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的假设:若二战中德军不首先进攻苏联 -- 天火

共:💬39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的假设:若二战中德军不首先进攻苏联

    二战的一个重要舞台就是苏德战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二战的最终进程。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德国进攻苏联重蹈了其在一战的覆辙,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导致了德国最终的失败。此文不讨论德国是否有可能击败苏联,而假设,希特勒认为在西方的英国未解决前,不能又在东方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因此竭力避免主动进攻苏联的话,二战将会如何发展呢?

    1 苏德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具有高度战略洞察力的领袖,即使在蜜月期间,对苏德之间未来可能的发展也早有心理准备。希特勒早在苏德秘密协定签署时就说:“这是和我们不得不掐死的魔鬼签订的条约”;《我的奋斗》也明确指出:德国的生存空间是在东方的辽阔土地;希特勒德国,始终把苏联当作必须征服的目标。而苏联趁德国忙于西线战役时一系列打造东方战线的行动更加深了德国对苏联的警惕。

    而斯大林并不是没有预见到德国会进攻苏联,只是时间判断上有错误,而个人的一厢情愿又影响了国策,使苏军无法做到最充分的战争准备。其实,苏联早看出了德国的居心不良并采取了相应行动:军事上,苏联惨胜“勇敢的小芬兰”,得到列宁格勒的安全态势;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与德国瓜分波兰;吃下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把西部边境整整向前推进了200~300公里,如果说这条“东方战线”不是针对德国,没人会相信。外交方面,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德英空战正酣时特访柏林,当时就明确拒绝了德国意图把苏联引向南方的建议,更咄咄逼人的向希特勒质问德国在芬兰、罗马尼亚等国驻军的问题,双方谈得很不愉快。可以想见,斯大林对德国可能的入侵必定有所准备。

    因此,苏德之间爆发战争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于:是谁首先进攻?何时进攻?

    2 希特勒的两难处境

    希特勒的困境在于是否要进行两线作战:是全力战胜英国,之后转头东进收拾苏联;还是如史实一般,发动巴巴罗萨计划?

    就现在对过往历史一目了然的人们的马后炮,德国当然不该在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态势。但如果处在那个历史环境下,这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吗?是否应该先登陆英伦,征服不列颠,然后再击苏联?

    苏德战争前夕,苏德边境苏军的数量已经很是庞大,而且还在不断加强;边境筑垒也正不停加固;每过一天,苏军实力就增强一分。对于德国,苏联不能不说是个日益强大的威胁。而在德国尚和英国纠缠不休时,苏联虎视在侧,这时德国如果强行登陆英国,东边留多少兵?留多了攻打英国力量不足,留少了不敷使用。再说登陆英国,以德国本来就弱小而又在威塞演习中遭到重创的海军无法和英国皇家海军对抗,又在制空权未取得的情况下,德国陆军必然遭到极为严重的损失;如果在节骨眼上,一旦苏联首先发动进攻,那庞大无匹的百多个师从东向西在中欧平原上碾压过来,德国即使不被一击而溃,也必将陷入真正恶劣无比的两线作战惨境。即使精彩的演出了莱茵兰进军的希特勒也不敢冒这个天大的风险。可见,不进攻苏联,并不能解决德国的潜在战略窘境,这是由德国的先天条件所决定,无法改变。

    攻打苏联未必不是个可行之计:一,德军的战力正在巅峰,辅以震惊世界的闪击战术,必然能重创苏军。二,至少英国那方面(即使考虑到美英同盟的因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对德国的欧陆帝国形成威胁,充其量是空军的骚扰和海军的压制。对付英国皇家空军,德国空军不但自保有余,还能进攻;德国海军水面舰艇虽然不能正面对抗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但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和精锐战舰的海上游击作战也能牵制相当程度的英国皇家海军兵力。“无敌德国陆军”可以集中精力对付苏联。就已发生的历史来看,苏德战争中苏联也有好几次是命悬一线、危如累卵,德国并不是没有胜利的可能。可话又说回来,两线作战,始终是德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悬在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

    所以,对于希特勒德国,打或不打苏联,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3 斯大林的问题

    斯大林的问题,在于德国何时进攻苏联?苏联是否可以先发制人?

