物品,发生武装暴力事件比例相对较少,船只损失有限。但发生过像1998年11月“长胜”轮23名船员集体被杀,伪造船籍换船员,继续揽货航行等恶性事件。

        ■“西非/南美型”海盗 通常拥有武装,攻击已停泊或下锚船只,劫取的目标包括现金、货物、个人财物、船上设备等可以搬移的东西,其劫取的财货价值高于“亚洲一般型海盗”,由于船上设备会被洗劫一空,海盗离去后,可能发生船舶安全航行风险。

        ■“恐怖分子型”海盗 有军事或政治特征,其攻击武装程度高,甚至会对行经该“领地”的船只开火攻击,抢劫目标除财物外,还会挟持船只提出政治诉求。

        ■“东南亚组织犯罪型”海盗 最为猖獗和频繁。2003年,东南亚地区发生海盗袭船达189起,占世界范围海盗袭船事件总数40%以上。登轮海盗在劫持整艘船舶、制伏船员后,不仅会将所有货物搬走,甚至会将船只改名,伪造船籍资料、更换船员后,继续揽货航行,成为海盗组织中的“幽灵船”。

        ■“东南亚组织犯罪型”海盗 牵涉到庞大的销赃渠道及相关船籍注册资料的伪造、船员雇用等作业,已非传统海盗所能做到,其背后有严密的国际运作网络,堪称海盗“行业”中的“托拉斯”,这种海盗行为造成的船员伤亡最为严重。

        • 家园 多谢了,客船有没有问题?
          • 家园 客船我想危险不大吧

            现代越洋旅行一般工具都是飞机了,飞机票也不算太贵,而且速度很快,从中国到美国的跨太平洋航线也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够了。船的速度太慢,要好多天,算上吃饭的钱肯定比坐飞机贵多了,还要受海上颠簸的罪,客船作为一个大众交通工具的存在已经没有意义。至于豪华邮轮,其防卫措施一定很周全,都是一些达官贵人,海盗不至于主动去招惹,因为招惹的后果一定是会很严重的。这些人都是些能左右政府的人,所得不多,风险太大。

            • 家园 雪龙这种官方背景深厚的船危险更小

              也许有海盗不怕得罪达官贵人,但得罪一个国家却是另一回事了。

              • 家园 真的海盗肯定是不敢乱动的,防的怕是有背景的“海盗”
                • 家园 就算要对中国下手

                  骚扰雪龙也不能带来什么实利吧,纯粹损人不利己。

                  • 家园 那些科学数据还是非常珍贵的

                    南极也不是一块净土,

                    美国国民警卫队常驻南极大陆 统帅为神秘博士

                      当英国智利还在嚷嚷南极主权的时候,美国早已经南极大陆保持着最强大的军事存在。稍加掩饰的是,常驻南极大陆的是美国的国民警卫队,他们的统领是一位神秘的博士。

                        极地计划办主任很低调

                      既便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号称透明度很高的美国,想了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极地计划办公室主任卡尔A·埃尔贝的详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方网站上其它官员和科学家的详细资料往往一目了然,而埃尔贝的资料除了电子信箱,传真及电话号码,外加头衔说明“主任”外别无他料

                    网上搜索埃尔贝所得的结果也就廖廖数条新闻:一条是2004年11月26日埃尔贝就新西兰航空公司在南极坠机周年纪念讲话;一条是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今年2月5日新闻发布稿中提到他的名字。

                      根据美国海运司令部这份新闻发稿可以得知,在埃尔贝的指挥与协调下,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美国南极科考站的大规模补给运动任务。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的“MV美国燕鸥号”向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科考站运送了大量的补给物质。

                      “这个量有多大呢?船靠码头的第一天,就卸下了162000桶的各项燃油。这些燃油五花八门,从基地小型发电机用油,到直升机用油全能满足,”埃尔贝的一名助手在向媒体解释海运司令部的工作量时透露说:“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货轮还要卸下29000吨的各种物质,包括各种设备,食物和其它给养。最后,这船还要花三天时间装货,把包含着全球气候变暖等重要情报的冰蕊,其它科研资料,以及大量的垃圾捎回美国本土。”

                        南极美军都归他管

                      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之所以在新闻稿中提到埃尔贝的名字,因为这个低调的人物其实是美国极地计划的总负责人,且美国的南极北极所有科考项目与相关活动均由埃尔贝负责,因此,埃尔贝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极地活动第一负责人。

