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电视上又看到关于阿波罗登月照片的真伪的争论 -- 晨枫

共:💬20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电视上又看到关于阿波罗登月照片的真伪的争论

    其中一个“证据”是所有照片都没有星星,突然想到,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解释:底片的曝光宽容度不够。宇航员站在月球表面的照片里,人和“月面”受到太阳直射,很是明亮,这样曝光就要压低,天上的星星就看不见了。星星的亮度是没法和太阳的反光相比的。

    • 家园 前几个月讨论的时候

      有兄弟给了一些解释。

      马甲其实还在其后写了一片回应,并给出了一些别的问题。但是大概固体×火箭……发动机之类的词汇太多了,怀疑被过滤掉了。

    • 家园 这个问题一直能想通

        星星和月球表面反光比太暗弱了,照片上没有星星是正常的。国旗无风“飘扬”也容易理解,旗子上方的小横杆说得同,从照片上看也很象。如果旗子的面料不是很柔顺,形成好像“飘扬”是的皱褶也有可能。这些都解释的过去。

      不过记得几年前看BBC的一个约1小时的专题,有几点是我觉得有猫腻的:

      第一类是可以用NASA所说的,“为了保密,发布过假照片”的说法来解释。比如说,宇航员头盔玻璃上的反光不只一个高光点(太阳),而有两个,另一个是摄影棚里的灯光;还有的照片上,月面岩石的阴影延长线不重合在一点,而是有两个或多个重合点,这个可以用地形起伏过大或者该照片是摄影棚作品(多光源)来解释。

        但有一个是俺看完该片后不能完全说服自己的。如果注意到登录仓返回的录像,那个返回仓从整个登录仓上部分离并升空的镜头,看上去太不象真的。感觉上,返回仓在瞬间脱离登录仓并加到很大的速度,然后以差不多的速度上升直到离开镜头里的画面。整个过程没有“加速”的感觉。而物理告诉我们的是,加速度比速度有时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加速度是和对象的质量以及推力直接联系的。按俺的想法,登月仓的返回部分,不可能有很大功率的推进火箭,而质量虽然不很大,但要一下达到那么大的速度也不容易。当然,也许这个和当时录像的参数,还有月球的环境有关系,毕竟我们平时的感觉是在地球环境下建立的,感觉不对,不一定真的不对。

        还有一个是我觉得很难理解和说服自己的,那就是空间对接技术。

        按说,美国可以多次发射登月火箭,并能成功地分离、登录、上升、对接、返回,而且成功率很高。这么说,美国应该是能很好的掌握了空间变轨、对接和返回的技术了。但美国一直不能独立做空间站,而采用的航天飞机技术。从公布的消息看,美国也不是不想建立空间站,而是力有不逮,一直不能实现。这个也太矛盾了吧!

        另外,苏联的情况可以做一个参考。苏联曾经也绝对想实现载人登月,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成功。但苏联的航天、大功率运载火箭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特别是空间站技术,无人能出其右。以这样的技术实力,都没有能够成功载人登月,这个实在是俺对美国登月产生怀疑的原动力。

        不过,虽然怀疑,总体上我还是倾向于相信美国的确曾经成功登过月,只不过还有很多细节、猫腻掩盖着真相。等我们后续的嫦娥技术提高了,总有知道真相的一天。

        不过美国要是用假登月拖垮了前苏联的话?那苏联也太冤了

      • 家园 美国很早就掌握了空间站技术

        而且就是用剩下的土星五号发射的,75吨的天空实验室。

        另外,阿波罗登月时期,NASA的经费占GDP接近1%,投资强度是今天的10倍。土星五号每次发射的费用大约是3亿美元——1960年,一艘核动力大型航母的造价是4.5亿美元。也只有在两个超级强国向全世界努力证明自己制度优越性的冷战高峰期,才会有这种一下发射大半条超级航母的惊天地泣鬼神壮举。等抽风的劲头过去了,自然干不下去了。

      • 家园 登月这种事得结合历史大环境来看

        首先要明白一点:登月这么贵,又没有看得到的实际效益,谁没事把几个百分点的GDP砸来听响?所以这个不是技术水平有能力干就会去干的,必须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大环境来看。

        美国这种国家,那是一定要有刺激才会去做这种赔钱事的,否则一切都要仔细算钱。再说美国又不是没搞过空间站,skylab在1973年就上了天。还是因为没有多少实际用途,79年就结束了。在此之后航天飞机经济实用,基本满足各种需要。再加上国际环境变化,太空竞赛步子缓了下来,就更没劲上这种项 目了。

        再来看苏联。苏联的大推力火箭直到80年代都落后于美国。N1项目的失败在这方面耽误了苏联至少10-20年,直接造成了在登月上输给了美国,也就造成了他们决定转搞空间站的决定。到能源号出来,一来登月的黄花菜都凉了,二来那时的苏联也远不是60年代的苏联了,实在没有能力再搞这种大工程了。

      • 家园 关于光源问题:

          如果是多光源,一个物体必定有多个影子,有几个光源就会有几个影子,光源多到一定程度就成了无影灯。

          照片中一个物体只有一个浓浓的影子,说明只有一个光源。

          头盔玻璃上两个高光点要对照片具体分析,可能是闪光灯或其他什么高反光的东西,不对着照片没法说。

          关于返回火箭发射,火箭越远自然感觉越慢,加速时就会感觉速度变化不大。

        • 家园 手头没有照片,当时是看电视

          关于多光源,我没说清楚。影子和头盔是两张照片。头盔玻璃反光的照片,印象中是宇航员的非全身照片,看不到地面影子的状况。

          至于返回仓的画面,在画面的顶端,返回仓应该也只离开地面几十米。就是感觉不象平时看火箭发射的镜头。应为即使是空空导弹发射,发射瞬间,也能感觉到导弹的加速。似乎有人分析过这一段录像,结论是很象使用起重机把返回仓吊起的快速回放。当然,因为录像很短,画面的帧数不多,我倒也没有觉得象吊车回放,就是感觉不象火箭发射而已。

          • 家园 从录像或照片上看距离是很不准的。

              镜头焦距不一样,看起来距离就完全不一样。

          • 家园 多光源还可能是太阳和地球,甚至登月舱本身的反光.至于起飞那个感觉

            登月舱上升段的飞行目的仅仅是进入环月球轨道与指令舱会合,所以像吊车那样升起来也未尝不可.毕竟达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就可以进入月球轨道不等于想进入月球轨道就必须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上发射的卫星,也有全程飞行速度都低于地面第一宇宙速度的...

            具体怎么做的要去看技术文档...

    • 家园 赞,另外个人觉得这种争论基本上是个好事情

      多谢老大,有一次解决了难题

      出来以后才知道reliability这种事情多么重要 呵呵

      这种争论虽然很乱,但是是人们应对假消息的免疫力不断提高

      近来网上假消息满天飞,个人觉得网络时代很好的锻炼了中国人的判断力

      关于阿波罗的讨论问题是。。有太多老美抱着一两个问题就是不信。。。这个好像有一点点夸张,是不是和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有关。。。。

    • 家园 我只是有一点不明白

      送一个卫星上天要那么大的火箭以及那么多的燃料来推动,那么高的速度来克服地球引力,虽然月球上的引力不足地球的六分之一,但要克服月球的引力也还是需要很多燃料的啊。从一些相片上看不出来那个阿波罗有足够的燃料供它返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