    既然能肯定德国迟早要进攻苏联,苏联要做的事就是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时间加强战备。东方战线是死的,要发挥作用还要靠活生生的军队。就客观的军力对比来说,虽然苏军的表面规模苏联并不弱于德国,甚至更加庞大,但实际战力是远远不如了。苏芬战争清清楚楚把苏军的作战水平展现给全世界,德国也由此来判断苏军的战斗力;而反过来讲,这也是一盆冷水泼醒苏联,促其真正开始加强军队,苏联虽丢了大脸,然焉知非福?增强军队战斗力需要时间,苏联想做的就是祸水西引,当然历史说明了他没有成功。

    如果德国不首先进攻苏联,苏联会反过来首先进攻德国吗?很有可能,当时欧洲大陆已经只有这两头猛虎,双方日益加深的敌意决定了其间迟早要爆发战争。焉知斯大林不是在等待德国登陆英国时无法分心而又会遭受重创这个天赐良机呢?希望今后有解密档案或可证实我的猜想。对苏联来说,以他的实力该选择这个最佳时机,而如果这情况真正发生的话可能会把二战结束时间提前(不过也真不好说,但彻底改变二战进程是肯定的)。

    4 最后一个可能

    那么,德国既不登陆英国又不进攻苏联(虽然对德国来说长期闲置他那庞大精锐又处于相对优势的军队有点不可思议),那就是英德苏三方的僵持局面---英国全力自保,德国左右为难,苏联战力不足也不敢轻启战端……

    打破这局面有几个可能:

    A. 北非

    这儿可以借鉴历史,英国必然全力作用在北非战场保住生命线;但德国志不在此,不大可能倾注全力。因此,在北非还是可能演出瞬息万变的双方拉锯战,谁胜谁负要看双方的投入和表现。如果德国获胜,不但战略上给了英国致命一击,又在南方包围苏联,还能获得中东的石油资源,将大大加重德国征服世界的筹码;如果英国获胜,对德国的直接影响不大,英国的安全则更加能确保,北非还会变成未来反攻德欧陆帝国的跳板,跳板另一端就是意大利……

    生力军的加入,会决定北非战场的走向,可以预见的就是美国的参战,以下C将提到。

    B. 日本进攻苏联

    这可能性微乎其微,日本的国策是南进,不是北进。就算日本进攻苏联,他能吸引苏联多少兵力很成问题。基本上,不会对苏德战略走向有大的改变。

    C. 美国耐不住寂寞,最后出来打破僵局,当然是作为德国的对手。这是最大的可能性。

    美国出手的地方首选当是北非,时机自然在德国未能稳操胜券之前。另外,在大西洋击败德国海军掌握制海权、增兵英伦演出不列颠空战升级版、驻军英吉利海峡等待登陆对岸;以及,夺取北欧完成对第三帝国的三面包围……总之,先争夺第三帝国周边地带作为反攻跳板,其次总攻德国欧陆本部将是基本战略。苏联自然会找到最佳时机对德开战,对德四面包围完全形成。

    以美国庞大的战争潜力,他的站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即使如此,没有历史上苏联损耗德国的大部战力,反攻的日子将是漫长艰巨的。这样进程的二战,我们只有凭空猜想了,也许,盟军登陆欧洲后的发展,和史实相差不会很大吧(甚至可以参照一战)。

    而德国有没有胜利的可能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对德全面包围形成之前,各个击破。如此说来,巴巴罗萨计划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焉知当年希特勒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 家园 全文不提“石油”二字。
    • 家园 后记:2005年2月23日,新浪网上刊出下文