                      没有人解释埃尔贝保持低调的原因,但引人关注的是,美国的极地计划,尤其是南极项目是世界上唯一一以军人为主的极地项目。美军对南极计划介入有多深?这一内幕一直鲜为人知,但不久前公开的两份资料却充分显示埃尔贝旗下的南极美军究竟有多强大?从中也就不难了解埃尔贝等“极地计划办公室”人员为何刻意保持低调:

                      据最新资料披露,尽管“极地计划办公室”挂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旗下,但美国南极活动相当一部分是由美军实施,其具体协调人或者说行动主管正是埃尔贝博士。

                      美国对南极的军事介入最早可以追溯到1839年。海军上校查尔斯·威克率第一支美国海军探险队进入南极水域。1929年,美国海军上将理查德E·比拉德在小美国岛建立第一个海军基地,并开始对南极大陆腹地展开探险,并且首度飞越南极。1934年至1940年,比拉德上将先后两度对南极进行探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拉德上将悄悄实施了“跳高行动”,将南极海岸线全都测了个遍。1948年,美国海军指挥官费恩·罗尼实施代号为“深冻I”号行动,对南极大陆1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拍照,为未来的科考行动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

                      1959年是美国对南极军事行动决定性的一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秘密指示美国国防部,在南极设立常年有人的“科考站”对“保证美国在南极大陆的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美国在南极常设基地由此而来,并由因此决定美军在美国南极“科考行动”中唱主角的地位。

                      那么,埃尔贝现在掌握的美国军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支队伍?又是如何展开行动的呢?据《今日美国报》透露,在南极大陆的美军空中能力十分强大。这支空中力量主要是由纽约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09空运联队和太平洋空军第13航空队南极支援特遣队组成。第109空运联队飞行员驾驶至少7架LC-130雪地军用运输机,若干架C-141和C-5军用运输机定时往反美国本土、新西兰和南极大陆,最高峰时每天可以起降7次!这支部队既有每年服役两周的预备役人员,也有全职飞行人员,还有干脆就是正规的空军官兵。2005年,经五角大楼特批,太平洋空军专门组建了隶届第13航空队的南极支援特遣队。该部常驻新西兰,专门负责空军战机飞往南极行动。

                      除了空军外,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从1955年起就一直派船舰担负支援南极行动的任务,其中数艘货轮和侦察舰就是专供南极各项任务使用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会早在1945年9月24日就批准设立了“美国南极探险勋章”。这种勋章名为颁给所有到过南极的美国公民,但事实上第一个获得此勋章的就是勘测了整个南极海岸线的理查德·比拉德上将。此后,美国国防部特准在南极服过役的官兵可以佩戴这一勋章。1960年,美国国防部将此勋章改为“南极服役勋章”,进一步提高在南极服役的美军官兵的自豪感。这一勋章延续至今。

                      当然,由于《南极公约》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得在南极大陆驻军,因此,驻南极的美军自然不能打出正规军的旗号,而由国民警卫队来承担,并将指挥权归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考项目极地办公室主任埃尔贝的旗下。

                        最现实的军事存在

                      在强大的军事现实存在下,美国在南极的计划非常庞大:据埃尔贝办公室透露,美国的南极计划由142个项目组成,具体包括三大科考站,两艘常驻科考船,众多的科考营地,以及遍及南极整个大陆的自动化气象站组成。至于美国南极科考站的总体实力,光是麦克默多科考站一地的工作人员就有1000多人,而冬季也有400多人常驻。

                      有人问曾经到过南极大陆的《今日美国报》编辑杰克·威廉姆斯:“数个国家对南极大陆提出的主权申请,甚至称南极土地是它们的领土,您和您的同伴去南极是否要向他们申请签证,或者得接受海关检查呢?”

                      威廉姆斯的回答非常经典:“美国拒绝承认其它国家对南极的主权主张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事实上,绝大多数国家对南极的主权主张是画饼充饥,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象美国这样一天能在南极降落五到六架次的飞机,没有一个国家能象美国这样在南极常年驻这么多的人,麦克默多港是唯一一个能让大型舰船进泊的码头,也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象美国这样多的军人常年驻在南极!”

                      事实上,国际军事观察家也特别指出,美空军方面常年坚持南极飞行任务,除支持国家的科考活动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部队进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训练,特别是在美空军提出“全球到达、全球打击”的战略之后,此项活动就更具有特别意义。另一方面,也是为必要时快速对南极地区进行军事干预做准备。已经有消息说,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对南极水域的探摸已经不是近几年的事,而是与北极冰下航道的探摸几乎同步展开,而战略核潜艇可能是埃尔贝本人唯一不能指挥的南极美国军事力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