      本人对于苏联可能也计划进攻德国的观点得到部分证实

      苏联曾想主动出击德军 斯大林判断错误丧失良机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突然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其实在此之前,苏联也曾想对德国发起主动军事打击,这个鲜为人知的计划就是形成于1941年5月的“朱可夫计划”。

        当时苏联已经了解到:德军已集结了86个步兵师、13个坦克师、12个摩步师至苏德边界。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在这份计划中指出:“为预防敌人突袭,我军的任务已不是防止德军的进攻,而是趁德军正在集结、尚未形成有效防线和诸兵种协同能力之际,对其实施预防性突然打击,并歼灭德军”。

        苏军当时在北方、西北、西方、西南前线共有136个步兵师、44个坦克师、23个摩步师和7个骑兵师。除在西南前线留守48个师外,朱可夫计划调拨152个师实施该计划。根据计划,空军216个航空兵团中的144个也将调往西南方向。这意味着苏军的150—160个师应在战斗中完成从东到西南的千里跃进,前突到东普鲁士。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魄力惊人的战略计划。

        根据计划,苏军的主要攻击力量应置于西南前线和西部前线,具体任务是“粉碎集结在这一带的德军主力部队,并在战役开始后一个月内,将部队前出至奥斯特罗文卡—纳雷夫河—洛维奇—罗兹—克烈兹堡—奥别林—奥洛穆茨一线”。

        朱可夫认为,此举至少可以歼灭希特勒集结在苏德边境德军部队中的2个步兵师、11个坦克师和8个摩步师,并切断德军与其盟友罗马尼亚和奥地利的联系。此后,再从北部或西北方向向卡托维兹地区发动进攻,粉碎德军前线中翼、北翼之敌,占领波兰全境及东普鲁士,最终达成粉碎德军侵略苏联企图这一战略目标。

        1941年5月中旬,朱可夫当面向斯大林就此计划的有关情况做了汇报。斯大林考虑再三,没有同意实施该计划。根据斯大林的判断,希特勒决不会铤而走险,在英德战争尚未结束时贸然开辟新的战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已经说明,德国人选择两面作战只能自取灭亡。最高统帅的否定使“朱可夫计划”最终夭折。

      • 家园 这种说法很多了

        不过在我看来都属于胡说八道。

        别的不说,先说这个所谓鲜为人知的东西中,苏军的编制上的数字错误:“苏军当时在北方、西北、西方、西南前线共有136个步兵师、44个坦克师、23个摩步师和7个骑兵师。除在西南前线留守48个师外,朱可夫计划调拨152个师实施该计划。"

        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朱可夫首先数学不及格。136-44-23-7为210,152-48为200,剩下的10个师是留守啊还是用于实施计划。难不成是准备吃空饷的?

        其次,朱可夫在军事上是个白痴,西南前线留守48个师,那么西方,西北方,北方留守多少部队??哦,用于进攻,所以不算在留守里面。下面偏偏又是:根据计划,苏军的主要攻击力量应置于西南前线和西部前线。见了鬼了。

        再其后,朱可夫对当时局势缺乏起码的关心:“朱可夫认为......,并切断德军与其盟友罗马尼亚和奥地利的联系。”

        请问:德国吞并奥地利是在什么时候??

        最后,朱可夫对自己的部队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到开战为止,苏联的许多部队仍然没有得到符合编制人员和武器装备。新武器的大规模的换装仍然在进行中。他想发动进攻,起码的要求是自己的部队齐装满员。可知道开战,苏军仍然没有做到。

        不想再多说了。

    • 家园 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具有高度战略洞察力的领袖

      开玩笑。这两个恰好都不是。

    • 家园 攻则早攻,守亦可

      苏军首先进攻的话,很难说能有多大的威力,因为我们所知道的苏军的威力,都是在损失几百万军队后,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换取的统帅和将领能力上的提高。另外,如果苏军进攻,其战争意志能有多强很成问题。

      但是如果德军一定要先发制人,那无疑越早越好。因为就硬件实力而言,苏军增长极快。

      德军可以不首先进攻,但是德国领导从其内部而言有其不得不进攻的原因。因此他们要先攻。在这个前提下,他们的最大错误在于没有更大程度地动员自己的工业。

      • 家园 苏军首先进攻的话,在没有掌握现代机械化战争的将领指挥下

        很难对德国造成不可恢复的打击,最多打入半个东欧就会力尽而衰,然后溃退。这个是跟据苏军战斗特点来判断的。苏军对坦克和机械化军队的使用方式都是吃了大亏从德国学的,其实也没学到精髓。很难想象在此之前的苏军会灵活主动地使用装甲部队加空军突击而不是靠步兵大炮。二战中期苏军反攻好几次都被劣势德军的韧性防守加机动反击搞得损兵折将。

        德国就可以利用内线优势。大规模地包抄并消灭东欧境内的苏军先头部队。一旦苏军侵入的几个集团军被吃掉,德军至少能把战线推到白俄罗斯,乌克兰境内,完全控制波兰和罗马尼亚。只要不主动入侵苏联,苏军很难再鼓起士气再度入侵东欧,必竟东欧不是苏联的属地。

      • 家园 不错,德国在侵苏厚相当久时间才全面进入战时体制
    • 家园 據這位前蘇聯將軍的說法

      當時蘇聯是預備在七月進攻德國。所以雖然大量蘇軍在東線,但所有軍隊都是採取進攻部署。這形成在六月德軍的突然進攻,蘇軍措手不及,而致大敗。

      外链出处

      至於德蘇之間發生戰爭,早在斯太林所料之內。斯太林的算盤是待德國與西方各國打個筋疲力盡,蘇軍作為「漁人」可鷸蚌兼收,那是將共產主義帶進西歐最省力的方法。由於有這算計,蘇聯才於1939年與德國議和。據現時流傳的斯太林於1939年向政治局解釋德蘇和約的講話,斯太林說:

      The question of war and peace has entered a critical phase for us. Its solution depends entirely on the position which will be taken by the Soviet Union. We are absolutely convinced that if we conclude a mutual assistance pact with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Germany will back off from Poland and seek a modus vivendi with the Western Powers. War would be avoided, but further events could prove dangerous for the USSR.

      On the other hand, if we accept Germany's proposal, that you know, and conclude a non-aggression pact with her, she will certainly invade Poland,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France and England is then unavoidable. Western Europe would be subjected to serious upheavals and disorder. In this case we will have a great opportunity to stay out of the conflict, and we could plan the opportune time for us to enter the war.

      The experience of the last 20 years has shown that in peacetime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s never strong enough for the Bolshevik Party to seize power. The dictatorship of such a Party will only become possible as the result of a major war.

      Our choice is clear. We must accept the German proposal and, with a refusal, politely send the Anglo-French mission home.

      外链出处

      雖然對這講話的真確性尚有爭議。我認為切合對時的局勢,這個講話的真確性甚高。

      外链出处

      • 家园 其实事情本身不复杂

        就是苏联解体以后在档案中找到一份资料,是以苏军边境军区驻军对德国发动进攻的作战计划设想。

        后来俄罗斯有研究者已经给出了很合理的解释:这份作战计划是手写的,从笔迹可以很容易判断出作战是华西列夫斯基,时任总参作战部长,而且也没有附加的文件——一份准备下发部队执行的作战计划,当然不可能是手写的,更不会没有具体的部署,所以这只是个人意见,目的在于苏军总参已经对形势非常焦虑,企图用这种比较极端的提议来引起最高统帅的注意。

      • 家园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本

        中文名为二战秘密档案

        http://sunofheavenfire.spaces.live.com/blog/cns!86D87C62F5C7C47F!741.entry

        个人以为这种有献媚倾向的书可靠性值得商榷

    • 家园 这里面好像没有提到进攻巴尔干造成巴巴罗萨行动推迟的因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